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636|回复: 8

[养生常识] 糖尿病人最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复制链接]
糖医生 发表于 2016-6-22 05: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人最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和大家聊了10天糖尿病,发现很多人对糖尿病了解的很少,甚至不去了解,只想去寻求一种特效药来解决,但短时间内还没这种药的出现,那就只能先去了解它,你才不怕它,进而控制它!
今天先为大家普及一些常见的糖尿病小知识:
1、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轻度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在6.1-7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如果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是“糖耐量受损”。
这两种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需要充分重视,定期监测,努力预防其发展成为糖尿病。
2、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导致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并不是简单的糖吃多了。如果只就饮食来说,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被分解后也能引起血糖升高,因此不能说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
3、糖尿病能根治吗?
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仍然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疾病,病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现在医学中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能很好地控制病情,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患者要有丰富的自我保健知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糖尿病。
4、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目前虽然确认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父母亲双方均为糖尿病患者,子女并非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其子女最终是否发生糖尿病,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与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少运动、营养过剩等。糖尿病的遗传性只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天生比别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对生活习惯控制得好,那么也不会发生糖尿病;但如果控制得不好,则很容易发生糖尿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改变不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避免肥胖、多运动、定期查血糖和尿糖等,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①“三多一少”血型症状+符合以下两条中的任何一条。
A:空腹血糖值≥7毫摩尔/升;
B: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毫摩尔/升。
②没有明显症状,但两次血糖化验结果符合以上两条中的任何一条,也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6、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定要达到正常血糖水平吗?
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是不太能的。但是只要能达到以下标准,就可以认为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了。
①空腹血糖值:4.4-8毫摩尔/升;
②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值:≤1 0毫摩尔升;
③餐后2小时血糖值:4.4-10毫摩尔/升。
7、出现糖尿一定是得糖尿病了吗?
糖尿病可以出现糖尿,但出现糖尿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唯一依据。引起糖尿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个①肾性糖尿,肾小球过滤低,致使葡萄糖大量进入尿液,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正常。
②妊娠期糖尿,分娩后糖尿就会消失。
③滋养性糖尿,短期内吃了过量的碳水化后,全出现暂时性的糖尿。
④假性糖尿,通常测定尿糖的试验都是利用糖的还原性来显色,但尿液中的不少物质都具有还原性,能使尿糖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
8、怎样购买血糖仪?
现在市场上血糖仪品种很多,但是只要掌握了以下几点选购方法,就可以选出一台较好的血糖仪。
①血糖仪的血糖检测结果,应与静脉抽血化验所得的测试纸结果相近。
②选择售后服务好的血糖仪。
③检查时用血量少的血糖仪。
④价格要与质量成正比,但价格也要适宜。
⑤仪器使用是否方便,比如采血针使用是否方便,仪器是否便于操作。
⑥最好有记忆功能,记录每次测得的血糖值,便于分析病情。
9、血糖仪出现误差有哪些原因?
①试纸与血糖仪不匹配。
②试纸过期,或者试纸保存不当,致使试纸变质。
③操作方法不正确。
④采血方法不当。
⑤血糖仪清洁不当。
⑥没有进行血糖仪校准。
⑦低血压期间测量或者某些药物等其他因素导致。
10、餐后2小时血糖的时间怎么算?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而不是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时间掌握得不准确,会导致测出的血糖值不准确。
11、市场上卖的“降糖食品”真的能降糖吗?
首先,要明白降糖是使原来的高血糖水平降低,只有降血糖药物才有这种效果。其实,食品中“降糖”的含义是指与吃同等量的普通食品相比,血糖的升高幅度要小些,而不是真能降低血糖。
12、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酒吗?
人认为,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对糖尿病患者是利少弊多。饮酒能影响正常饮食的控制,因为酒都是高热量的,而且酒精可以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另外,饮酒不利于血脂控制,增加肝脏负担。不建议饮酒。
13、血糖降至正常后能停药吗?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但并不能说是痊愈了。仍然要继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除了极少数病情很轻的患者可以停药外,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还是要用药维持。而且不管病情轻重,都要先咨询医生后,再调整用药,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否则,造成病情恶化,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控制血糖。
14、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选择脂肪组织较多的部位注射,如腹部或臂部、臀后部。
②用拇指或食指轻压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将两手指间的皮肤绷紧,在两指之间进针。
③进针速度要快,将胰岛素注入体内,停留5-6秒,然后拔出针头。
④如果注射时很痛或拔针后有血出来,应压迫注射部位一会儿,不揉擦局部,造成胰岛素扩散太快或皮肤发炎。
⑤30分钟内必须进餐。
15、胰岛素针头需不需要随时更换?
胰岛素的针头通常又细又短,如果多次使用同一个针头,容易折断在体内,因此建议患者使用一次性针头。
16、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为何要随时更换?
如果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容易发生局部皮下组织萎缩,产生瘢痕。每次注射部位隔开一定距离,还有利于身体对胰岛素的吸收。
17、使用胰岛素会不会发胖?
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发胖,对于体形已经很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可增加一些口服药和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来共同控制体重。
18、什么情况下不适宜进行运动?
以下情形不适宜进行运动:
急性并发症,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并发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近期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或脑溢血,收缩压大于1 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 00毫米汞柱,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非常大。
19、运动有没有副作用?
运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运动中血压过高,运动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出血、神经病变的发展,使缺血性心脏病加重。如果科学运动,严格掌握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是可以防止出现这些副作用的。
20、怎样注射胰岛素能防止运动时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等部位,因为运动时腿部剧烈活动,血流量会增大,胰岛素吸收加快,导致降糖作用在短时间内增强,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如果要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前可适当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21、什么叫黎明现象?
一此患者在早晨5-8点会出现高血糖的现象,这就是黎明现象。黎明时,体内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这些物质能引起血糖升高。正常的胰岛β细胞可以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不能稳定血糖,就出现了血糖升高的现象。这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导致的黎明血糖升高,治疗时可以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也可以晚上食用1个鸡蛋清或1杯无糖酸奶,有部分患者可缓解这种清晨反馈性的高血糖反应。
22、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时应注意什么?
①出行前要带全和带够药物,并且要把药物妥善保管以防药物失去药性。同时别忘了随身携带病情卡。
②在乘车或乘机前,最好先测一下血糖,安排降糖药的合理使用。由于乘车时可能造成不能按时进食,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苏打饼干、饮料、水果等零食,防止低血糖症状。
③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进食规律。如果不能保持,就要根据自身能量的消耗和食物交换原则,合理地改变和选择食物。
23、糖尿病妈妈能用母乳喂养宝宝吗?
糖尿病妈妈可以用母乳喂养宝宝,因为胰岛素分子较大,不影响乳汁质量,即使母乳中含有胰岛素,也会在宝宝的消化道里被破坏,不易被吸收。但糖尿病妈妈最好选用人胰岛素,不要用动物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4、了糖尿病后,经常腹泻,与糖尿病有关吗?
如果排除了胃肠道感染等其他引起腹泻的原因后,可以考虑是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因为,糖尿病可以引起胃肠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特殊表现,可以用一些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来进行控制,也可以把米、面炒成黄色后再烹调,利于健脾胃,减轻腹泻症状。
25在参加应酬的时候怎么吃才好?
因为应酬上的食物与平常在家吃的不一样,所以糖尿病患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不知道该吃什么。其实,掌握以下简单的饮食原则,就可以让患者在各种宴会上也吃得放心。
①运用食品交换份原则,既品尝各种美味,又控制各量和总量的摄入。
②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少吃或不油腻食品。
③控制副食进食量,适当吃些主食,避免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太多。
④合理吃新鲜水果,水果在加工成罐头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糖分,如果提供的是水果罐头,最好不要吃。
⑤不要喝酒,如果无法推却,应量少喝。比如饮用啤酒不宜超过4两,葡萄酒不宜超过2两。喝酒后多喝些汤,让酒精尽快挥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3-28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