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3319|回复: 1

[食药安全知识] 识破食药谣言: 学会之后,百谣不侵!告诉你的朋友!

[复制链接]
医药信息 发表于 2017-4-21 2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樱桃有毒、小龙虾有毒;螃蟹打针、西瓜注水;“超级细菌”令抗生素失效、藿香正气水有毒……食品药品谣言林林总总,你是否会感到彷徨无措?

这里有一份独门秘笈,含辟谣大师毕生之绝学,学会之后,包你百谣不侵。

内功绝学 慧眼识谣



——慧眼识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旧闻常翻新,马甲千千万
一些陈年旧闻被有意隐去真实时间,重新拿出来翻新炒作以博人眼球,赚取点击量,扰乱网上舆论生态。这类谣言往往会反复多次出现,并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

典型谣言:2016年5月微信“朋友圈”出现“两万吨毒西瓜流入山东各地”“毒西瓜流向全国各地,致8人死亡”等骇人听闻的视频信息。对此,青岛市食药局在其官方微信发布辟谣信息:经核实,以上讯息内容为同一视频,是对2015年3月“问题西瓜”事件的报道,属于旧闻翻炒,当时并未发生人员死亡事件。



有图有真相,眼见难为实
一些文章,有图、有文甚至有视频,看似十分有说服力,但却刻意隐瞒一些真实信息,常常会出现时间不详、地点不详、人物不详以及图片视频不清晰和不完整的情况。

典型谣言:2016年7月15日,一则给青蟹打针注射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该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体,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黄粉、蟹黄膏和尿素精等,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随后被食药监相关部门和多家媒体辟谣。

权威的名义,蒙你没商量
一些谣言为了使自身更令人信服,常常会给自己扣上知名人士、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权威说法。

典型谣言:2016年8月,一则“紧急提醒!食药监部门紧急通知13种有毒胶囊药品”的信息,在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平台热传。这则谣言将2012年和2015年的数条新闻拼凑而成,添加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频道的节目图像截屏为摘要图片。下方列出了涉事的13种胶囊药品的名称,指出信息来源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事实上相关内容均为子虚乌有。



啥梗都敢用,绝对标题党
无中生有违背新闻真实、断章取义歪曲报道原意、夸大事实引发社会恐慌,这些“起标题”的做法都极易形成谣言,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点击,致使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典型谣言:“这些鸡长了6个翅膀8条腿,你还敢吃吗”“白酒加啤酒,已经有上万人致癌”、“小龙虾是生化武器,不转不是中国人”“外国人从来不吃”“家长注意了,你还敢让宝宝喝国内的牛奶吗”“百分之百要人命”“比砒霜还毒”“发一次,救人无数”“赶紧告诉家里人”。

对于谣言,四点特征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多谣言都是这些特征的集大成者。如想百谣不侵,需内外兼修。


外功绝学 破谣大法



——破谣大法,邪魔歪道,速速退散也。


方法一:明辨是非做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的扩散往往是平时错误的认知导致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平时应多关注一些辟谣类的微博微信账号,做谣言最忠实的“黑粉”。


方法二:遇事不决搜搜看
一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虚假信息,一般相关的部门、媒体都会及时发声辟谣。对于一些拿不准的传言和说法,可以复制关键信息在搜索引擎里了解真实情况,图片信息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的搜图功能查证。


方法三:夸张误导要警惕
确认网络信息可靠性,要看看信息是否有夸张和误导的成分,如果具体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都没说清,也未标明出处,多半是瞎编的,要多加警惕。


方法四:刨根问底查出处
一般消息在文章开头或结尾都会署名或标明出处,看到一些可疑的说法可以到出处查证。


方法五:散播谣言找公安
对于散播谣言的行为,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由公安机关管辖,任何人都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当下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和包容,使得食品药品领域成为谣言的重灾区。有资料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到45%。面对互联网上食品药品类谣言的狂轰乱炸,我们唯有用科学和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才能让食品药品类谣言无处遁形。

文/郭厚杰
图/来源于网络
​
蒙杜沙瓦 发表于 2017-4-24 09: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和人心,哪个不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0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