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499|回复: 2

[养生常识] 心血管疾病患者福音:10位专家新年送你一句话,不看就亏啦!

[复制链接]
江水平 发表于 2016-3-25 04: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血管疾病患者福音:10位专家新年送你一句话,不看就亏啦!

平时上医院看病,总会嫌就诊时间短,大夫说得少,现在福利来了,在2016年的第一天,来自全国的10位心血管疾病大牌专家齐聚心之家,不仅给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祝大家健康快乐,更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总结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经典心得,与大家共飨。
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步星:
新年教你一招,怎么预知自己得了心肌梗死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起病迅速、并发症高,如果就诊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如何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治冠心病呢?目前研究认为冠心病还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把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等良好管理,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甚至不得冠心病。
如果不幸得了冠心病,也不用太担心,冠心病还是可以治疗的,建议找一位自己认可的医生,定期就诊,按医生的建议采用介入、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法并坚持终生服用药物,更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复发。
如何早期识别冠心病也很重要,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而年龄大于45岁者,可以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进行筛查,结合是否有临床胸痛等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或经导管造影检查,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最重要的是,怎么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如在活动和日程生活中突然出现胸痛合并出汗,持续数分钟缓解,警惕有冠心病的可能,应及时就诊。如果胸痛或类似胸痛症状发作(如胸闷、憋气)持续不缓解伴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时间超过30分钟就应该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尽快就诊,避免延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程中伟:
预防房颤脑梗死建议长期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50~600次/分,比正常人心房跳动快得多,使得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
房颤有三大危害:脑梗塞(中风)、心衰和生活质量下降,另外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因此,预防脑梗塞和心衰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为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
治疗策略包括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以及转复并维持窦律。对于有条件、适合进行窦律控制的患者,建议积极进行窦律控制;不适合或没有条件进行窦律控制患者,积极药物治疗。
目前不主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预防房颤患者的脑梗死,对于血栓栓塞风险中-高危的颤患者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脑梗塞,每位患者均应认真权衡出血与栓塞风险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抗凝药物,定期门诊随访,遵医嘱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李静: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可以控制得更低一些
各位心之家的朋友,你们好。忙忙碌碌中一年即将过去,提醒大家依然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最大,把血压控制好,就能够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然而,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并不理想,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
2015年,广大医务人员为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重要的临床研究公布,远程医疗平台启动,新的学术组织成立,新版的高血压指南和共识也即将出台,希望通过医患配合,利用这些成果帮助大家把血压控制得更好。
在日常生活方面,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充分睡眠,坚持锻炼,合理饮食,限盐,保持心情愉快。
对于整体人群而言,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可以控制的更低一些;老年人则可以适当放宽。鉴于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血压水平,因此,应应定期检测血压,若血压不能达标,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瑞杰: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娃娃抓起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年人甚至青少年的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
心脏病患者应该比普通人更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地增加运动,少吃盐,多吃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肉类,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尽快治疗。
人不可能不得病,如果得了病,一定要正确面对。即便是心脏做了搭桥、支架手术,也不代表就一定好了,仍然应该坚持二级预防,包括康复,要坚持运动,调整好心态,定期检查,坚持服药,在控制血压上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希望心脏病患者能积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就医理念,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从而活得更体面,更有质量,活得更久。
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医师缪中荣:
治病马后炮,防病最重要
2015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有太多盛事:习大大8出国门,访10国,参加9次国际会议,创下历任主席出访次数最多纪录;亚投行成立,让中国第一次在世界级的多边金融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抗战胜利大阅兵,让人们见识了阅兵蓝;成功申办冬奥会,为国争光。
然而2015年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天津大爆炸,深圳泥土流提示着安全生存环境的隐患;大股灾让无数股民一夜之间从天上跌落人间;更有日趋严重的雾霾,让太多的人患上蓝天综合症:一遇到蓝天便心情愉悦,兴奋不已,幸福感大增,并伴有呼吸道通畅,心率平稳,在朋友圈狂晒蓝天白云。
对于我来说,2015年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想想收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术,这些工作都是马后炮,脑卒中可防可治,为什么不先防呢?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提高他们的疾病科普知识,在2015年我写了《漫画脑卒中》,让老百姓、年轻的医生以及基层医生能通过科普的方式了解脑卒中,并一起终结脑卒中。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马建林:
降低胆固醇水平,一管住嘴,二管住肝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Framinham心脏研究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我国研究也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连续性相关性。
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即体内生物合成和外来饮食摄入,故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除控制饮食摄入外,还要积极降低肝脏合成胆固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极为重要,包括严格饮食控制、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基于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确定降低胆固醇药物治疗强度是目前血脂干预的主要模式,而控制饮食可增进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量、提高降胆固醇的达标率,是血中异常干预不可减少的内容。
饮食中需要注意的包括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下:每100g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超过1000mg的食物有,动物脑、蛋黄、鹌鹑蛋。在600-700mg之间的有,鸡蛋、鱼子、鱿鱼、墨鱼、动物肝肾肥肠。这些食物可以适量使用,但不宜过多、长期大量食用肯定会增高循环中的胆固醇水平。
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循证医学依据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如2013年ACC和AHA联合颁布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田庄:
得了心肌病,必须保养着点自己
罹患心肌病后,除了要到医生那里定期随诊、坚持服用药物外,自身也需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好保养。
1.保持良好的心态,既不要过于忧虑,也不要悲观失望。
2.饮食:多摄入钾(水果、蔬菜),少食盐;保证足量蛋白质(瘦肉、鱼肉、鸡肉等);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
3.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不酗酒、不熬夜、不暴饮暴食、不做对心功能有明显影响的事情(如蒸桑拿)。
4.适当运动: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但切忌不可过累。建议经医生评估后尽量从事轻度体力的工作,这样有助于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
5.及时就医:出现晕厥、眼前发黑等症状要尽早就医。
6.定期复诊和评价,不要讳疾忌医;由于心肌病有可能存在遗传性,自己发现心肌病后,建议直系亲属也应该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虽然心肌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治愈方法,但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性和科学客观的评价,可能会有助于避免、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你们的生活质量。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红丁:
糖尿病女性的冠心病严重程度往往甚于男性
众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病程过长,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和冠心病,其中糖尿病伴发的冠心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诱因。
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有以下特点:第一,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第二,女性保护作用消失,糖尿病女性的冠心病严重程度往往甚于男性;第三,多条冠状动脉哲血管同时堵塞的几率变大,所以易于导致死亡;最后,由于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表现不典型,往往缺乏心前区疼痛,容易误诊而贻误抢救,造成死亡。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策略与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完全一致:第一,增加知识,提高警惕,重视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第二,提倡健康饮食,避免热量摄取过多,进食少油、低糖、低盐,多吃粗粮、蔬菜,戒烟限酒;第三,适量、适度运动;第四,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心脏;最后,定期观测,使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粘维持在理想水平,把糖尿病性血管病变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研究所副所长、肾内科主任医师杨莉:
血管病变了,肾脏很受伤
当您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后,在关注血管、心脏和大脑的同时,可别忘了呵护您的肾脏。
肾脏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排泄器官,拥有非常密集和复杂的血管系统。每天由肾脏滤过的血浆约为180升,是全身血浆量的60倍,也就是说全身血浆每天要由肾脏滤过达60次之多,来排泄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和摄入的毒物。因此,肾脏对于血管病变、血容量和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何毒物的损伤都非常敏感。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管病变往往是全身性的,肾脏也会受到波及,出现肾动脉狭窄、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等病变,因此肾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肾脏保护:
(1)请肾内科大夫全面评估您的肾脏功能和血管状态;
(2)根据肾脏功能制定合理的食谱。基本的原则是低盐低脂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和肾功能状态有关;
(3)调整好血压,过高和过低的血压都会导致肾功能的快速损害;
(4)在服用各种药物、保健品的时候,要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专科医生,避免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5)在您出现发烧大汗、呕吐腹泻等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血压,并且及时就诊。这时候可能需要停用您平常服用的部分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6)如果您已经发生了肾脏疾病,您需要在肾内科定期复查随诊,我们将会同您一起呵护您的肾脏。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铭:
心血管医师,别让心脏中了甲状腺的“埋伏”
人一生均可受到甲状腺疾病的侵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并不在少数。无论欧美,还是中国,有资料显示甲亢的发病率为1%-2%,甲减的发病率为4%-10%,在年老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女性人群会更高,甚至高达20%。
心血管系统系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的靶器官之一,甲状腺功能过高和过低均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甲亢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甲亢性心脏病,而甲低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心包积液,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亚临床甲减在人群高发,尽管亚临床甲减经常无症状,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亚临床甲减和心血管突发和死亡上升。
心血管疾病合并甲功异常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但常不被引起重视,再加上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轻视。本人最近在美国完成的一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冠心病合并甲低行冠心病介入治疗长期随访的MACCE事件明显增加。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血糖、血脂,对甲功的指标关注也不容忽视,甲状腺可能是心脏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新的干预靶点。
注:专家排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极性 +18 收起 理由
保平安 + 3 赞一个!
万里行 + 1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3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