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楼主: 20070521lly

[复习资料] 刚出炉的中级中药师真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欢迎补充批评指正哦

    [复制链接]
最后的罗密欧 发表于 2016-10-24 16: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不错,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racy小二郎 发表于 2016-10-24 19: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ljclj 发表于 2016-10-25 19: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考中级了,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fi05650 发表于 2016-10-26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希望考到好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ujianxiu 发表于 2016-10-27 1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来认真看了,总结的不错,对于没看书的人,是一盏明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灬粉紅加蘇 发表于 2016-10-27 2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070521lly 于 2016-5-26 11:03 编辑

第一次这么认真地整理考题,不管是当初的中药师还是执业药师;所以请诸位给点支持哦,好辛苦的呢!有些没有记起来的或者记错的题目欢迎亲们补充指正哦,答案是我自己整理的,错误的有疑问的还请指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哦!因为今年只考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门,所以只有这两门的题,,,有些题目记得有些混乱,还有部分忘记了没列出来,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

同时也整合了部分圈内网友的回忆。。。这样一来,专业知识竟然列出了100道题,连我自己都不太敢相信。。。姑且这样吧。。。

基础知识记的差了点,还请各位圈友们继续努力哦。。。O(∩_∩)O~~~

看过的请给意见哦~~~~再次强调,这是我个人找的答案,不保证百分百正确哦,有疑问一定提出来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最后祝各位都考出满意成绩,早日拿证!!!


本帖隐藏的内容基础知识
中药学
1、        散剂特点——方法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性质较稳定,不易变质,便于服用和携带
2、        先煎的药物——磁石、代赭石、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等
3、        后下的药物——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4、        不属于苦味的是——能涩能收
5、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白薇
6、        清热凉血,透疹——紫草
7、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8、        大枣——养血安神
9、        青皮和枳实均能破气
10、        青皮和香附均能疏肝
11、        水火烫伤要药——地榆
12、        脏腑湿痰——半夏
13、        风痰——胆南星
14、        琥珀用量——1.5~3g
15、        全蝎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
16、        肾虚阳痿,崩漏下血——续断
17、        覆盆子功效——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18、        出血症,小便不利——血余炭
19、        臃肿疔毒跌打损伤——重楼
20、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
21、        雷公藤——苦,寒,有大毒
22、        生地黄——甘,苦,寒
23、        肾虚阳痿,崩漏下血——续断
24、        香薷藿香共同功效——化湿

方剂学
25、        五苓散蓄水证——五苓散
26、        偏于温肾——真武汤
27、        偏于温脾——实脾散
28、        小柴胡汤主治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舌苔薄白,无小便不利
29、        大柴胡汤主治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微烦,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
30、        内有蕴热——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31、        不含大黄的方剂——济川煎
32、        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上逆——麦门冬
33、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34、        五更泻——四神丸
35、        六味地黄丸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
36、        龙胆泻肝丸主治——①肝经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②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
37、        胃火牙痛——清胃散
38、        阴暑——香薷散
39、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40、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41、        食积证——保和丸
42、        脾胃虚弱,食积内停——健脾丸
43、        外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44、        丹参的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45、        牛蒡子蝉蜕——利咽
46、        行气后下——砂仁
47、        普济消毒饮酒炙——黄芩黄连
48、        泻白散——无知母
49、        旋覆代赭汤——无干姜
50、        黄土汤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中药化学
51、        氨基酸检识反应——Ninhydrin反应(茚三酮反应)
52、        强心苷α—去氧糖反应——呫吨氢醇反应
53、        樟脑——单萜
54、        盐酸镁粉反应——黄芩苷
55、        伞形花内酯简单香豆素
56、        五味子木脂素类
57、        黄酮类C环开环的是查尔酮
58、        黄酮类C环五元环的是橙酮
59、        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花色素
60、        水溶性较大的是花色素
61、        碱性条件下变红色到紫红色的是花色素?
62、        双蒽核类的是番泻苷A
63、        苯醌萘醌专用显色剂无色亚甲蓝反应
64、        PH梯度萃取——利用生物碱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65、        麻黄碱、伪麻黄碱——利用生物碱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66、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溶解度不同——半极性配位键
67、        分子筛凝胶色谱法——凝胶吸附色谱法
68、        专属性强的反应——酶水解反应
69、        甾体皂苷分类螺甾烷醇型、异螺甾烷醇型、呋甾烷醇型、变形螺甾烷醇型
70、        属于缩合鞣质的是鞣红鞣质
71、        儿茶素——鞣质
72、        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铋钾、苦味酸、雷氏铵盐、硅钨酸
73、        挥发油提取最常用提取方法——蒸馏法
74、        芳香挥发油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提取方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75、        煎煮法——水为提取溶剂
76、        不属于吸附色谱的是——离子交换色谱
77、        最易水解的糖苷?
78、        水溶性最强的糖苷?
79、        抑制酶的活性加——碳酸钙
80、        麻黄有效成分——生物碱
81、        穿心莲有效成分——二萜类
82、        氮苷——巴豆苷

专业知识
中药鉴定
1、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的是——皮类药材
2、        《中国药典》“干燥”指——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
3、        贵重药品——逐件取样
4、        属于有害物质的是——农药残留
5、        定性鉴别使用最多的是——薄层色谱
6、        含量测定首选——高效液相色谱法
7、        黄芪主产地——山西、内蒙、东北
8、        党参主产地——山西、陕西、甘肃、四川
9、        金黄色茸毛——狗脊
10、        绵马贯众——分体中柱5~13个,环列
11、        商陆——罗盘纹
12、        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
13、        白芷——圆锥形,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
14、        防风——蚯蚓头
15、        党参——狮子头
16、        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油头”
17、        茅苍术——朱砂点
18、        毛知母——金包头
19、        细辛——油细胞
20、        丁香——油室
21、        黄连粉末——石细胞,中柱鞘细胞,木纤维,鳞叶表皮细胞
22、        甘草粉末——
23、        秦皮——碧蓝色荧光
24、        肉桂加工品——桂通,企边桂,板桂,桂碎
25、        杜仲——胶丝
26、        黄柏——气微,味极苦,可使唾液染成金黄色
27、        番泻叶粉末——
28、        丁香——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双凸镜形
29、        洋金花——花粉粒条纹状雕纹
30、        金银花——以绿原酸为对照
31、        肉豆蔻——肉豆蔻科
32、        豆蔻——姜科
33、        五味子主产地——东北(黑吉辽)
34、        山楂——外皮红色,具白色小斑点
35、        马钱子——纽扣状
36、        槲寄生——带叶茎枝
37、        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38、        麻黄——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
39、        没药——油胶树脂
40、        安息香——香树脂
41、        牛黄——胆结石
42、        蟾酥——动物分泌物
43、        乌梢蛇——脊部高耸成屋脊状“剑脊”
44、        赭石——钉头
45、        自然铜——方块形,立方体相邻晶面上条纹相互垂直
46、        斑蝥——背部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
47、        马钱子——士的宁
48、        黄柏——分枝状石细胞
49、        广西道地药材——蛤蚧
50、        髓部有维管束的是——大黄
51、        同心环维管束——牛膝
52、        红花粉末——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具3个萌发孔
53、        儿茶——以鞣质、没食子酸为对照
54、        不具有碳酸钙结晶的是
55、        小茴香显微特征
56、        番泻叶显微特征
57、        单子叶植物根/根茎特征
58、        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特征
59、        蕨类植物根/根茎特征
60、        表证较轻——蜜麻黄
61、        不是炒炭注意事项的是——药材全部炭化


中药炮制
62、        属于反制的是——姜栀子
63、        煅炉甘石成分——氧化锌
64、        能与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去腥臭的是——醋
65、        水分含量——7~13%
66、        生姜与姜汁比例——1:1
67、        水选——乌梅
68、        去心——巴戟天
69、        淘洗法——石斛
70、        漂法——昆布
71、        木通——弯曲法
72、        独活——手捏法
73、        黄芪宜切——厚片,斜片
74、        远志与甘草汁同煮减其燥性
75、        蒸煮烫适用的药材——
76、        六神曲中为菌种提供氮源的是赤小豆(面粉提供碳源)
77、        千金子霜——去油制霜
78、        烘焙法——蜈蚣
79、        煨制法——木香
80、        炒槟榔——文火炒至微黄色
81、        焦槟榔——中火炒至焦黄色
82、        炒后辛散之性减弱的是——荆芥
83、        炒后降低毒性的——牵牛子
84、        炒后杀酶保苷的——槐花
85、        醋鳖甲用醋量——20kg
86、        砂炒刺猬皮用醋量——10kg
87、        清宁片——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88、        宜土炒的——当归
89、        宜米炒的——红娘子
90、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当归炭
91、        血虚便溏,腹中时痛——土炒当归
92、        用中火加热的是——土炒白芍
93、        四制香附100kg香附用生姜5kg
94、        醋煮莪术?
95、        祛寒痰的——姜半夏
96、        草乌炮制“口尝无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原则——①舌尝部位舌前1/3处②取样100mg~150mg③在口中嚼半分钟④咀嚼当时不麻,2~5min后出现麻舌感⑤舌麻时间维持20~30min才逐渐消失
97、        燃烧时有香气,能够渗出油的——沉香
98、        酒黄连用酒量12.5kg?
99、        清血分湿热——酒大黄
100、        煅后质地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的是——磁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198210005 发表于 2016-10-28 0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x_Vj7jm1FP 发表于 2016-10-31 1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ggiepj 发表于 2016-10-31 17: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冻不化 发表于 2016-11-1 09: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20 1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