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9408|回复: 30

[制药设备、器械、原辅料] 大家生产中所用到的辅料是什么级别的

   关闭 [复制链接]
waters 发表于 2010-7-13 15: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生产中所用到的辅料是什么级别的(化工级,食用级,药用级),
对这一现状有何看法,对自己所用到的辅料的评价如何?投票后记得发表看法哦。

说明:本话题来自药圈的 何亮,再次对他(她)表示感谢。
以前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还请大家多交流。
单选投票, 共有 44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极性 +13 收起 理由
malilian007 + 3 很给力!
caohaifang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开心↙ 发表于 2010-7-13 15: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一般使用药用级的,但有些没有文号的,会使用化工级的如司盘-80

由于接触制剂机会很少,所以对各辅料的使用在工艺上无任何心得

现将在分析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辅料列出
1.山梨酸,254nm,磷酸盐:甲醇(90:10),25cm色谱柱,会在约60min出峰
2.羟苯乙酯,对碱不稳定,同上条件,约12min出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ohaifang 发表于 2010-7-13 1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药用级的,对辅料研究不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cmilanhm 发表于 2010-7-13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药用级,没有的话使用食用级,要是还没有的话只有化工级的了。
现在辅料还是比较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请问有什么规定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ters 发表于 2010-7-13 17: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cmilanhm 的帖子

请问有什么明确的规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cmilanhm 发表于 2010-7-13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ope21 的帖子

暂时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吧?因为现在整个辅料的市场还是鱼龙混杂。我们是能买到药用就药用,买不到就依次下来咯。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ters 发表于 2010-7-14 07: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cmilanhm 的帖子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infang 发表于 2010-7-14 08: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药用级、食品级,但是接触不多,因为配方保密,都是事先配好菜进入生产车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y4585618 发表于 2010-7-14 10: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药的都是药用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wj123 发表于 2010-7-15 2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wj123 于 2010-7-15 22:09 编辑

药用级别是首选,但是很多国内是没批件的,会降至食品级
常见的如:颗粒干混悬的染色剂:日落黄,各口味香精等
还有,有些辅料出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证实了辅料稳定,不影响主药
及  不干扰检测, 这个处方是不用 毙的~~


顺便多说下哈  有些药用级的辅料也许会出峰干扰检测(分离度达不到),当你替换成分析纯
呵呵 竟然没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5 收起 理由
waters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u13 发表于 2010-7-15 23: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药用级别的,没批件的,会降至食品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5 收起 理由
waters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wj123 发表于 2010-7-17 00: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开心↙ 的帖子

1、酸类在那么低的波长范围内基本都是能检出的,山梨酸、酒石酸、枸橼酸……有时正的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而加入这类辅料基本都是作为PH调节剂,不加做出的样品十有八九PH值不合格,要命的是,这类物质,量一般在制剂上占的比重很小,响应值呐又不算小,所以样品混不匀的情况就在平行样中,可以轻易体现出来~~
2、羟苯乙酯一般是在偏弱酸环境下作为防腐剂,增加主药稳定性,至于碱中不稳定,不稳定到什么程度,若制剂处方有使用这个辅料的理由,那这还是要分析上克服,对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认真考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开心↙ + 2 学习了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古城 发表于 2010-7-17 22: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是药用级的,实际上检验合格的话食品级的也用了。我们这里生产的中药就是这样,毕竟不像那些注射剂要求那么高,吃下去不会有问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 发表于 2010-7-18 1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123斑竹

还请斑竹能在这些辅料的使用上分享您的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ters 发表于 2010-7-20 1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开心↙ 的帖子


    被跨省了。。。
什么意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 发表于 2010-7-20 1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ters 发表于 2010-7-21 14: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版药典对辅料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nzhong 发表于 2010-7-25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用的都是药用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3 收起 理由
waters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wj123 发表于 2010-7-25 17: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ope21 的帖子

经过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员20个月的精心努力,2010年版中国药典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无疑,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担当起加快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核心作用。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同2005年版一样,将药用辅料标准另设为正文品种第二部分。同2005年版收载药用辅料标准相比,2010年版收载药用辅料标准进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载的药用辅料品种大大增加。

201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132个药用辅料品种,同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72个品种相比是大大增加。其中既增加了在国内药物制剂行业己大量应用的辅料,如二氧化硅、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也增加了在国内药物制剂行业虽没有大量应用,但应用前景异常广阔的新型药用辅料,如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还对不成熟的药用辅料进行了删减,如三氯甲烷、氧化淀粉。

二是严格辅料的标准要求。

2010年版中国药典针对产品来源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针对工艺可能引入的杂质进行分析,必要时增加检查项目,对有毒有害杂质严格限制。例如针对使用工业明胶为原料非法生产药用胶囊的问题,2010版药典在胶囊标准中规定铬含量不得过2ppm,并制定了环氧乙烷、羟苯酯类、重金属等其他杂质的检查项目;再如针对崩解剂羧甲淀粉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乙醇酸钠,因乙醇酸钠具有的增黏性能影响羧甲淀粉钠的崩解效果,因此2010版药典对乙醇酸钠指标加以控制。

三是在药典附录中增加了“药用辅料通则”。

对“药用辅料通则”的增订也是《中国药典》2010版的一个“亮点”。 “通则”对制定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内容予以要求:首先是与生产工艺及安全性有关的常规试验,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其次是影响制剂性能的功能性试验,如粘度等;第三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用途,药用辅料的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应符合要求;第四是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

当然“药用辅料通则”不如 “制剂通则”制定完整,但对以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制定将起到一个里程牌的作用。

四是加强微生物限度的检测要求。

2005年版中国药典只对淀粉、糊精标准项下作了微生物限度检测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典除以上二品种外,容易引起微生物繁殖的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海藻酸钠等品种项下也新增了微生物限度检测要求。并且细菌的培养天数由2005年版的2天延长至3天,霉菌、酵母菌的培养天数由2005年版的3天延长至5天。

药用辅料微生物限度检测要求的加强,有利于促进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认真抓好生产现场环境及生产过程的控制,对于一些不具备洁净生产条件及生产过程控制不力的企业将起到淘汰作用,从而也更有利于国内药物制剂水平的提高。

当然,我们在看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进步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

一是收载的药用辅料品种仍不够齐全。

2010年版中国药典虽然收载的品种较2005年版大大增加,但相比英美药典二百多个品种来说仍然偏少。尤其是在中药颗粒剂中己大量应用并起到重要作用的可溶性淀粉、水溶性淀粉没有收载是个遗憾。

二是某些品种的指标缺陷仍没有得到修订。

某些药用辅料品种的指标缺陷是国内药物制剂业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但中国药典2010年版仍没有进行修订。最典型的如羟丙甲纤维素,其黏度指标及含量指标同美国药典对比如下表所示:



指标
中国药典2010年版
美国药典32版(USPNF27)

黏度
5-75mPa.s
<600mPa.s :80%-120%

≥600mPa.s:75%-140%

含量
甲氧基:19.0-30.0%

羟丙氧基:4.0-12.0%
型号
甲氧基
羟丙氧基

1828
16.5-20.0%
23.0-32.0%

2208
19.0-24.0%
4.0-12-0%

2906
27-0-30.0%
4.0-7.5%

2910
28.0-30.0%
7.0-12.0%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药典2010年版羟丙甲纤维素黏度范围的设限己远远不能满足药物制剂需要。如高黏度级别(≥4000mPa.s)的羟丙甲纤维素作为缓释片剂和胶囊剂骨架的阻滞剂在国内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中国药典2010版的仍然制定了5-75mPa.s的黏度范围指标,其己不能适应国内药物制剂的需要也不利于国内缓控释药物制剂水平的提高。再如含量,美国药典根据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不同含量范围,划分了四个不同型号以供药物制剂厂商选用,而中国药典2010版只是笼统地进行了划分而没有细划。

除羟丙甲纤维素外,其它类似指标缺陷还反映在卡波姆的黏度划分和聚维酮的K值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wj123 发表于 2010-7-25 17: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某些药用辅料的质量指标制定过于严苛。

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参考国外药典制定。笔者认为对于国内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的药用辅料品种,如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可以采用国外药典最严格的指标来要求。但对于国内生产工艺还不成熟,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的药用辅料产品就不应该采用最严格的指标来要求。

如交联聚维酮这个产品,从下表可以看出,其炽灼残渣和水中可溶物的指标完全参考最严格的欧洲药典来制定。笔者认为制定一个质量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国内药用辅料发展的现状,要从鼓励国内药用辅料生产质量水平提高的角度出发,从促进国内药用辅料行业健康发展角度出发,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指标。对于该品种笔者建议完全可以参照美国药典来执行。


中国药典2010版
欧洲药典2002
美国药典32版(NF27)

炽灼残渣
≤0.1%
≤0.1%
≤0.4%

水中可溶物
≤1.0%
≤1.0%
≤1.5%





  四是药用辅料品种制法项不够完善。

  从目前来看,国内药用辅料行业各药用辅料品种制法都有所区别,如微晶纤维素,2010版药典该品种制法项下规定是“本品经纯棉纤维水解制得的粉末”,但目前国内己有不少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己大量采用木纤维进行生产,国外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也大多采用木纤维进行生产。因此建议药用辅料品种项下制法暂以参考为主,而不能做为硬性工艺要求,或者对制法进行修订,如规定为“微晶纤维素可用稀无机酸溶液将a-纤维素控制水解制得,a-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纤维浆纤维浆制得” 。

当然暇不掩瑜,2010版中国药典总体来说较前几部中国药典有了巨大的进步。据悉2010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增补本也正在修订中,笔者衷心希望国家药典委员会能够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意见,对药用辅料质量标准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国内药用辅料产品质量的提高,以满足国内药物制剂的需要。(山河药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0 收起 理由
waters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9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