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763|回复: 2

中药歌诀

[复制链接]
土豆妮 发表于 2019-1-17 09: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物[size=10.5000pt]:辛温麻桂苏荆防,辛芷蒿本辛夷羌。
[size=10.5000pt]              苍耳葱白与怪柳,胡荽(sui)香薷并生姜。
本类药物大多辛温,用于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身重,口不渴,无汗或少汗,脉浮紧,苔薄白等症。本类药物发汗力较强,身体虚弱者慎用。
[size=10.5000pt]麻黄      发表散寒—风寒表症     发汗粒最强。发汗、利尿、宣肺平喘。[size=42.0000pt]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桂枝          —水    肿     发汗力较强,但弱于麻黄,治疗水肿,温通膀胱之阳气。善能温通寒凝气滞或血脉不畅之痹证、腰痛、胸痹、痛经。

2)辛凉解表药[size=10.5000pt]:辛凉薄荷葛蔓荆,桑菊蝉蜕鼓浮萍。
[size=10.5000pt]               柴胡升麻牛蒡子,外感风热服之平。
本类药物大多辛凉,用于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渴,脉浮数,苔薄白或薄黄等症。本类药物发汗作用较缓。
[size=10.5000pt]荆芥     祛风解表——风寒、风热表证             止血较佳,清理头目—头痛、目赤
[size=10.5000pt]         透疹解毒——麻疹、风疹、疮疡           
[size=10.5000pt]防风     止痉止血——破伤风、吐衄(nv)、崩漏    止痉较强,去风湿—痹证、风湿表证
[size=10.5000pt]
二、涌吐药
涌吐药物:[size=10.5000pt]涌吐有毒辛苦酸,刺激性强吐胃间。
[size=10.5000pt]          藜芦参芦并食盐,瓜蒂常山及胆矾。
涌吐药大多辛、苦或酸,有毒,有较强刺激性,对于食管、胃脘间的有害物质可使之涌吐而出,但因药性峻烈,反应较大,可能使人昏眩或呕吐不止。可饮水,或以葱白、甘草、贯众等煎服。


三、泻下药
1)泻下药物歌:[size=10.5000pt]攻泻实热用硝黄,泻叶芦荟苦寒凉。
[size=10.5000pt]             润下滑肠李麻仁,虚人津枯阴血伤。
[size=10.5000pt]             峻下逐水牵牛子,乌桕大戟遂芫商。
[size=10.5000pt]             苦寒有毒伤正气,温下巴豆续随霜。
攻下药[size=10.5000pt]多属苦寒,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适用于宿食停滞、大便不通的各种里实便秘,尤以实热积滞便秘为主。通过配伍,也可用治寒积便秘。兼有气滞者,可配理气药;体质虚弱者,可佩补益药;兼有表邪者,可先解表后攻下,或表里双解。
润下药[size=10.5000pt]多系富含油脂的种子或种仁,有润滑肠道、促使排便的作用,用于老年体弱久病、妇人产后之津枯阴虚血亏便秘。应用时应根据病情不同,适当配伍相应的药物。
峻下逐水药[size=10.5000pt]药性峻猛,能引起强烈腹痛,是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等病情严重者。药性峻烈,只可暂用,不可久服。对炮制、配伍、剂量、使用方法、禁忌等都必须充分注意。
[size=10.5000pt]芒硝                          咸、苦、寒。长于软坚、通便—燥屎坚结。结石,解外毒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大黄     泻下通便—便泌       苦、寒。长于推荡积滞,配温里药可治寒积便秘,兼能行於破积—经闭,跌打损伤。
[size=10.5000pt]巴豆                          辛、热。温通峻下—寒积便秘,兼能峻水消肿—水肿腹胀。:外用:蚀疮祛腐—疮疡疔毒。

四、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size=10.5000pt]清热泻火用石膏,知母芦根花粉兜。
[size=10.5000pt]            山栀竹叶莲子心,气分实热任君调。
本类药物寒性较强,归肺、胃、心经。能清气分邪热,用于气分湿热证,症见高热、出汗、
烦渴、脉洪大者。
[size=10.5000pt]石膏                              清热力强,治气热、胃热、肺热证主药。煅后外用,泻火敛疮。
[size=10.5000pt]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知母                              清热力弱于石膏,治实热为辅药。甘润滋阴,治阳虚火旺之咳、蒸、渴、秘。

2)清热凉血药[size=10.5000pt]:清热凉血生地黄,犀角锉粉吞服良。
[size=10.5000pt]            玄参紫草牡丹皮,血热妄形配成方。
本类药多属甘寒或咸寒,专入心、肝血分,能清解营血邪热,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
神昏、舌绛或烦躁谵语及血热妄行、热毒斑疹等症。
[size=10.5000pt]犀角                                    最强。又能清热定惊—神昏惊厥。清热解毒—斑疹、丹毒。
[size=10.5000pt]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血热妄行   
[size=10.5000pt]生地                                    较弱。又能养阴清热—虚热骨蒸。养阴生津—消渴、便秘。

3)退虚热药:[size=10.5000pt]退虚热药胡黄连,地骨银胡白薇根。
[size=10.5000pt]          青蒿截疟除暑热,实证皆忌虚为先。
本类药多属甘寒,归肝、肾经。能清虚热,治疗阴虚血热证,或为温病余邪,或为热邪伤
阴,或为阴虚骨蒸潮热之证。常与养阴、凉血药同用。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北柴胡                  和解表热,疟疾—偏表、属实。疏肝—气滞。升阳—气陷。
[size=10.5000pt]         清热—热证   
[size=10.5000pt]银柴胡                  退虚热,疳热—偏里、属虚。
[size=10.5000pt]
4)清热燥湿药[size=10.5000pt]:清热燥湿芩柏连,龙胆秦皮并苦参。
[size=10.5000pt]            马齿铁苋水杨梅,白头翁治血痢先。
本类药苦寒之性显著,归脾、胃、大肠、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泄
痢、黄疸等湿热证及火毒证。常与芳香化湿、利湿退黄药同用。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黄芩                         上焦  — 肺热咳嗽止血热行 安胎动不安,和解少阳。
[size=10.5000pt]黄连   清热燥湿—痢疾、黄疸  中焦  心胃—心烦呕吐、消渴、凉血热妄行。
[size=10.5000pt]黄柏                         下焦  —阴虚火旺之骨蒸,遗泻。
5)清热解毒药[size=10.5000pt]:解毒银花板蓝根,大青青黛穿心莲。
[size=10.5000pt]            地丁公英鱼腥草,野菊蚤休并白蔹。
[size=10.5000pt]            连翘漏芦败酱草,兼解汞毒土茯苓。
[size=10.5000pt]            兼癌治证并蛇伤,半枝莲与半边莲。
本类药性味苦寒,能清解热毒,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病证,如热病斑疹、痈肿疮疡、肺痈、蛇伤等。治疗体表热毒证,大多即可内服,又可外用,且以鲜品外敷为佳,用量则需加倍。
[size=10.5000pt]金银花    清热解毒—热毒病证   应用较广,主治一切热毒雍盛之证,包括肠痈、毒痢。
[size=10.5000pt]连翘      兼能宣透—外感热病   长于清心疗疮,治热陷心包、热淋及疮疖(jie)、瘰(luo)疬。
[size=10.5000pt]
6)清理咽喉药:[size=10.5000pt]清理咽喉用豆根,射干又名开喉剑。
[size=10.5000pt]            马勃大海金果揽,土牛膝与朱砂根。
本类药性味苦寒,归肺经,能清解咽喉热毒。治咽喉肿痛、咳嗽、失声等症。常与清热解
毒药配伍。
[size=10.5000pt]豆根                           解毒散结—肺、喉、膀胱癌
[size=10.5000pt]         清利咽喉—喉咙肿痛
[size=10.5000pt]射干                           清肺化痰平喘—痰多咳喘
[size=10.5000pt]
7)清肝明目药:[size=10.5000pt]清肝明目草决明,青箱木贼与谷精。
[size=10.5000pt]            夜明砂和夏枯草,密蒙花配千里明。
本类药性味苦、凉,入肝胆经。能清肝明目,用于肝热、肝火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等症。
[size=10.5000pt]夏枯草   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清火散结—瘰疬、痰核、瘿瘤。
[size=10.5000pt]草决明   平肝潜阳—眩昏头痛   清热通便—热结、肠热便秘。

8)清热解暑药:[size=10.5000pt]清热解暑鲜荷叶,滑石细粉飞水得。
                [size=10.5000pt]西瓜薄皮取翠衣,绿豆入煎捣烂宜。
[size=10.5000pt]本类药性味甘寒,归脾、胃经,能清解暑热,治暑热伤津之证。或兼苦燥甘淡,用于暑温、
[size=10.5000pt]暑热或暑湿证。常与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同用。

五、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size=10.5000pt]芳香化湿用藿香,佩兰厚朴术用苍。
[size=10.5000pt]            砂仁白蔻草豆蔻,草果截疟燥湿强。
芳香化湿药味多辛、苦,性偏温,气芳香。适用于湿浊困脾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少食体倦、舌苔白腻等症,亦可用于湿痰壅滞、湿温、暑温诸证。本类药常根据不同兼证予以适当配伍:兼表者,宜配伍解表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脾健胃药;湿阻气滞者,配伍理气药;寒湿腹痛者,配伍温中止痛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性成分,故入煎宜后下,或研粉冲服,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本类药为辛香温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患者慎用。
[size=10.5000pt]砂仁      均为姜科植物,芳香        行气最强,燥湿最弱,兼能止呕安胎—胎动不安
[size=10.5000pt]白豆蔻    辛温之品,具有行气        行气次之,燥湿较强,兼治湿温
[size=10.5000pt]草豆蔻    化湿—湿阻中焦的          行气又次,燥湿更强,主要用于中焦寒湿
[size=10.5000pt]草果      脘腹胀满、呕吐、泄泻      行气极弱,燥湿最强,兼能截疟—疟疾

六、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猪茯苓,泽泻小豆薏苡仁。
                冬瓜皮消皮水肿,甘淡渗利水湿停。
本类药物甘、淡、寒,主要归肾、膀胱经,能渗利水湿,消除水湿停蓄之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
茯苓     甘淡,利水渗湿        性和平,渗湿兼能健脾,对脾胃湿盛泄泻及痰饮尤宜;
                   宁心安神,治惊悸失眠
猪苓     水肿泄泻、            性偏凉,利湿胜茯苓,常用治热淋
泽泻     小便不利              性寒,利湿作用强,长于泻肾经之热,利膀胱之湿,多用于湿热水肿、淋证。

2)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车前子,木通通草冬葵子。
               萹瞿灯心海金沙,石韦萆薢(bi xie)地夫子。
本类药物多寒凉,归肾、膀胱经为主。具有清利湿热,利尿通淋的作用,用于淋证,以热
淋为主,部分药物用于血淋、砂淋、白浊、带下。
通草                              通气下乳,兼治湿温
木通    清热通淋—热淋水肿        通经下乳  清心火,治口舌生疮
灯芯                              清心除烦  清心火,治口舌生疮

3)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用茵陈,金钱草主治石淋。
                地耳草明田鸡黄,垂盆草兼热毒清。
本类药物多寒凉,归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

七、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size=10.5000pt]祛风湿药威灵仙,独活秦艽海风藤。
[size=10.5000pt]          防己木瓜豨莶(xi xian)草,伸筋虎骨千年健。
[size=10.5000pt]          五加海桐丝瓜络,菝葜(ba qia)蚕沙桑寄生。
[size=10.5000pt]          松节桑枝臭梧桐,乌桕老鹳徐长卿。
[size=10.5000pt]          八角枫与路路通,白花蛇与络石藤。
祛风湿药大多辛散温散燥,分别治疗各种痹证。痹证有偏风重、湿重、寒重,以及热痹等。
除有祛风湿作用外,还分别兼有散寒、活血、舒筋、止痛或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
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关节不利、筋脉拘急和腰膝酸痛等证。
配伍方法:使用本类药,常根据证情和兼症配伍适当的解表、活血、温里、清热、补益药
同用。
使用注意:痹证多属慢性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丸剂、酒剂经常服用。辛温燥烈的祛风
湿药,对阴虚血亏者慎用。
[size=10.5000pt]独活                                   长于祛风湿,治痹痛。以下半身为主。
[size=10.5000pt]         均为辛、苦,温。祛风湿止痛
[size=10.5000pt]—风湿痹痛、风湿表证、头痛。
[size=10.5000pt]羌活                                   长于发散,治表证、痹痛。以上半身为主。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防风                味辛性温,治风寒湿痹,祛风解表—外感。祛风止痉—破伤风
[size=10.5000pt]       祛风胜湿
[size=10.5000pt]       风湿痹证
[size=10.5000pt]防己                味苦性寒,治热痹,利水消肿。汉防己:利水作用强。
[size=10.5000pt]木防己:祛风止痛强。
[size=10.5000pt]
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温化寒痰半夏君,兼风白附与南星。
               芥子利气旋覆降,顽痰癫痫皂荚行。
温化寒痰药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要用于痰多清稀、舌淡苔腻的寒痰、湿痰、喘咳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呕哕(yue)、眩晕、流注等证。
半夏                           辛苦温,主治脾胃寒痰湿痰、又能和胃降逆,消痞散结
         燥湿祛痰—寒痰湿痰
南星                           辛苦温,温燥性烈,长于祛经络风痰、湿痰
         祛风痰—风痰证
白附子                         辛甘温,性主升散,长于祛头面风痰。

2)清化热痰药:清化热痰瓜蒌实,贝母竹黄竹茹沥。
               礞石海石海蛤壳,荸荠(bi qi)昆布海藻蜇。
本类药物味苦降泻,性质寒凉,主要用于痰稠而黏、色黄成块的热痰、燥痰喘咳以及由此
而引起的瘿瘤瘰疬、痰核、癫狂惊痫等症。
瓜蒌皮                           长于利气宽胸,用于胸痹、结胸
瓜蒌仁    清热化痰—热痰咳嗽     润燥化痰通便,多用于燥咳便秘
全瓜蒌                           兼有皮,仁之功

3)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主杏仁,前桔桑皮马兜铃。
               苏子葶苈罗汉果,紫苑百部并白前。
               枇杷冬花矮地茶,紫花杜鹃与牡荆。
本类药物味多属辛或苦,分别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肺气
上逆的咳嗽喘息。
桑白皮                         泻肺热作用强,多用于热肺喘咳、水肿轻症,虚证多用
          泻肺行水—喘咳水肿
葶苈子                         行水作用强,多用于痰饮喘咳及水肿重症,虚证禁用

九、温里药
温里药:温里附子与干姜,肉桂吴萸并丁香。
        乌头荜茇蜀胡椒,澄茄小茴高良姜。
温里药性属辛热,多具辛味。分别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用治各种
不同的里寒证。临床运用时,应辨别里寒证的形成是属外寒内侵、中阳受困,还是元阳虚
衰、阳寒内生,并根据所在脏腑的不同,选用有针对性的温里药;根据兼表证表现,给予
相应配伍.如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寒湿内阻者,配伍化湿或利湿药;脾肾阳虚者,配
伍健脾、补肾药;亡阳虚脱者,配伍大补元气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为辛热燥烈之品,易于伤阴动血,阴虚患者慎用。
附子      回阳救逆—亡阳厥逆   回阳救逆力强,兼能温肾助阳,祛寒止痛—风寒湿痹
干姜      温中散寒—脾胃虚寒   温中暖胃力强,兼能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喘咳。

十、理气药
理气药:理气香橼橘子皮,木檀沉香并柿蒂。
        青皮佛手与枳实,薤白乌药香附米。
        橘红甘松川楝子,荔枝核合大腹皮。
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风别具有行气理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等作用。使用时需根据病
情配伍利湿热药、温中燥湿药、消食导泻药或健脾补气药等。
使用注意:理气药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凡气虚阴虚患者慎用;辛香挥发之品不宜
久煎。
橘皮                  长于行气健脾—脾胃气滞腹痛呕逆;兼能燥湿化痰—痰湿咳嗽。
        行气—气滞
青皮                  长于疏肝破气—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兼能消积化滞—食积停滞。

十一、止血药
1) 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仙鹤草,白及研粉功效好。
               紫珠棕炭百草霜,桎木取粉或皮刨。
本类药性收敛,治疗各种出血,适应面广,尤以虚证出血较宜。又可外用,治疗创伤出血;炒炭后收敛作用增强。对虚证出血,收敛止血药配伍相应的补气、补血药物;对于於阻、血热或虚寒出血,应配伍化於止血药、凉血止血或温经止血药同用。                                         
仙鹤草               长于止上、中、下各种出血,兼能杀虫—疟疾、滴虫、绦虫。
         收敛止血   
白及                 长于止、胃出血,兼能生肌敛疮—创伤、溃疡。

2) 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滇三七,蒲黄茜草并藕节。
                血余炭合花蕊石,降真香与刺猬皮。
此类药物止血兼能活血,用于出血兼淤的病证;有些药活血祛淤力强,可用于淤血病证;淤滞较重者,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三七                             兼能补益,虚弱病人尤宜,剂量稍轻。
        化瘀止血—各种出血      
        活血止痛—各种淤血疼痛
蒲黄                             炒炭止血,生用活血。孕妇忌用。
                                    
3) 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侧柏叶,茅根地榆并大蓟。
               苎(zhu)麻根治崩漏血,便血槐花尿小蓟。
本类药物性寒凉,用于各种血热妄行之证。热重者,配伍清热凉血药;出血量多者,配伍收敛止血药;血热伤阴者,配伍养阴清热药;兼淤者配伍化瘀止血药同用。本类药物兼能清泻里热,分别用于各种热证,配伍相应的清热药同用。
大蓟                         多用于血热妄行,兼能解毒—痈肿疮毒
        凉血止血—血热妄行
小蓟                         主要用于血尿、血淋,兼能利水通淋—黄疸、水肿、淋证

4) 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性温热,伏龙炮姜并艾叶。
本类药物性均温热,止血兼能温里,用于虚寒出血证。因能温里散寒,还可用于其它里寒证。出血属于里热者,不宜应用。
炮姜               长于温中止泻
        温经止血
艾叶               长于散寒止痛、安胎。
十二、活血祛瘀药
活血药大多味辛,性偏温热,归肝、心二经。由于瘀血病证变化多端,活血药功效较为复杂,可分5类。活血药用之不当,容易引起出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妊娠期间,大多数活血药必须慎用或忌用。气血在生理上有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亦能引起气滞。治疗上理气药与活血药配物可产生协同作用,能增强活血止痛效力,不仅适用于血瘀兼有气滞证,而且可用于血瘀严重、疼痛显著的病证。
使用注意:①活血祛瘀药性质比较猛烈。②新病在辨证下选择配伍—剂型以汤剂为宜。③
久病体虚配伍和缓补益药或丸剂,同时加强运动。④禁忌:妊娠期、月经期、出血病人等。
1) 活血止痛药:活血止痛用川芎,三棱莪术毛冬青。
               延胡索与五灵脂,姜黄为父子郁金。
本类药止痛力强,大多活血兼能行气,广泛用于各种血瘀气 的病证。
莪术    破血行气—血积气滞作痛    行气力强
三棱    消积止痛—食积腹痛        破血力大

2) 活血调经药:活血调经紫丹参,红花桃仁牛膝根
                赤芍泽兰益母草,凌霄花并虎杖根。
活血调经药以调理经血为主,治疗血瘀闭经、月经不调、痛经及产后腹痛等证。
红花                        活血透斑—血热壅滞,斑疹色不活。
       破血祛瘀—瘀血阻滞
桃花                        滑肠排脓—肺痈、肠痈、便秘

3) 活血疗伤药:活血疗伤乳香没,血竭续断骨碎补。
               自然铜与刘寄奴,接骨草合赤苏木。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用止血生肌,治创伤出血;有的能续筋接骨
用于筋断骨折。
乳香     活血行气—瘀血气滞诸痛      行气较强
         疗伤止痛—跌打损伤                     两者常合用
没药     去腐生肌—创伤、溃疡        破淤较强

4) 活血消痈药:活血消痈穿山甲,大活血藤金荞麦。
                王不留行兼下乳,未破疮疡皂角呷(xia)。
本药活血兼能消痈排脓,善治痈疽疮肿及肺痈、肠痈,常配伍清热解毒药同用。
穿山甲                        通经下乳—闭经、乳少
         消痈排脓—痈疽肿痛   散瘀止痛—各种瘀肿
皂角刺                        祛风杀虫—麻风、疮癣

5) 逐瘀通经药:逐瘀通经用水蛭,虻虫螫(zhe)虫并干漆。
本类药破血逐瘀力强,用于瘀血蓄积之闭经、癥瘕等证。性烈有毒,孕妇禁用,体虚者慎用。
水蛭     性烈有毒,             功逐力较强
虻虫    逐瘀通经瘀血蓄积之证   功逐力最强
土鳖虫(螫虫)             功逐力量较缓和,用于体弱者又续筋骨—跌打筋断骨折
十三、补益药
补益药大多味甘,但有甘温、甘辛、甘寒、咸寒之别。分别具有补气、补阳、补血、滋阴等功效,能治疗各种不同的虚证。临床运用时,应当辨明虚证是气虚还是属阳虚,以及何脏之虚、虚弱的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补益药。并根据兼证表现给予相应的配伍,如补气助阳、气血双补、阴阳两补、扶正祛邪以及平补、缓补、峻补等。
使用注意:①温补助热,滋补碍胃,急补化火,缓补留邪。②邪不尽者不宜应用,以免闭门留寇。③不滥用补药,古有“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之说。
1) 补气药:补气人参及党参,黄芪白术太子参。
    甘草大枣蜜饴糖,扁药灵芝四叶参。
补气药性味多属甘温。归脾、肺、心经。具有补气作用。主要用于少气懒言、动则气喘、神倦乏力、食少便溏以及体虚多汗等气虚证。

2) 补阳药:补阳蛤蚧与鹿茸,巴戟沙苑肉苁蓉。
         人胞锁阳冬虫草,故脂杜仲益智仁。
         葫巴海马阳起石,淫羊藿并海狗肾。
         菟丝子合仙茅根,金毛狗脊胡桃仁。
补阳药性味多属咸温或甘温,主归肾经,兼入肝、脾、肺经。以补阳为主。性多温燥,阴虚火旺者忌用。
蛤蚧                          补肺肾作用强,善治阳痿、遗精、咳喘
       温肾助阳—阳痿、遗精
       纳气定喘—肺肾虚喘
胡桃                          补肺肾作用不及蛤蚧,长于强腰膝治疗肾虚腰痛,又能润肠通便。

3) 补血药:补血归勺与熟地,阿胶首乌并枸杞。
        龙眼桑葚鸡血藤,兼能助阳用楮(chu)实。
补血药性味大多甘平,归肝、肾、心经。能补血养血,主要用于血虚病证;有的兼能滋阴,可用于阴虚血弱之证。
当归     补血,止痛—血虚、疼痛    补血作用强,又能活血行气止痛,多用于血虚瘀滞的疼痛和月经不调;还能润肠,用于血虚便秘。
白芍     补血,止痛—血虚、疼痛    补血而能敛阴,又能柔肝缓急而止痛,多用于血虚肝郁的拘挛疼痛、痛经、头痛眩晕。

4) 补阴药:补阴明党与沙参,龟鳖玉竹与黄精。
         石斛百合女贞子,旱莲银耳天麦冬。
补阴药性味甘寒或咸寒。主归肺、胃、肝、肾经。能滋阴,清热,润燥。主要用于阴虚病证的虚热烦渴、肺燥干咳、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骨蒸劳热等。性多寒凉滋腻,脾虚便溏、寒湿内阻者不宜使用。
麦冬                         偏于润肺养胃生津,又能清心除烦。用于热病心烦。
        润肺止咳—肺虚燥咳
        养阴生津—津伤口渴
天冬                         偏于清热润燥,又能滋肾。用于潮热遗精。

十四、开窍药
开窍药:开窍通关用麝香,石菖蒲与真牛黄。
         冰片又名龙脑香,樟脑合并苏合香。
开窍药气质芳香走窜,性有温凉之别。能通关开窍,回苏醒神,主治神志昏迷实证。临床运用时应辨明闭证得寒热性质,分别采用“凉开”或“温开”。并根据症候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配伍,如属热闭,配伍清热药;属寒闭,配伍祛寒药;属痰闭,配伍化痰药。
使用注意:开窍药多作急症之用,不可久服。脱神昏禁用。因本类药物辛香走窜,遇热易挥发,内服宜制成丸散,大多不入煎剂。
麝香                          偏于寒闭昏迷,又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下胎。用于瘀血肿痛、跌打损伤、死胎不下
开窍醒脑—窍闭神昏         
牛黄                           偏于治痰热昏迷,又能息风定惊,清热解毒。用于热
                               甚惊搐、痈疮肿毒。

十五、安神药
安神药根据来源、功用不同,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药两类。重镇安神药用于阴气躁动、
惊狂不安的实证,养心安神药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的虚证。根据兼证不同,常与清热
泻火药、平肝潜阳、祛痰化湿及滋阴养血之品同用
1) 重镇安神药:重镇安神用朱砂,龙牡琥珀活磁石。
重镇安神药多为质重的矿石类和介壳类药物,性质多偏寒,归心、肝、肾经,具有镇心安神、潜纳浮阳的作用,用于浮阳上扰的心神不宁、躁动不安或失眠、惊悸、癫狂等证,以实证为主。本类药物品质重性降,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朱砂                        长于镇心安神,兼解毒—疮疡肿毒、咽肿口疮
      镇心安神—心悸失眠
磁石                         兼平肝潜阳、纳气—耳聋、耳鸣目眩、肾虚气喘

2) 养心安神药:养心安神酸枣仁,远志肉与柏子仁。
            若问虚烦不眠物,合欢皮并夜交藤。
本类药属植物类药材,甘平质润,入心、肝经。具有养心益阳、安神益智的作用,用于心血不足、肝阴亏损所致虚烦失眠、心悸怔忡、多梦等证,多用于虚证。
酸枣仁                             善于安神,敛汗力强
         养心安神止汗—惊悸不眠
柏志仁                             兼润燥通便
十六、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根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平肝潜阳药和熄风止痉药两类。平肝潜阳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熄风止痉药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使用本类药物,常根据证情和兼证不同,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补血、养阴、化痰药。
注意:本类药物性偏凉者,对脾虚慢惊风不宜使用,如药性偏温燥者,对阴亏血虚之证当慎用。
1) 平肝潜阳药:平肝潜阳明天麻,珍珠母与代赭石。
                石决明并白蒺藜,内外兼治珍珠佳。
本类药物大多性寒,归肝经,能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痛、烦躁。有的药物兼有清肝作用。
石决明                             以平肝潜阳为主,兼退虚热,用于骨蒸劳热。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肝热目赤肿痛、肝阳眩晕头痛
草决明                             以肝火为主,兼能润肠通便,用于大便秘结

2) 熄风止痉药:熄风止痉羚羊角,蜈蚣研粉留头角。
                地龙全蝎白僵蚕,钩藤稍煎后入药。
本类药性多寒凉,主要归肝、心经。能平熄肝风,制止痉挛。适用于肝风内动、惊风、癫痫、中风、破伤风等见有痉挛抽搐者。有的药物兼有平肝阳或清肝热的作用,用于肝阳眩晕、头痛或肝火目赤肿痛。
羚羊角                          以入肝经为主,善清肝火熄风止痉,多用于惊厥抽搐
        清热凉血—高热神昏惊搐
犀角                            以入心经为主,善泻心火而偏凉血解毒,用于神昏谵语、吐血、衄血、斑疹。
十七、导泻药
导泻药大多味甘或微温,归脾胃二经,有消食开胃作用,可治疗宿食不消之症。使用本类
药物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适当配伍,如食积由脾胃虚弱所致者,配以补气健脾药;食
积兼脾胃虚寒者,配伍温中散寒药;食积兼有气滞者,配以行气药;食积化热者,配以苦
寒清热药。
导泻药:消导肉积用山楂,神曲通治面麦芽。
        莱菔内金鸡屎藤,谷食积聚用谷芽。
莱菔子                       兼降气化痰—咳嗽痰多
        消食导泻—食积不化
神曲                         兼健脾和中—伤食泄泻

十八、收涩药
收涩药味多酸涩,性温或平。具有敛汗、敛肺、止泻、止血、止带、固精、缩尿等功效。
能治各种不同的滑脱病症,如自汗、盗汗、久病、久痢、遗精、遗尿、崩带等。临床应用
时应根据滑脱失禁证之成因、病位、病情和药物的性能特点合理选用并配伍补益药。
注意:邪未尽者慎用、禁用;在泻之太过时只可少用,过量收涩则留邪。痢疾里急后重时
禁用。
1) 收敛止汗药:收敛止汗麻黄根,五味浮麦糯稻根。
浮小麦                       养心偏补,长于治盗汗,兼退热除蒸,可用于骨蒸劳热
         收敛止汗—自汗盗汗
麻黄根                       无补益作用,止汗作用强,内服外用均佳

2) 收敛止泻药:涩肠止泻用柯子,乌梅粟壳赤石脂。
                肉蔻芡实禹余粮,石榴莲子五倍子。
本类药物性温酸涩,以归脾、大肠、肺、肝经为主。功能比较繁杂,但以涩肠止泻、止痢止血为主。常用于久泄、久痢、脱肛、便血、崩漏等证。
乌梅                         能安蛔虫止痛。用于蛔虫腹痛、固崩止泻—崩漏
        涩肠止泻—久泄久痢
        敛肺止咳—肺虚久咳
        生津止渴—津伤口渴
五味子                       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用于虚汗遗精、遗尿、失眠、惊悸、健忘。
3) 固精缩尿药:固精缩尿山茱萸,桑螵蛸与椿根皮。
               金樱子并覆盆子,止血制酸用乌贼。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平。以归肾、肝经为主。能固肾涩精,缩尿止带。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带下白浊等证。

十九、驱虫药
驱虫药味多辛苦有毒,能消疳杀虫,去积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病人的病情、体质,选择有针对性的驱虫药,并作相应的配伍。本类药宜空腹服用,随后加服轻泻剂。因大多有毒,使用不可过量,孕妇尤当注意。
驱虫药:[size=10.5000pt]驱虫使君与鹤虱,槟榔榧子及芜荑。
[size=10.5000pt]        鸦胆贯众南瓜子,鹤芽雷丸苦楝皮。
[size=10.5000pt]        蛇床子并土槿皮,内外兼治杀虫剂。
二十、外用药
凡以外用为主,可以治疗外科疾患的药物,为外用药。一般具有解毒杀虫、活血散结、消肿排脓、去腐生肌、收敛止血等作用,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烫伤、跌打、蛇伤、疥癣、痔瘘及五官疾患等。
外用药:[size=10.5000pt]外用水银与硫磺,轻粉甘石及砒霜。
[size=10.5000pt]        白矾硼砂铅升丹,石灰斑蝥并雄黄。
[size=10.5000pt]        儿茶大枫马钱子,守宫蟾蜍露蜂房。
[size=10.5000pt]        土槿皮合茅告菜,大蒜羊蹄和毛莨。
[size=10.5000pt]硫磺                          内服益火助阳—命门火衰之阳痿、尿频、腰膝冷弱、虚喘
[size=10.5000pt]                              便秘
[size=10.5000pt]      解毒杀虫—疥癣湿疹瘙痒
[size=10.5000pt]雄黄                          内服燥湿祛痰—痰壅喉痹、虫积腹痛。外用解毒,治疔疮蛇伤

碎冰渣渣 发表于 2019-5-31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学习中药,先把大树的主干先搭起来,在慢慢的把大树枝叶丰满,才能长出茂密的枝叶 ;大树树干我找到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19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