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19862|回复: 13

[中医药杂谈]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作者刘加平(网名“杏园春晓”)

[复制链接]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实验么?难道中医治病就没有一个标准么?看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吧,结果懂的少,不懂的多,看不下去,可操作性也不强,看《伤寒论》吧,条款纷呈,觉得应该很好,但用起来不知该用何条,怪就怪病人不照着书上说的生病。条款用不到实际,一段时间不用就多数忘了。
    转机是从看《郑钦安医书阐释》开始的,知道了一元盈缩,阳主阴从。08年春节回家,尝试着用“封髓丹”加减,治好了我母亲的耳朵肿痛,信心大增,随后开方为周围的人治病,有效有不效。但凭着这点感觉,以后看医书就不那么迷糊了,再重温《伤寒论》,细研各家注释,看《金匮》、《本草》、《内经》、《温病》、黄元御、博青主、张锡纯、吴佩衡、范中林、李翰卿、曹颖甫、胡希恕、李可、黄煌、朱进忠、余国俊等作品和各家论述,结合佛学和易道基础,竟然事半功倍,视野逐渐开阔,心中渐渐明朗。方知大路百千条,条条通北京。
    人为天地之子,取天地之材铸就此身,顺生而逆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阴阳交感,衍生万物、长而不恃。人之道,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精神与肉体,一阳一阴,缺一不可,但精神无形,化为神魂魄意志,寄于体内五脏心肝肺脾肾,各司其职,以一气周流其间,身旺则神旺,身全则神全,身弱则神弱,身残则神残。人一身之主者,神也、心也,但必欲身安而神安,故人极力求取名利者,是欲求身安,好吃为身健、好穿为身暖、好住为抗暑热与风寒。人之病,有心有身,七情过盛为心病,身有损伤为身病。心病之因为烦恼,身病之因为六淫、刀兵、房劳。君子身病心不病,小人心病及身,身病及心。上医者医心亦医身,下医者医身不医心。佛经三藏十二部皆是医心治身之学,故曰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但众生根浅福薄,少人能识能信能行。儒有修生养性之学,能治修身治国,内圣外王,君子之学也,小人疾身病不疾心病,不能实行之。道家有长生之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集精全神,金丹九转而成神仙,但仙道无凭,有缘者得之。中医者源于道家,中华文化(包括中医)皆为上古智者(圣人)所传,上古圣人无非道家。道家祖奉黄老,曰黄老之术,黄者即黄帝也。中医圣经乃《黄帝内经》,传为黄帝所著,虽成于汉朝,但却始于黄帝。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学皆与道家所共。道家却病练己、修命、练外丹等技术和方药即为中医之始也。
   治病者最难辨阴阳,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根本还是阴阳。难辨阴阳本身其实是阴阳本难辨,是因为我们太执着阴阳。古人划分阴阳本身是便于事物归类,把疾病归为阴症阳症,把药性划分为阴药阳药,以药之阴阳调节病之阴阳。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为医者树立治病之理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人体也是复杂的。就病因来说,可能有风、有寒、有热、有湿亦有燥,阴阳难分;就身体来说,可能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有表病亦有里病、有病在上亦有病在下,有气滞亦有血瘀,难分阴阳。就药物来说,很多药也不单纯的只有阳性或只有阴性,辛甘苦平、寒热温凉,一药俱多性的情况很多,一药入多经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治病要辨阴阳,但不能过于执着阴阳,主要看临床效果。
    我的经验是,初学中医者,心思不要过多用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玄辨上。要多观临床之症,什么病有什么症?再了解什么症用什么药。《伤寒论杂病论》是一本临床实用之经典著作,描述了众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随症有方,它是上古圣贤治病经验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辨病精准细致,用方简练有效,可为中医百世之准则。我们若照之辨证处方,是学医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但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伤寒论杂病论》再伟大,也不能包括所有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所以,后世的补充和发展是必要的,后世名医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如吴又可的《温病条辨》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历代名医在辨证和用药方面也有很多宝贵经验。
    我学医的主要经验就是看医案。说实话,很多名医在著书中解释医理医法的时候是偏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还把医与阴阳、五行、八卦、命相、风水等玄学渗合在一起,玄而又玄,自己没搞通,却把读者搞湖涂了。但不能否认,传世的名医治病都是很厉害的,因为人命关天,辨证用药,有效与否是糊弄不了人的。所以,理论嘛,实践中多领会、多看几遍《黄帝内经》,是会慢慢清楚的,而且是正理。临床嘛就多看《伤寒》,《温病》,多看名家医案,多积累人体疾病症状,症与经方的对应(方证),症与药的对应关系(药证)等。用药方面,我很少去看各类〈本草〉,也不记药性赋,就看《伤寒》,《温病》怎样用药,名医怎样用药,看得多了,综合一下,再查查〈本草〉怎么说,再用到临床检验,就慢慢的心中有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极性 +20 收起 理由
My乐Cool + 5 很给力!
764292254 + 10 很给力!
秋天的微笑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临床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幸运。我工作的附近有一个诊所,诊所的医生是中医本科生,在市中院工作五年后,自己开诊所已有五年,非常喜爱中医,拜本市十大名中医之一为师。我有时去抓药,就聊几句,他感觉我说的比较有理,且跟他学的有很大不同,就叫我试治了几个病人(当然是他执笔开方),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有疑难病人就叫我去,或打电话问我,或为我预约重病人,照样是我口述,他开方。于今已近一年,治过的病人是很多的了,且主要是疑难重病。我们双方都很感谢对方,我感谢他给了我难得的临床机会,使我的医学不再流于空谈;他感谢我把他导出了迷惘,找到了中医的根,医术大进,治病有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基本上只愿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病。说觉得踏实,说原来因中医无效时多,故多用西医西药治病,现在觉得那时的做法有骗人的感觉。现在我们以师兄弟相称。


    后面我将会整理一些我经历的医案传上来,供众位医学爱好者交流和参考,但我并不过多的解释医理,大家从病症和用药中去体会,也许更好。欢迎大家给我提问题,以让我们在探讨中进步。

(一)感冒之后唇溃烂  食疗奇方一用灵

自从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加减治了几例病人显效后,方健看我的眼神多了一丝崇敬,他说:原来治病可以这么简单,看来我应该学经方治病了,陈老师,你以后要多指点我。我说:别叫老师,叫我师兄行了,你愿学经方是好事,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书和学习建议。下来后,我给方健提供了黄煌的经方杂谈、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郝万山的伤寒论讲座、余国俊的名医是怎样练成的等书和电子版。每天下班如没事,我就到他的诊所坐坐,交流交流。遇见疑难杂病他不知如何处理时,就打电话给我,在电话上询问或叫我抽空过去诊断。这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我的办公室一个人),他又打电话来了:陈师兄,我这儿有个病人,是个六、七岁的男孩,感冒后嘴唇干而脱皮,己经来过我这儿三次了,这是第四次,我前面用过时方清热解毒的办法、用过经方小柴胡汤和解的办法、打针输液都搞了,病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口皮都烂了,你跟我想个办法吧。我继续问了一些情况,思索片刻说:孩子感冒后体虚,因为前面治疗有些不当,已伤了胃气和津液,现在用药必须谨慎。于是我在电话上让他记了个方子:黄豆30克、黑豆30克、绿豆30克、乌梅40克。煮汤加白糖调服。呵呵,这就是彭子益的“乌梅三豆汤”呀!结果,第二天上午刚上班,方健就打电话来,说话十分兴奋:陈师兄,你那个乌梅三豆汤太灵了,那个小孩现在己经基本上好了,家长很高兴,我叫他们给小孩再吃一副。我去把三豆每样买了几斤放着,以后有这样的病人又用。我说:好呀,现在是秋季,这样的病人还多着呢,就看来找你的多不多。果然,过后的一两个月,方健又用此方治好了十来个嘴唇和口腔有类似情况的病人。


(二)妇女红斑一身是   解表强卫加蛇皮


    一天,我正在方健诊所,与方健闲聊,方健说他现在有些迷糊了,原来学的东西信不过,现在学的还没接上来,开方的时候很容易按习惯按药性组方,治头痛就把治头痛的药组合在一起,治咳嗽就把治咳嗽的药组合在一起,后一想又不对,应该按经方六经辨证,找主症、找病机,有是症用是药。但是,刚学经方不久,还不能熟练应用。于是赖上我了,说:陈师兄,是你把我的思维搞乱了,你必须负责到底哟!我无语。正说着,一个妇女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过来看病,是给孩子看病,孩子是咳嗽,我们两人合诊,就开了个桑杏汤的加减方,方健开好方就去抓药去了,这家伙只想节约成本,不请一个员工,只好自己抓药,有时忙得够呛,也让病人久等。
    那妇女没事便和我说说话,说着说着对我有些信任起来,把手上的袖子卷起来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这个还能治么?我一看,卷开的手臂皮肤上有一个一个豆大的红斑,不突起。病人又把另一只手及裤脚也卷起来让我看,和手上的差不多,并说全身都是,起头已有一年多了,在本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华西医院都治过了,钱医了上万,但没有效果。我说你这个病可以试试。诊:脉弦、略数,舌质淡、略胖,眠差,情绪不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开方二付,组成大约是:桂枝、白芍、麻黄、附子、细辛、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退、乌蛇(具体药量我记不清了)。我口述,方健写方,边写边不时透过眼镜描我一眼,当场不好说什么,等妇人拿药走了(留了联系电话),才松口气对我说:陈师兄,你这方子太玄,反传统,我没有看见治皮肤病这样开方的,我也有不少治皮肤病的方子,也看过我老师治皮肤病,却都是从养血活血、疏风散结、清热除湿的方面来治,大忌辛热,你这方子又辛又热,道理是什么?能治好她的病么?我看他的样子有迷惑也有怀疑,只得解释说:皮肤病病在表,有湿热、风热、风燥、风湿等类型,但根子还是营卫虚弱和不调,营不足难以养肌肤,卫不足难以抗外邪,营卫不和则邪不能透出。根子的根子却是表气不足,若不助表,过于疏风、除湿、清热则益耗表伤表,益血解毒效果也有限。本方是桂枝汤、麻附辛汤、玉屏风散加减组成,桂枝汤加强和调和营卫;麻附辛汤从少阴太阳、从里到表驱寒除湿、解郁、通表、强卫;玉屏风散加蝉退助卫气而固表;乌蛇驱风除湿止痒。如此则气血里外通达,肌肤得养而表病自除。方健听了,半信半疑。两天后的下午,我再到诊所,方健见到我马上高兴的说,上次那个皮肤病的妇女已好了一大半,则才又来拿了两付药,我叫她多拿一付药她都不干,说这个药效果太好了,两付药就会好,不必多拿。我听了,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道理是一回事,实践效果是一回事啊。过一段时间,方健又对我说:陈师兄,你治皮肤病的方子真好,我已用它治好了上十个皮肤病人,而且个个有效。我说:你这是运气好,没遇着严重的(严重的都到大医院去了),这个方子临时想的,并不完善,我哪天再给你一个全面一点的方子。后来,我看了李可老师治皮肤病的特效方“乌荣蛇皮汤”,觉得很好,结合我的思考,拟了一个治皮肤病的基础方:桂枝10、生姜15、炙甘草10、大枣10个、赤芍15、生地30、当归30、川芎10、桃仁10、红花10、首乌30、白蒺藜30、丹皮15、紫草15、白藓皮30、乌蛇肉30、附片10、细辛6、麻黄10、苍术15、防风15,蝉退10。这个方子可能对多数皮肤病都是有效的,但不要迷信它能通治皮肤病,对症时还是需要根据情况加减的。

(三)幺舅重病一命悬   细辨六经出效方


    一天,我正在方健诊所,与方健闲聊,方健说他现在有些迷糊了,原来学的东西信不过,现在学的还没接上来,开方的时候很容易按习惯按药性组方,治头痛就把治头痛的药组合在一起,治咳嗽就把治咳嗽的药组合在一起,后一想又不对,应该按经方六经辨证,找主症、找病机,有是症用是药。但是,刚学经方不久,还不能熟练应用。于是赖上我了,说:陈师兄,是你把我的思维搞乱了,你必须负责到底哟!我无语。正说着,一个妇女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过来看病,是给孩子看病,孩子是咳嗽,我们两人合诊,就开了个桑杏汤的加减方,方健开好方就去抓药去了,这家伙只想节约成本,不请一个员工,只好自己抓药,有时忙得够呛,也让病人久等。
    那妇女没事便和我说说话,说着说着对我有些信任起来,把手上的袖子卷起来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这个还能治么?我一看,卷开的手臂皮肤上有一个一个豆大的红斑,不突起。病人又把另一只手及裤脚也卷起来让我看,和手上的差不多,并说全身都是,起头已有一年多了,在本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华西医院都治过了,钱医了上万,但没有效果。我说你这个病可以试试。诊:脉弦、略数,舌质淡、略胖,眠差,情绪不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开方二付,组成大约是:桂枝、白芍、麻黄、附子、细辛、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退、乌蛇(具体药量我记不清了)。我口述,方健写方,边写边不时透过眼镜描我一眼,当场不好说什么,等妇人拿药走了(留了联系电话),才松口气对我说:陈师兄,你这方子太玄,反传统,我没有看见治皮肤病这样开方的,我也有不少治皮肤病的方子,也看过我老师治皮肤病,却都是从养血活血、疏风散结、清热除湿的方面来治,大忌辛热,你这方子又辛又热,道理是什么?能治好她的病么?我看他的样子有迷惑也有怀疑,只得解释说:皮肤病病在表,有湿热、风热、风燥、风湿等类型,但根子还是营卫虚弱和不调,营不足难以养肌肤,卫不足难以抗外邪,营卫不和则邪不能透出。根子的根子却是表气不足,若不助表,过于疏风、除湿、清热则益耗表伤表,益血解毒效果也有限。本方是桂枝汤、麻附辛汤、玉屏风散加减组成,桂枝汤加强和调和营卫;麻附辛汤从少阴太阳、从里到表驱寒除湿、解郁、通表、强卫;玉屏风散加蝉退助卫气而固表;乌蛇驱风除湿止痒。如此则气血里外通达,肌肤得养而表病自除。方健听了,半信半疑。两天后的下午,我再到诊所,方健见到我马上高兴的说,上次那个皮肤病的妇女已好了一大半,则才又来拿了两付药,我叫她多拿一付药她都不干,说这个药效果太好了,两付药就会好,不必多拿。我听了,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道理是一回事,实践效果是一回事啊。过一段时间,方健又对我说:陈师兄,你治皮肤病的方子真好,我已用它治好了上十个皮肤病人,而且个个有效。我说:你这是运气好,没遇着严重的(严重的都到大医院去了),这个方子临时想的,并不完善,我哪天再给你一个全面一点的方子。后来,我看了李可老师治皮肤病的特效方“乌荣蛇皮汤”,觉得很好,结合我的思考,拟了一个治皮肤病的基础方:桂枝10、生姜15、炙甘草10、大枣10个、赤芍15、生地30、当归30、川芎10、桃仁10、红花10、首乌30、白蒺藜30、丹皮15、紫草15、白藓皮30、乌蛇肉30、附片10、细辛6、麻黄10、苍术15、防风15,蝉退10。这个方子可能对多数皮肤病都是有效的,但不要迷信它能通治皮肤病,对症时还是需要根据情况加减的。


(七)美女却生红鼻头    麻黄加减还靓丽


   
我09年上半年拜了个师博,是本市医学院的权威,国家级师带徒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先生,知识渊博,为人谦逊,我们一见如故,不久我就认了师,他的专业是耳鼻喉科,是国家某个特色医疗的创始人。他是西学中的,力图实现本专业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虽然在我看来有些不可能,但我不便说什么。他每周有半天坐门诊,我便曾在一段时间内抽出时间跟他实习。他的门诊很热闹,让我觉得如今患耳鼻喉疾病的人是如此之多。虽然是中医院,但大多数人都是接受的西式疗法,若说有用中药的吧,那也多是用中成药,在我看来这也不叫中医,我的观点是只有用中医的思路治病才叫中医,即使用的是西药或高科技仪器检查。用西医的思路治病就叫西医,哪怕用的是中药或中成药。有时有人想吃中药的,我师博便叫我开方,他看后在方子上再签上他的名字就可以了。但有时也有麻烦,比如有次我的方子中有附子也有半夏,病人拿到药房就被退了回来,不给捡,说附子反半夏。师博最后给改了,没要附子,才给捡了。我很奇怪,药房只知道十八反,却不知附子与半夏在经方中也是常常同用的,而且连教授签字的方子都不能通融吗?在门诊实习了几次,开了些药方出去,因为没有回访,也没得到反馈的信息(也许有复诊的,但来时我可能都不在,又不方便查复诊记录),所以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没有特别的印象。

这一天,遇见一个师博的熟人来看病,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风韵犹存。一看就是鼻子的问题,因为整个鼻头都是红的,一来就说开了,说X教授,我这鼻子只有靠你了,其他地方都看过了,早晓得他们医不了,就该一开始来找你的,一个多月了,太难受了,鼻子不通、干痛不说,顶个红鼻子,也太难看了。师博用鼻腔镜给他作了检查,问了些情况,觉得用西医的办法也只有抗菌消炎,和她以前所看医生的医法大同小异,没啥特效。便问她:你是想吃中药还是西药。女人说:我想治断根,就吃中医。于是师博就叫我给她开中药。我提笔开方:麻黄6克、苍木15克、荷叶10克、细辛6克、玄参30克、黄苓10克、辛荑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说实话,在这儿开方还真考人,不号脉、不看舌,因为这儿的医生都不看,鼻子有病就直接看鼻子,不问饮食大小便,因为这些似乎与鼻子无关,问这些别人会觉得奇怪的。我只能凭望诊和理念开方。鼻为肺之窍,鼻红为肺燥伤津,肺热上犯,鼻子不通则亦有痰湿雍窍。故用麻黄、杏仁、细辛宣理肺气,重用玄参凉润生津和清降头脑之热,黄苓清上焦之热,苍术、荷叶相配善利头部诸窍之湿,故亦可用之于鼻窍,辛荑善开鼻窍而为引,甘草补土而生金。当时只开了三付药,方子开出去后,我向她要了个电话,想过后回访一下,但几天后我想回访时,却不知记电话的条子放哪儿了。于是,就把此事放脑后了。

事有凑巧,大约两周后,我师博说有人请他钓鱼,叫我陪同,我去后才知道,请他的就是那个治红鼻子的女病人(他们原本是熟人,到不算贿请哈)。她看见我很高兴,我起眼一看,红鼻子已经没了,就问起了后来的经过,她说:她把中药拿回去后,一吃就灵,三付药吃完后就好了大半,想再吃几付,就又到我们那个门诊去(医院处方不给病人的),没找着我和师博,就问着到我师博的科研室去了,希望能吃原来的方子,我师博诊断后便开了个方子给她(我师博也不清楚我原来开的是什么药),她拿药回来吃了,也有效果但不明显,因反正也好差不好了,就没再吃药了,现在只是鼻子还有点干,有点没好完的感觉,我身上刚好带有一些治鼻炎的胶囊,便给了她一些。后来又电话回访了一下,说已经完全好了。




(八)月经顽症因人流    善后还须蛰虫丸


一天下午下班后,没事又到方健诊所看看,这时没有病人,只见方健和女朋友小茹在一起清理药柜,已接近尾声,方健看见我来,便感叹的说道:陈师兄,你看,我的西药柜都快空了,我己经很久没进西药了,今天才进了2000多元的药回来,但摆上去还是空得很。接受你的理论后,我只对中医中药治病感兴趣,无心用西医方法治病了,现在打针输液吃西药都是病人自己要求的。我一看,果然如此,放中药的地方摆得满满的,地上也放了很多药口袋,西药柜里却空了近一半。我说:不必那么极端吧,现在信中医的少,信西医的多,你如搞纯中医,是找不到钱的。当然名声响了例外,不过,现在还早着呢。目前,西医不能弃,而且,要以西养中,门面要撑起,药不够,可以拿点空盒子装样。方健说:我现在感觉,能真正治好病人,少赚点钱,心里也是高兴的。我笑着说:看来,当医生还是要能治好病才感到快乐啊,治不好病还赚钱,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有人说,当医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看了一辈子病,却没治好一个病人。

说着说着,他们已整理好了。坐下来后,方健谈了一下最近用中医治病的情况,治病的有效率在大幅上升,对中医信心又增加多了。正说着,小茹洗了手过来,方健看了一眼小茹对我说:陈师兄,你帮小茹诊断一下吧,她是月经不调,我搞了好久,啥子方子都试过了,硬没效果。小茹接口说:你这个医生,只有哄别人,一点小病都治不了,手艺太臭了,我早想找陈师兄看了。我没管他们理嘴,给小茹切了脉,略沉、微玄、细,舌质淡红,苔溥黄,体形偏瘦,文静,缺朝气,自述经痛、经少而期长。我问:有没有过流产和刮宫。回答说有过两次。我心中已知大概,便口述一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三七粉10克(吞)、生水蛭10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方健问立方大意,我说:小茹的病是多半是流产和刮宫留下的病根,伤了气血又恢复不好,还有血瘀,久瘀化热,与下焦之湿相结而为湿热,乃是虚中夹瘀夹湿夹热之症,难解难化,故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而治,桂枝茯苓丸是经方中有名的活血化瘀方,其中茯苓亦兼除湿。久瘀必用水蛭,活血生新首推三七,故另加三七、水蛭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加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二人见我说得头头是道,便高兴的按方抓药。




   
大约一周后,我见面问方健小茹吃药后效果如何。方健说:效果还是不错,小茹说感觉腰部轻松些了,白带也基本正常了,但这两天月经来,还是觉得痛,量还是不多,只比原来多一点。我说,再吃几付看看吧。方健问,月经期可不可以吃。我说可以,因吃药的原因,经流量会大些,但不是经量正常了。




   
后来,小茹又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的药,开头效果好点,后来就没什么明显效果了,我很挫折。但过后不久,我就有了办法,我按经方自制了“大黄蛰虫丸”,组成是:制大黄75g 土鳖虫30g 水蛭60g  虻虫45g 蛴螬45g 干漆30g  桃仁120g 苦杏仁120g 黄芩60g
生地300g 白芍120g 甘草90g。练蜜为丸。加在原方里让小茹吃,一日二丸,这下效果就出来了,据方健说:吃了十来天的药后,小茹月事便来了,差不多完全正常,腹痛不明显,经量多,有少数瘀块。后把汤药改为八珍汤,气血双补,小茹在下一个月月经来时便完全正常了。而且人也似乎变了摸样,面色红润,肌肤变白,人更漂亮,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我恍然悟到,原来月经关系与女人的美丽严重相关。




   
以后,我们又遇见了几个类似的病例,都用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告诉年轻的妇女们,切莫轻易流产和刮宫,因这个原因会有很大的机会形成难以治疗的妇科病。若治疗不善,形成妇科肿瘤和癌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八)月经顽症因人流   善后还须蛰虫丸

一天下午下班后,没事又到方健诊所看看,这时没有病人,只见方健和女朋友小茹在一起清理药柜,已接近尾声,方健看见我来,便感叹的说道:陈师兄,你看,我的西药柜都快空了,我己经很久没进西药了,今天才进了2000多元的药回来,但摆上去还是空得很。接受你的理论后,我只对中医中药治病感兴趣,无心用西医方法治病了,现在打针输液吃西药都是病人自己要求的。我一看,果然如此,放中药的地方摆得满满的,地上也放了很多药口袋,西药柜里却空了近一半。我说:不必那么极端吧,现在信中医的少,信西医的多,你如搞纯中医,是找不到钱的。当然名声响了例外,不过,现在还早着呢。目前,西医不能弃,而且,要以西养中,门面要撑起,药不够,可以拿点空盒子装样。方健说:我现在感觉,能真正治好病人,少赚点钱,心里也是高兴的。我笑着说:看来,当医生还是要能治好病才感到快乐啊,治不好病还赚钱,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有人说,当医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看了一辈子病,却没治好一个病人。

    说着说着,他们已整理好了。坐下来后,方健谈了一下最近用中医治病的情况,治病的有效率在大幅上升,对中医信心又增加多了。正说着,小茹洗了手过来,方健看了一眼小茹对我说:陈师兄,你帮小茹诊断一下吧,她是月经不调,我搞了好久,啥子方子都试过了,硬没效果。小茹接口说:你这个医生,只有哄别人,一点小病都治不了,手艺太臭了,我早想找陈师兄看了。我没管他们理嘴,给小茹切了脉,略沉、微玄、细,舌质淡红,苔溥黄,体形偏瘦,文静,缺朝气,自述经痛、经少而期长。我问:有没有过流产和刮宫。回答说有过两次。我心中已知大概,便口述一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三七粉10克(吞)、生水蛭10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方健问立方大意,我说:小茹的病是多半是流产和刮宫留下的病根,伤了气血又恢复不好,还有血瘀,久瘀化热,与下焦之湿相结而为湿热,乃是虚中夹瘀夹湿夹热之症,难解难化,故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而治,桂枝茯苓丸是经方中有名的活血化瘀方,其中茯苓亦兼除湿。久瘀必用水蛭,活血生新首推三七,故另加三七、水蛭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加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二人见我说得头头是道,便高兴的按方抓药。

    大约一周后,我见面问方健小茹吃药后效果如何。方健说:效果还是不错,小茹说感觉腰部轻松些了,白带也基本正常了,但这两天月经来,还是觉得痛,量还是不多,只比原来多一点。我说,再吃几付看看吧。方健问,月经期可不可以吃。我说可以,因吃药的原因,经流量会大些,但不是经量正常了。

  后来,小茹又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的药,开头效果好点,后来就没什么明显效果了,我很挫折。但过后不久,我就有了办法,我按经方自制了“大黄蛰虫丸”,组成是:制大黄75g 土鳖虫30g 水蛭60g  虻虫45g 蛴螬45g 干漆30g  桃仁120g 苦杏仁120g 黄芩60g  生地300g 白芍120g 甘草90g。练蜜为丸。加在原方里让小茹吃,一日二丸,这下效果就出来了,据方健说:吃了十来天的药后,小茹月事便来了,差不多完全正常,腹痛不明显,经量多,有少数瘀块。后把汤药改为八珍汤,气血双补,小茹在下一个月月经来时便完全正常了。而且人也似乎变了摸样,面色红润,肌肤变白,人更漂亮,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我恍然悟到,原来月经关系与女人的美丽严重相关。

    以后,我们又遇见了几个类似的病例,都用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告诉年轻的妇女们,切莫轻易流产和刮宫,因这个原因会有很大的机会形成难以治疗的妇科病。若治疗不善,形成妇科肿瘤和癌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老婆突然起霍乱      经方速瘥不住院

   
去年十月,我母亲生日,我和老婆请假回乡下老家为她老人家祝寿。我父母退休后住在当地的小镇上,离我工作的城市有50公里的路程。我们是星期五上午一早乘车回去的,老婆那天状况还不错,居然没有晕车。生日宴办在镇上算是最好的饭店里,也很闹热,下午陪客人罢龙门阵、打麻将和扑克,客人吃了晚饭后就基本上者走了,母亲兴致很高,又提出再打一会儿麻将,我和老婆自然不能扫兴。

老婆打了一会儿麻将就说没精神,胸口闷。很快又肚子痛,到厕所拉了肚子。出来后就说人不舒服,我们就把麻将撤了。我觉得老婆的病可能是吃坏了肚子,不是什么大问题,拉两次也就好了。老婆说:我今天吃得并不多,就多吃了点凉拌黄瓜,是不是吃那个中毒了。说着说着,又肚子痛,连忙上厕所去了。回来后,我立即给她揉腹按摩,我对按摩只是约略知道一些,在给她揉腹的同时,又给她理膝下脾经,并点按中脘、关元、足三里、梁丘等穴,她感觉没那么难受了。但几分钟又一阵恶心,到厕所吐了。后来就一会儿拉、一会儿吐、按摩已经不管用了。脉数而弦,舌苔白厚表面黄,出气有一股腐臭味,我判断是原有食积,今有感染,这种病很难处理,因胃子里有腐蚀的东西阻碍,难消难解又不受药,我心里也没底了。吐和拉是身体的应急和排毒反应,但太多了就会伤气、伤阴和脱水。现在,镇上药店都已关门,而且此刻吃药没用,我没有去买药。

老婆的吐和拉在不断的进行着,身体渐渐虚了,开始出现幻觉,考虑可能有食物中毒,我给她吃了几勺蜂蜜,怕她脱水,又一边给她补充一些淡盐水。老婆说吃了蜂蜜稍好些了,但多一会儿又不行了,觉得黑暗向她扑来,鬼影重重,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我母亲不时过来看看,很是担心,给她立筷子(迷信的一种),最后确定是过世的外婆作怪,便在卧室里撒米驱邪。不知是否是精神作用,老婆还真安静了一阵,但拉和吐仍无好转。这时,我已想出了办法,把家里现有的生姜都找了出来,切片后煮成浓浓的姜汤,让老婆不拘时服下。这一招有些管用,老婆已拉和吐得心头发慌,出气都短了,吃了姜汤后,心气顺多了,慢慢的吐和拉就没那么频繁了。为什么用生姜?本草曰:生姜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用于此却是正好,除秽醒神、暖胃生气,通腑利水。老婆吃了姜汤后虽然吐和拉没那么急了,但还是一夜没消停,吐和拉总计起码有30多次。第二天一早,估计镇上药店要开门了,我便紧急开方抓药,药方是生姜泻心汤加减:生姜30克、干姜10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黄连6克、黄苓10克、甘草6克、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依据是本证与《伤寒论》生姜泻心汤条文:“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噫气臭”基本相符。

药拿回来后,立即煎服,老婆吃药后不久就基本不吐了,拉还在进行,但间隔时间延长了,口气还臭,一天内吃得很少。本来计划这一天回城,但看老婆精神还差,便又住了一晚。当天晚上,也不怎么拉了。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包车回到自家,老婆回家后,往床上一趟,便不想起来。我再次给她诊断了一下,口中仍有腐臭气,舌苔黄,已没有开始那么厚腻,脉仍弦数,但弦的情况有所减轻。原方再上药店捡了一付,立即煎好让好吃。中午,基本没吃饭,拉肚子还没完全停止,没精神,也不想起床。午后,不拉肚子了,但开始腹胀,老婆开始着急了,说:明天是星期一了,我要上班,单位有事等着我,你今天必须要想办法把我医好。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婆的指示就是命令,时间如此紧急,这下必须得一箭中的才行。我前思后想,偶然记起郝万山讲伤寒中说:杂病的虚中夹实的腹满实际是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气机不畅,中腹是肠气胀,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上腹胃气胀,则用枳橘汤。于是我就把二方合在一起开方:陈皮30克、枳壳6克、半夏15克、厚朴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生姜15克。即刻把药捡了回来熬上,煎好后送到老婆床前让她吃了,不到半小时,药力起效,起身上厕所,痛痛快快的放了一通响屁。老婆起来后跟我说:老公,你这药太灵了,我现在一身轻松,没有事了,哇呀,原来放屁也有这么舒服,我现在很想吃东西。我也很高兴,说:等着,我马上跟你弄吃的去。便去端了早就准备好的稀饭和泡菜过来。老婆有滋有味的吃了,说还要,我没有给他,说病刚好,少吃点,休息为主,晚饭再吃。

晚上,因有朋友过来,我们便一起上饭店吃饭,老婆已象没事人一样,什么都吃,搞得我很担心,时时提醒她。老婆也稍有控制。第二天,除体力稍差点外,居然一切正常。后来,老婆给她的一个医生朋友谈起这件事,她那个医生朋友很吃惊的说:你们胆子真大,这种病是很容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人的,应该马上送医院,你们碰巧把它治好了,但以后千万不要这样做。老婆说:还以后,你咒我呀!

治后感:老婆这病发病突然,不象食物中毒,因一起吃饭的人都没事。若说是急性肠炎吧,但急性肠炎是呕吐在先,本病是腹泻在先,且急性肠炎一夜吐泻几十次的甚少;症状到与霍乱十分相象,但好象又没有传染源和传染性;说食积伤胃吧,确有这个症状,但不至于有这么强的吐泻。所以我至今也想不出其真正的原因。但中医的长处是有是证用其方,我们不需要完全搞清楚病邪是什么东西才能治疗,知邪在何处,伤在何处,即可治之。



(十二)老婆久咳嗽心着忙  自创二皮姜糖汤
   
    这个医案也跟老婆有关,我亲爱的老婆很支持我学中医,为了促进我的中医水平,常常不顾身体安危,生一些让人十分棘手的疾病,让我提高,让我认识到我局限,让我注意保持低调。上一次的急性肠炎只是其中的一次比较惊险的热身而己。这一次她又得了当前最时髦的甲流N1H1,身痛无力、喉痛、咳嗽兼低烧,症状典型。这个病是不能让人知道的,否则一经检验合格,就要被送到本市专门的地方治疗(后来太多了,就不送了),我可不想让老婆去受罪,况且老婆这个考验已经不新颖了,因为这时我已经自创了治甲流的专方“麻花汤”,即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方的减裁,组方是: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桔梗1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芦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根据情况加减,老婆吃了这个“麻花汤”两剂,就基本上好了,只是偶尔还有点咳而已,我暗自得意:老婆的考验又顺利过关。
   
    但是,不久就发现我高兴得太早了,此病没完。老婆的那点咳嗽由轻到重了,我也不急,不想熬中药,就买了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给她吃,吃后就没那么咳了。但过了一天,咳又加重了,我想可能是病后伤了肺阴,并尚有余热,就买了中成药“玄麦甘桔颗粒”给她吃,这下好了两三天,后来又不管用了。我又想起余国俊的老师江尔逊的经验:外感久咳,往往是因外感后中虚而邪入少阳,当用小柴胡汤。我便叫老婆用“玄麦甘桔颗粒”和“小柴胡颗粒”加在一起吃,双保险么,果然有些效果,但就是不能完全好。五六天后,咳嗽又开始加重,吃原来的药又不管大用了。又买了止咳糖浆、橘红片、甘草合剂等药来吃,效果不大,本人有点黔妒技穷了,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老婆上网看见网友“天地狂龙”的贴子,生动的描述了自己治好久咳的过程,在大小医院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用枇杷叶煮水吃居然就轻松的搞定了。便马上执行,煮了一大盆枇杷叶水,但吃了两次,一点效也没有,就不再吃了。这时候,老婆的咳嗽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咳已造成太阳穴发胀、鼻子塞、胸肋牵痛、睡眠不好等,虽然我给她说我正在思考,争取最快最好的方法治好她,但老婆对我已不再信任了。一天下午便请了假,去找她信任的医生朋友李医生看病,诊病时给李医生说:这个病我已经受够了,拜托,你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止住我的咳。李医生是本地著名的中西结合医生,自开诊所,医术好,人缘好,生意兴隆,以西医为主。以前,我中医不成之前,一家人基本上都在他那儿看病,很解决问题,现在已有很久没找他了。许医生边安慰边诊断边给老婆开了药。老婆捡好药后,迫不及待的就在诊所吃了一次,又回到办公室继续上班。下午下班后,我见到老婆时,发现她脸色青青的,走路都有点不稳了。我一问,老婆有气无力的说:吃了许医生的药,咳是不大咳了,只是没精神,心头闷,身上象有什么捆着一样。我问:还吃吗?她说:不吃了,比咳还老火,象要落气一样。我说:再相信我一次好吗?还是我开中药给你吃吧。老婆说:再信你一次,要还不行,我就要去住院了。又是一个最后通碟。
    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先把老婆吃的西药副作用解除再说,用甘草绿豆汤煮水给她吃了一小碗,让她先睡会儿。我回想给老婆治咳的过程: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滋阴、润肺等方法几乎都用过了,下一步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我灵机一动,久咳已造成阴虚肺燥津伤,用草木之药我已技穷,何不用食疗之品!我受民间用梨膏糖和冰糖蒸梨治咳的启发,组成一方,即:梨皮50克(两个梨子皮)、陈皮15克、生姜15克、红糖15—30克(根据各人喜好)。该方选梨皮滋阴润肺,再加陈皮理气化痰,二者皆是果实之皮,肺主皮毛,故药象与肺之功能相符,效力更著;生姜辛温,有宣肺利水通表之力;再加益气养血、补脾养肺、驱风散寒、活血化瘀之红糖。四物相合,补、养、通、利、宣、化俱备,何患顽咳不消!
   
    我开好方,马上出去将二皮姜汤原料买好,回家边做饭边做汤。等我做好后,把老婆叫起来。此时,她已比刚回来时好了很多,我让她先吃饭,半个小时后再喝汤。事实果如预料,老婆吃了二皮姜汤后,其效如神,当晚就不咳了,第二天也没再咳,完全好了。之后,我还用二皮姜汤治了岳母、师母的外感后久咳,交给方健也治了几例,皆是一剂见效,不用二剂。但后来发现,本方也非万灵,治久咳和虚性咳嗽疗效确切,治刚开始不久的咳嗽,效果就不一定了。

(十五)侄婿急发尿结石  遥诊处方即日愈


    一天,我正在吃午饭,接到侄女打来的电话,说话声音很着急:舅舅,罗兵得了尿结石,您看怎么办呀?罗兵是我侄女婿,和侄女结婚不久。我说:究竟啥情况,你说具体一点。侄女说:罗兵前天到广东去购货,住他弟弟家,今天一早起来解溲,便觉得屙尿困难,尿出血,疼痛,就去当地医院检查,说是尿结石,要住院,如果情况不好还要动手术。吃了医院开的药,没有效果,现在已经解不出溲来了,一屙就痛。我一听,这是急证,又看不到人,以前也没治过,心里实在没底。便给侄女说:隔那么远,我怎么治呀,你叫他就在当地想办法。虽然这么说,但放下电话后,心里却放不下来,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真动手术,耗费经济不说,对人的损伤也是很大的。
   
    到了晚上,刚吃过晚饭,侄女又打电话来了,说:舅舅,罗兵的病更严重了,医院劝他动手术,但他很害怕,叫我再问您想想办法。侄女的话已带哭音,我听了心里不忍,心想好歹还是用中药试试吧。我说:你上网把QQ打开吧,我把药方开好后给你传过来。
    我放下电话后心里琢磨,看不见人,四诊皆无,甚至忘了问是膀胱结石还是肾结石?凭我往时对这孩子的映象和尿结石的发生规律,我辨证是肾虚湿热。因为三、四月他前曾叫我开药治过腰疼,效果不佳,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就有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是肾结石或膀胱结合在我看来治疗原则相差不大。于是我头脑里跳出了这样一些药:用金钱草、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消肿。用熟地、肉丛蓉滋阴补肾、增强肾动力;白芍养营敛血解痉,缓急止痛,扩张尿道。再用苡仁利湿健脾、舒筋排脓之功,增强排石之力。我记得中医网上看见排石先生说过熟地、苡仁同用,具有良好的化石排石之力,但遗憾的是排石先生没把全方说出来,不然我就不用动那么多心思了。我的最后组方是:熟地30、金钱草20、白茅根30、苡仁50、白芍30、肉从蓉30。

将此方从QQ上发给侄女,由她转发给了罗兵。第二天,我有事忙就没有问,也没接到他们的电话,晚上,侄女打电话来说,罗兵已经好多了,从医院出来了。我问罗兵的电话是多少,我亲自问问,侄女告诉了我。我当晚有事忘了,第二天上午才打电话过去,是他的弟弟接的电话,说他哥哥把手机放家里充电,自己出去办事去了。我问罗兵的病好没有,他弟弟说,好象已经没事了,跟正常时候一样。中午,罗兵转来后,亲自打电话给我,说当天只吃了一付药就感觉好了,说想回来后再找我开方把结石给化了,免得以后再发,我说可以,现在把原方再吃一付巩固一下。结果,但他回来后一直也没来找我,说要去检查也没去。我想,莫不是已经把结石给化了吧?
    诸位,莫要小看了这个方子,凭它就让我侄女婿免了开刀的痛苦,也少花了住院费。根椐组方原理,它对很大一部分肾结石和尿结石都是有效的。我将方子我毫不保留的贴了出来,你们看见也是有缘,希望把它广传开去,为更多的病人减轻痛苦。



(十六)大爷寒肩臂难抬   活用寄生与五物



老太爷是指方健的父亲,一个公安战线退休的老同志,退休好几年了。虽然已60多岁,但身体和精神还很好,来回骑个摩托车给方健进货、送药,乐此不疲。有一天,我们一起在诊所闲谈,他问我:老弟,我这两个肩膀犟痛,有一、二十年了,年轻时不显,现在感觉越来越重了。你看有办法医没有。我说:可以试试看。我一切脉,老太爷没什么大病,只寸脉略紧,舌质老而偏暗。他说:两肩感觉很重、有点裹,抬不高,天气冷时偏重,且左小腿有巴掌大一块地方觉得冷湿,象打湿了裤脚一样。这个病很好断,就是风湿夹寒,也称为血痹,结合老太爷历史,他年轻时因工作关系,风里来雨里去,得这个病是很正常的。难于如何用药,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老太爷已吃过不少药,但都如泥牛如海,没有消息。
    我认为治此病用药主要是要让内气外达,去寒除湿活血化瘀。药力要大也要集中,方能很好见效。于是开方:黄芪60克、制附片50克(先煎)、桂枝15克、葛根30克(先煎)、秦艽15克、桑枝20克、细辛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苍术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姜20克、大枣6个。此乃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的组合与加减,不过药量加强了。作用是补中强营、补血益气、舒筋活络、通阳化湿,驱寒解表。我口述,方健已把方写好,先捡了两副药。
    当晚,大约8点钟左右,我接到方健的电话,说:陈师兄,我爸吃了药后胸口闷、气紧,你看是什么原因?我一想:原来老太爷有表实呀,吃药关起了。便对方健说:不要紧,你再去抓几样药,麻黄10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煎好后马上给好吃,其余的合在药汤里,后面没煎的药加上这几味。这几样药里麻黄解表,宣肺气,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但连翘的作用很大,清热解毒大家很熟,但解表散结利湿发汗就少人知了;用甘草是取其益气缓中解急迫。
    第二天我问方健,老太爷如何?方健说加吃了麻黄连翘甘草汤后,发了一通汗,我爸说感觉很好。又过两天,我到诊所,看见老太爷在,方健正在抓药,抓的就是老太爷吃的药。老太爷看见我很高兴,说:老弟,你这个方子效果真不错。我问咋个不错法。他说:吃药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感觉一股热流从背心起来,向两个肩膀行走,两个肩膀暖溶溶的,特别舒服,两付药吃过后,那个暖流已经可以走到手腕了。小腿上那个湿冷的地方也好多了,现在只有指头大一块还有湿冷的感觉。我说:哈哈,老太爷你要打通了任督二脉了,效果好,再多吃几付巩固一下吧。老太爷说:我看只需要再吃两付就可以了。
    之后,我以为老太爷已没什么事了,见到方健也没再问。后来,到方健诊所的时候慢慢少了,因为方健本来中医基础较好,跟我交流几个月后,已比较有信心应对大多数疾病了,遇见疑难叫我去的时候也少了,除了有重病人,我也只是偶然再到诊所去,有时去了也没见到老太爷,所以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才又再见到他。见到他后,我问:老太爷,你的肩病现在怎么样了?老太爷还没说,方健接过话头说:陈师兄,我早就想给你说我爸的情况了,但几次见到你我又忘记说了,我爸吃了你头次开的药后,开头效果很好,病也松多了,但后来继续吃又效果不明显了,我想叫你再给他看一下。我问老太爷:现在是什么情况?老太爷说:现在痛不严重了,但两肩还是犟,手臂有点酸痛并发麻,麻的感觉不好受。我给他们说:老太爷得病的时间长,看来痰和血瘀比较重,手臂麻说明还需要加去风的药。于是我叫他们在原方汤药里减黄芪、独活,加全蝎、地龙、蜈蚣、僵蚕、三七、水蛭打粉作胶囊,用汤药送服,一次3克,日服三次。我说,这个病得病时间长,要慢慢才能好。
  
    方健照此给老太爷抓药吃,很快就见效了。告诉我说,吃过几付药后就不感觉到麻了,肩犟和酸痛的感觉也在逐渐减轻。于现在已有一个多月了,是不是好了呢,我得再问才知道。



(十七)慢性鼻炎夜不眠,一片燥热仍扶阳


一个认识一年多的朋友,其老婆小莉患慢性鼻炎多年,平时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流涕,发作时便两鼻全塞,张口出气,彻夜不眠。08年还没认识我之前就到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手术,动手术刚开始好一点,几个月就没用了,发作起来仍和原来一样。我们认识后,在她有一次发作时,我给了她一包大药能吃五天的自制鼻炎胶囊,吃了两三天居然就没事了,便把剩下的留作备用,因为没完全好,还不时有鼻塞,便拿出来吃,吃了就会好些。
      
        春节后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有一天我又接到我朋友打来的电话,说:陈哥,晚上有空吗,小莉的鼻炎又发了,我想让你再给她看一下。我说:晚上在家里,你们过来吧。晚上,我们吃过饭不久,他们二人自驾车过来了。我一看,小莉面容很憔悴,坐定后,我一边给小莉切脉,一边问情况。小莉说:这次的鼻炎已发作近一个月了,因离我较远,就没想来打扰我。便在周围的医院和门诊开中药吃。他们对西药已不再相信,认为只是暂时起作用,且副作用大,不能治本。但是吃了好几个中医开的中药都没什么效果,现在已经难以忍受了。发病以来,近一个月没睡一个好觉,由于只能张嘴呼吸,所以,现在口干舌燥,喉咙肿痛,口臭而饮食无味。观舌,只见舌瘦长,舌质略红,舌苔薄白,表面黄而干;脉细玄而数。我认为是风寒夹湿,上犯清窍,郁而化热;又因脾虚胃弱,津不上承,肺失肃降,肝气郁滞,致病久不能愈。虽然舌脉皆有热象,但是假象,相火不位而已,阴阳顺接,相火归位,热象自除。治应宣肺解表、补虚和通窍。处方:麻黄10、桂枝15、干姜10、生姜25、甘草10、附片12、细辛6、桔梗10、百芷15、连翘25、辛夷10。
    我没有定多少付药,叫她吃好为止。另外我告诉他们,由于小莉的体质不是很好,病好后,如果不注意,以后还容易复发。他们希望我开一个调理身体的方子。我说:你们两人都很忙,调理身体的药不是几付药可以见效的,要吃较长时间的药,天天煎药是很麻烦的,吃丹丸最好。我自制了一种丹药,叫玄离丹,专为调理体质所设。小莉在病好后吃一段时间,身体巩固了,病就不易再发了。我给了他们100粒玄离丹,叫小莉一日吃三粒。










(十九)伤寒专方效力宏   二爹郁证不日安



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去皮)、获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劈)、铅丹一两半。

5月的一天,我爸爸打来电话说:小平呀(我的名字中有一平字),你二爹(堂叔)从广东打工回来了,得了精神忧郁症,你看能不能给他治一下。我吃惊道:二爹得了忧郁症?你怎么确定的?爸爸说:他跟你弟弟原来的样子差不多(我一个弟弟原来曾得过忧郁症症,拖累家人二、三年,后来基本平复,但仍有反应迟钝的后遗症)听说去年有点不对头了,不与人说话,爱莫名其妙地发火,最近几年无故打了老板,家里人才把他带了回来。我一听,好家伙,治这病,我可没把握,便推说:这种病不是一、二天得来的,治疗不容易,我没啥把握,你叫他家里人在当地给他看中医吧。

回过电话后,我的心情却一时平静不下来,我这二爹虽是我的堂叔,但实际年龄比我小一岁,是小时一起长大,一起玩的伙伴,他学习不太好,只读了小学就没读了。我十一岁随我爸离开农村到街上读初中后,就很少见到他了,但儿时的感情是最难磨灭的,我每次回老家去,我们都要一起摆龙门阵。他对外不善言谈,显得木纳,但却很会讲故事。和我们几个一起长大的伙伴耍得很好,说起话来一点没问题。这次他得了这个病,难道我真能袖手不管么?忧郁症这个病我虽然没治过,但知道是个难证,周润发得了这种病,也好几年才恢复过来。我不插手,二爹的病不知能找谁治,严重了多半要进精神病院,从那里出来的人虽然安静了,但大家象掉了魂似的,没有神了,人也废了。我想来想去,终究放心不下,好歹也用中医药试试,于是,对爸爸回电话说,我想了解下,还是给二爹看看,你有空带他过来吧,不过要叫他家里人陪着一起来,我好叫他们知道怎样熬药。我爸说:没问题,他媳妇和娃儿都回来了的,可以陪着来。

5后月14日上午,我爸和二爹妈乘车来了,同来的还有二爹妈的儿子小雨,小雨刚满十七岁,已经成为辍学打工两年了,和他爹妈在一个厂子。知道 他们来了,我提前完成下班回家 ,在家门口碰到他们的,我和他们的招呼,二爹妈看见我木木的,眼睛 无礼早地直视着我,想要打招呼 或回应 我,但我明显增加觉得 他力不从心,嘴里嗫嗫地动了几下,才说了声:,,,,,平,声音很小,我哪能能计较 ,连忙招呼 进屋。

闲话不说,重要的是诊病,二爹基本不能表达,只能问小雨,其余就是望闻切了。二爹人巳很瘦,据小雨说最近几个月来都吃得很少,脸色暗而有晦色,有些潮红,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大便偏干,思索片刻,感觉应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赭石代铅丹,也不加减,就开了原方(剂量稍变)。柴胡18克,龙骨30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赭石30克(半入煎剂半吞服)、人参10克,桂枝10克,获苓10克、生半夏10克、大黄6克(后下)牡蛎30克、大枣(劈)6枚。

开好方后,我亲自到方健诊所去抓了五付,回来对小雨交待了煎药方法,并对他们说五付药吃完了再来一趟,开下一步的药,爸爸和二爹父子吃过午饭后就回去了。我两天后打电话给爸爸问情况,爸爸正在二爹家,与他们一家人商量选地修房子的事,二爹家的房子因他们出去打工的时间长了,已经坏得不能住人了。爸爸说二爹已经好得多了,吃饭和睡觉都有好转,可以简单交流了。后来二爹也都没有再来,6月2日我又打了电话去问,爸爸说二爹妈一家人正在忙备料修房,没有时间再到我这里来,二爹几付药吃完后,给别人的感觉是已经基本正常了,我听了没再说什么,知道农村人得病不算严重是不会吃药的,即使吃药,差不多了就不吃了。我心里知道,若不巩固,还是有可能再犯的。

结果恰如所料,几个月后二爹的房子修好了,又与家人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意见,又变得有点不正常了,爸爸又在电话中告诉了我,问我昨办。我说还照原来的方子再吃罢,爸说他巳把你开的方子搞掉了,我又在电话中把方子告诉了爸,二爹吃了几付药,又好些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我经常使用,可用的地方很多。从伤寒来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是少阳证不当下而误下造成的。误下把人的指挥系统搞坏了,也把三焦之体内水液系统搞坏了。三焦之水液也就是津液,循行于肝胆这个指挥系统之间,传导信息、内分泌,营养及能量等,三焦不畅,人的指挥系统也就乱了,就会出现诸多身体症状。包括精神症状。柴胡证中的默默不欲饮食,心烦等就是精神症状的表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小柴胡汤相比,在精神症状上的表现要明显一点。其证包括:神识失常,烦惊,谵语,胸满、身重,小便不利等,应该是还兼有寒热往来或大便不利、口苦、吐痰、脉虚、等到虚实错杂现象。三焦与心包为表里,三焦为阳经,有邪则会化热,传入心包就会出现神识失常、烦惊、谵语之证;三焦如沤,通调水道,受邪则水蓄于上而胸满,不通于下则小便不利;水不通则腑之浊亦不能降,故大便不利;腑浊化热上犯,则有口苦、痰多之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组成是柴胡、龙骨、黄芩、生姜、人参、桂枝、获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铅丹。这个方子里,小柴胡汤之药几乎全部到位,只因胸满去了一味甘草,多了龙骨,牡蛎,铅丹,作用是潜阳安神与镇惊,另多了桂枝通表去浊阴,大黄通里去实热,获苓去湿而利水道,整体是疏少阳之气、去上之热、利中之湿、除下之浊、潜阳安神,恢复正气。这个方子是作用于人体指挥系统的良方,原方或加减使用对精神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包括: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神经衰弱、情绪淡漠等,失眠也与精神有关,用本方治疗在对证的情况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十)合理配用丸丹散 气血装修点美容颜

《内经》曰:上工治未病。我等未必能作上工,但在学医治病过程中意识到,如果病从早治或病未形成之前,及早预防和保养身体,则可少病、不病或不大病。现代医学把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并认为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指标上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而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说明还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说,除已病外,亚健康也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和强烈关注的事情。事实上,我和家人、同事、亲朋都大部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传统中医未病、已病和现代医学的亚健康、已病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现在的字义上理解,“治未病”三个字是矛盾的,未病者尚未生病也,既未生病,还治啥呢?但古人就是要在没生病即无病时治,不是治病而是治理身体。治理身体即修身。医出于道,道家之祖“老子”曰:载营魂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显示了修身的应达到的目标。儒道不分,儒家的经典《大学》曰:自天子以至庶民,壹以修身为本,其方法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而外王。佛道一家,佛家以持戒修心入手,因戒而生定,以定力转化色身,成就庄严报身。医家者唯精唯一,大医精诚,由诚而明,内视而外达,知乎己而方能知人,知人方能导人治未病。五禽戏、八段锦、导引术等皆为此而创。这就是传统中医治未病之真义。可见,中医的未病大约是指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人,已病则是包括了现代社会的亚健康和已生病的人,即在健康标准之外的85%的人。
   
        从上看出,以中医的观点,现代社会85%都是有病的,都该治病,区别在于严重程度的不同和找没找医生看病。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医生的任务是很重的,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彻底治好一个人,只能对病人起缓急、平复和调理的作用。缓急者,把病人从危险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让疾病缓和下来;平复者,扶正祛邪,让病人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调理者,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让病人尽量趋向健康状态

从中医的角度,这个85%的病人,除少数重病和急病之外,其余都是慢性病人,这部分病人包括亚健康状态的人(以中医的标准,如何审核病假还真不好办)。医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本者,调理也,所以,中医大部分的任务其实是在缓急平复下来后的调理。调理者保健也,调理者治本也,故保健者即治本也,治本者乃治病手段之一也,故保健亦是治病也。所以,中医的保健即是治本,也是治病,不象现代社会把保健和治病分得很清楚。
   
    我在学医和治病过程中,发现中医对病人的界定确是是很有道理的,大部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营卫处于不足或不平衡状态,他们都有大大小小、断断续续的不舒服,他们耐受力不同,除重急症必须进医院处,我们确实不能因他去没去医院、吃没吃药来认定他是不是病人。把现在的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人归为病人是符合实际的。我在治病过程中也是这样处理的,往往在前来治疗的病人缓急和平复后,还要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叫他们继续调理,一是为巩固,二是想把他们身体潜在的病因也进行清理,预防可能发作的疾病。对自己的亲人则是更进一步,把他们每个人都当成我的病人进行长期调理,因为在我的眼中,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调理有调身和调心两类,调心的内容博大宽广,不是此处要讨论的。调身有运动、推拿、按摩、针炙、食疗及药疗等,各有优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费尽心思想研究出一种有保健治疗作用,能够调阴阳、补气血、固脏腑、强营卫的药方,对各种药和各种方都进行了认真选择和过滤,但无一令人满意。我倒不是想创造什么包治百病的全息汤,薜老中医的“十年一剑全息汤”倒是不错,但临床加减繁复,能真正学会应用的恐怕就只有其本人和少数亲传弟子了,最后也是流传一时便销声匿迹了。我希望研究出的是广泛适用,不需辨证,又能起保健作用的方子。达到体健而病自除的目的。这个想法似乎有点异想天开,试想:诸药皆有偏性,人体亦有偏胜。若制成的药是扶阳,那么阳盛阴虚的人不能吃;制成的药是滋阴,那么阴盛阳虚的人不能吃;是补气的,气盛脉阻的人不能吃。是补血的,气虚阴实的人不能吃。是通瘀的,血虚风燥的人不能吃。是去痰湿的,无痰无湿的人不能吃。如果以上的作用都无,则药无所用。如果都有以上的作用,则药力牵制和分散,亦无大用。诚,如斯难也。
   
    研制此保健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核心原料(相当于君药)。既然是养身保健的,核心成分必须应该是补益作用较强的东西。附子么?可以扶阳,亦能少火生气,火神派将之应用到极至,为治病法宝,但不宜有三:一者该药化阴为阳,以通为用,本无补益作用,二者阴虚火旺者不宜,三者当前该药的采集制作方法和品质令人不放心。熟地么?补益力强,但滋腻碍胃,阳虚、水湿、痰瘀、气滞、血阻者皆不宜。人参么?补气益血,利五脏,本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人工园参力量不足,野参价格太高,资源不足。黄芪么?作用与人参近似,但力弱,量小则无用;且性温,偏于走表,少益五脏。冬虫夏草?确是好药,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药性平和而作用力强,乃抗痨补虚之圣药,但价格高昴而稀缺,决非大众之药。
      


就在我打算放弃之际,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我看到了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37)咳嗽变化有多端,审证求因治之痊

不知是那位医界大佬说的话“名医不治咳”。我开始体会不深,但后来就慢慢理解是为什么了。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我虽所经历的病人有限,尚不能一一印证得到,但也感觉到了咳嗽为病之变化多端,对经上所言深信不疑。

(一)去年冬天(2010年)有一段时间,流行感冒咳嗽,我老婆也跟着赶了时髦,鼻塞,继而咳嗽,我用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治之,吃了两付药就似乎好了,但过了两天病又回来了,干咳少痰,咽喉和鼻部有痰黏滞不爽。开始不严重,我想观察一下,便没有开药给她吃。过两天就觉得有点难受了,我下乡去了,她便找方健想办法,方健告诉她一个便方,即用白萝卜一个洗净,于中间或中上部切开,再从中掏空成碗状,加蜂蜜于萝卜碗中,蒸熟,吃萝卜与蜂蜜。

老婆照而行之,十分有效,一个萝卜吃完,就大好了。虽然是方健的方子,但没有通过我就把病搞定了,老婆很是得意。但问题却还是不十分园满,老婆仍觉得咽喉和鼻部有痰,不时清嗓与鼻,发出咕咕的声音,咳嗽也还有一点。虽不是很严重,但迁延不断也不爽,同时增加了环境噪声,便还是要我想办法 。我这段时间也有些郁闷,我的一个朋友们因感冒咳嗽,找我解决,我也只给他解决了一大部份,却总是留下点尾子扫不清。留意近来这类病人有点多,一咳就一、两个月的很不少,我想这应该是与季节有些关系,冬主收藏,元气内敛,若肾有损,则收敛不足,致肺气不降,气游于上而化火,遇寒束之,则火郁于内,烁肺而咳。通常以宣肺清热治之,但能治标不能治本,故迁延不愈。于此忆及张锡纯先生之从龙汤,感觉可用,从龙汤本用于服小青龙汤后,表解喘止正气不足,痰气未尽,咳嗽未止者。老婆不正是痰气不尽,久咳伤身么!于是处方:龙骨30克,牡蛎30克  法夏15克、白芍15克、苏子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上方两剂之后,老婆的问题毫无波折的解决了。

本方以龙牡蛎为君,敛肾固气,法夏、苏子降气化痰,桔梗、牛蒡子清热利咽,白芍柔肝解郁,加枳壳增加理气化痰之力,加甘草补中益气以和诸药。对上述之肾气不藏、肺不敛降、痰火郁积之证恰是对治,故能效如浮鼓。

此方出笼两天后,在方健诊所遇一女病人,是一个年青的女教师,平时很相信方健,但这次咳了两个月了还没解决,除了吃方健的药外,还吃了很多医生的药,总是除不了根。现在她巳基本上认为她的咳吃药是没用的了,打算让它自己好。这次找方健也不是治咳,而是治妇科病的。当着我的面,仍不免调笑方健,说他手艺蹩,治个简单的咳都治不好,笑方健信誓旦旦的说萝卜蒸蜂蜜一定会好,但吃了后没有什么效果。虽然说方健手艺蹩是开玩笑,那么多的医生都没有治好,也不能单说方健手艺不好。方健很不好意思,对她说,我师兄在这儿,你找他给你看,他比我厉害多了。女老师说,那好,我再信你师兄一次,看行不行。我为其诊病,其脉微弦而略数,舌质淡红,苔薄;自述干咳少痰,咽部不适,微干喝。诊毕,嘱方健开方:

龙骨30克,牡蛎30克 、白芍15克、甘草8克、五味子5克、乌梅15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法夏15克、杏仁15克、苏叶10克、白术15克、葛根20克。二帖,水煎服。

一周后,问方健女老师服药后的情况,方健说吃了两付后就基本好了,只咽喉尚有些不适,又给她开了些利咽之药,就竟功了。

本方也是从龙汤的加减,因久咳伤津,故加杏仁降气润肺,乌梅养肝柔肝生津,葛根升津,白术止渴。另加陈皮理气和中,五味子敛肺补肾。使肝气为顺,肺气得降,脾气得理,肾气得藏。所以,两月未好的咳嗽两剂药就基本好了。

(二)2011年的初春,感冒的人很多,其中大多数皆伴有咳嗽,有的还伴有气喘和咽痛。往年我没有行医实践,不知道到了春天后是不是也都是这样的。内经言:冬不藏精,病必病瘟。其然乎?观多数人病者,皆有内热之象。舌苔多薄白或薄黄,苔厚腻者少,是否是春天木旺,木生风,风胜湿的原因呢?以下是春季感冒咳嗽的几个病例。

1,春节后不久,一日,我刚到方健诊所,看见方健正在给一个老太婆诊脉,见我来了,方健对老太婆说,我师兄来了,叫他给你看,他比我还行。说着起身让我坐就诊位。一般我到诊所去,方健都愿意把病人让我看,他在旁边记录和抄方。我一边给老太婆搭脉,一边问情况,老太婆今年巳89岁了,身体还是比较健朗,十多天受凉引起。刻诊,咳嗽,吐黄色浓痰,心慌气紧,口干苦。其脉浮数,脉背偏硬,舌苔白微腻。

方健在旁说,陈师兄 ,我发现最近几年的人感冒后,大多数人会咳嗽,而且迁延不愈。

我说;这可能与季节有关,现巳进入初春,值肝气生发之时,若中焦有邪,则生发受阻,邪气上犯而致咳,所以在用药上要顺应季节与病人生理,效果才好。

看我巳基本诊断结束,方健问:这个太婆的病该如何用药呢?你没来之前,我心里正不知该病如何处方呢!

我说病人有外感,也有内热,证见咳嗽,可用麻黄石甘汤,清热宣肺解表,值春而口苦,当用小柴胡汤,调理枢机,除寒热而升木气,痰气阻隔中焦,当用三子养亲汤。于是授方:柴胡15克、生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获苓15克、白芥子1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桑叶10克、枳壳10克,水煎服,三剂。

加枳壳和桑叶为理气化痰和清肺热。

三剂后病好大半,病人很高兴,因为先在其他地方拿药吃效果都不好,又到方健处复诊,方健按原方加减,重点加了龙骨、牡蛎及粟壳,两剂而愈。

方健告诉我说:在咳嗽方中加入粟壳效果很好,特别是对余咳未清的病人效果很好,他用这个方法治好了好几个病人。我亦认可,我一个朋友带给我一个重庆某名老中医的治肺方子,里面就用了粟壳,并是主要药物之一。

2,不久,我办公室的美女小芸也感冒了,很严重,高烧到39摄氏度多,兼咳嗽,因在周六发病,不好在双休日麻烦我,就去医院输液和拿药吃。星期一上班我见她有气无力,脸色青杠杠的,人都变形了。她见到我后,不谈工作先谈病,说输液吃药后,烧退了,也不怎么咳嗽 了,但到现在却更难受 了,接不起气,脑壳木木的,心情灰暗。要我马上开中药给她吃。她的情况让我想起了以前我老婆久咳不愈去拿西药吃的状态,几乎是一样的。吃西药及输液可以强行压制你身体抵抗外邪时的生理反应,让你不咳嗽不烧,伤了身体却没治病。反让病邪长驱直入潜入体内,留下病根。根据小芸的病情 ,我稍作诊断,开了个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原方以进,一剂量回复元气,二剂全面恢复。

本例亦有咳嗽 ,但却没有用利肺之方,春之季,木气当疏,本方疏少阳而开太阳,兼顾阳明。三阳并治,阳气通达而病去身和。《伤寒论》中论及咳嗽亦是小柴胡汤所治之或然症状之一。

3,三月初的一天,接到方健的电话,说陈师兄 ,你有时间来一下,给我爸看病,他咳嗽了好几天了,我没办法搞定,只有请你帮忙了。我说,没关系,我下班后马上过来。

下班后去诊所,见方健爸的情况是:咳嗽、痰白色泡沫痰,咽痒鼻干,下牙龈肿痛,汗多、热时益咳;脉紧数,苔黄微腻。我问方健:你原来开的方子是什么药?

方健把最近开的一个方子给我看,上面是:仁15克、甘草6克   乌梅10克、白芍25克、  防风15克、浙贝15克、苏叶5克、龙牡各30克,芦根30克、青陈皮各15克、法夏15克、白术15克、黄药子12克、千张12克。

此方理气豁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利咽化湿兼具,为何效果不佳呢?看着方健疑问的眼光,我说:治病求本,你爸的咳嗽是冬之伏邪因春而发,肺病弱而肝强,木击金鸣,故而生咳。治当疏木培土清金,即疏肝健脾、宣肺清热。你的方子只针对症状而没有针对性病机,所以乏效。授方:

柴胡20克,黄芩12克、生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

说至此,方健仃笔望着我,见我没再往下说,便问:就这些呀?要不要加点清热、止咳、化痰的药。我说:不必,这样就行了。

本方就是小柴胡汤与麻黄石甘汤原方相加,不增不减,当然药量按现在的略有差别,但对方效没多大的影响。

结果表明,方健爸吃了三付药就完全好了,他常在方健诊所帮忙,见到我又比以前亲热了几分。

4,女儿读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开学后的第三周回来,未进门先闻咳声,妈妈心疼死了,直责她穿衣太少。女儿争辩说,不是穿得少的问题,我并不感觉到冷,不知不觉就开始咳了。问她咳了多久了,她说好几天了,周二就开始了,干咳少痰。她妈说没事,我有办法。

老婆的办法,自然是上蒸蜂蜜萝卜,这二天她很得意,她把蒸蜂蜜萝卜的法子撰文放到自己的百度空间,有网友看见后照法施,居然把治疗多一段时间没治好的咳嗽治愈了,特意留言感谢她。老婆对于这个法子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当晚和第二天一早吃了蜂蜜萝卜,女儿的咳果然轻了很多。上午,老婆去赶一个朋友们的聚会,女儿出去买书,我在家上网,一会儿女儿回来了,进门直喘气,说:爸,我好累哟。说完就去床上躺着去了。

我过去问她:你年纪轻轻的,昨出去走一躺就累成这样?

女儿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今天身体没劲,多走几步就累。

我问她还咳不咳,她说还是在咳,只是比昨天好些了。

我说别急,我再开点给你吃。于是针对女儿目前的症状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甘草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

立即去药店将药买了回来 ,煎好与女儿吃了一次,中午饭后又吃了一次,到下午四点钟去学校时,女儿又精神焕发了。我叫她把没吃完的药装瓶子带上,她说没必要了,她觉得巳完全好了。第二天,不放心,又打电话问她的情况如何,她说已经没事了,完全好了。

本方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伤寒而兼有喘之证。其病机是肺有邪而而亦有表证,为啥于此不用麻杏石膏汤呢?我认为是肺热不重,不必用石膏;木气不伸当用桂枝,中气有亏当用姜枣,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不满一剂而效。蜂蜜萝卜可降气、润肺和止咳,对此病也有一些效用,但不是正治。此方萝卜用量大,其降气作用很强,与当春木气发生相逆,易致气馁。此方于冬则顺,于春则逆。当善思而用之。

(三)春季之咳,多由外感引发,因此季人体具生发之气,故表症为轻,而里症为重,如若冬不藏精,内体必虚,生发无力 ,则致虚阳上亢而头痛齿肿;肺有邪,则木侮金而咳嗽;脾有邪而致泻;经有邪而致肿痛;皮肤病有邪而致痒;血不足而致晕。

春之咳嗽 也有不因外感引发者,以下两则便是。

1,一天接到吴总打来的电话:陈哥,我想来找你看病 ,什么时候有空?

我问他是啥问题。他说:我已经咳了两个月了,就是好不了,本来以为是小病,就没想到来找你,但拖了恁久还好不了,看来只有找你解决了!

我说:不客气 ,你要过来时先给我打个电话就行。

吴总跟我们有一些工作关系,到我办公室来过几次。所以在星期一我上班的时候给我打电话,就直接到我办公室来了。刘总岁数不大,30余岁,年青而有活力。见到我时,不时咳两下。

我开玩笑说,见了我不必客(咳)气。

他说:我没办法,不客(咳)气也不行。

他的咳是干咳少痰的,舌质淡红而苔薄,因办公室不方便,所以没有诊脉。我问他胸肋咳痛没有。他说没有,咳了两个多月了,很多人会伴胸肋痛的,他不痛,应该是是跟体质好有关系。

我开了两个方子给他选择:

(1)黄芪膏(张锡纯方):黄芪12克、生石膏12克、白茅根12克、粉甘草 6克、怀山药9克、净蜂蜜30克。一日一剂。制法: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药汤,水沸后,15分钟左右去渣,取其清汁二杯,将甘草 、山药先打为粉末,用时加入药汁中再煎,煎药时以箸(筷子)搅之,勿令二末沉锅底,一沸其膏即成,再调入蜂蜜,令微似沸,一日分三次温服下。

(2)二皮姜汤:梨皮两个,陈皮15克、生姜20克、冰糖适量,煮汤喝。

这两个方子都是近于保健食疗的方子,久咳之人肺阴必伤,当用理气止咳润肺生津的方子。

吴总当即说,第二个方子简单,先用第二个方子,如果说没好再用第一个。问我吃第二个方子多久能见效?我说,如果说对证的话,一剂见效,如果两剂都还没见效果,你就换方子吧!吴总感谢而去。

三天后,我打电话问他情况,他说还没吃,正打算去做来吃。说原巳买了三付中药,想把那三付药吃了再说,药巳买了,不想浪费,如果说有效,不就更好吗?结果吃完后,一点效果没有,现正要去搞二皮姜汤来吃。

我心里叹气,药如对证,第一付药吃下去就会感到效果,但人的心理上大都差不多,怕浪费,有时即使心里知道买的药没效果,也要把药吃完,岂不知,是药三分毒,药不对证即生害,知药无效即不可再服。否则吃药如食毒。

又过一周左右,再问之,吴总言已经好了。说吃二皮姜汤一见效,二剂量基本好完,又吃第三剂巩固了一下,至今未有再咳。并表示了感谢!



2,王女士,女,48岁,是小红介绍来治病的,病很多,肩痛,腰椎盘脱出、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失眠、忧郁等,治一段时间后,大部份得到了减轻,春节后不久,又到方健诊所看看。这次的病主要是咳嗽,是干咳少痰、咽部异感、肩颈腰痛、失眠、晨汗。诊之脉弦滑,苔微腻而黄。处方:

生半夏10克、白芥子10克、厚朴10克、苏子15克、生姜15克、大枣4个、莱服子10克、桔壳15克、桔梗15克、白芍15克,三剂。水煎服。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另加去痰散(枳壳、桔梗、白芍)本病因痰气上逆为因,上方之组合,化痰降逆之力甚强,而药力平和,期痰去而咳止。

病人三剂过后,除腰痛外,咳嗽、异物感、失眠 、等基本解决,复诊以上方加补肾通络之药共用,再三付药后就只剩下腰痛了,这个是腰椎盘突出引起的,得慢慢来,另行治疗,在别处叙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杏园杂谈

园杂谈(二):人为什么会生病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从医家的角度,西医有西医的说法,中医有中医的说法。




   
西方人相信眼见为实,用解剖刀、显薇镜、X光机、B超、CT及各种试验观察手段,把人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胞到分子进行分析研究,对人为什么生病这个问题可说十分有发言权,而且可以说得有理有据。归纳起来,西医对人生病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等,这是最主要的说法,也是西医的骄傲。西医从病人的病灶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并发现了它与疾病的联系和对应关系。这些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组织和细胞,并排泄废物,使人生病。西医便发明了很多杀菌与抗病毒的药和疫苗,来给人治病,对一些病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较好;对病毒就差多了,所以以预防为主,但有很多病毒还没有研究出疫苗来,如非典、爱滋病等。




   
2、功能障碍。西医从解剖学的观点,把人体分为九大系统或十二大系统,认为每一个系统出现障碍都会使人生病,出现障碍的原因有:遗传、衰老、阻导、疲劳,中毒及外力损害等。




   
3、内分泌失调。西医发现,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紧密相关,大脑中枢通过它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调节作用很大。内分泌一旦失调,就会使人得病。如生长激素失调引起巨人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症、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等。




    4、营养缺乏与失衡。营养缺乏会得病这是众所周知的,按传统理解,营养缺乏就是饿出来的,吃得饱、吃得好就行了。但西医的研究更深入,把营养分为能量元素脂肪、蛋白质、糖等;矿物元素钙、铁、锌、硒、磷、钾等几十种;微量元素维A族、B族、C族、D族、E族等。如果人的体内某种必要元素缺乏或超标,到一定限度时,人就会出现病状。此外,营养物质的酸碱失衡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5、精神失常。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或受损引起的疾病。引起的原因有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外力损伤等。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人生病的原因总结与西医描述的角度有很大不同,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成因可以分为——




   
1.外因: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为本。这个说的是季节、时令因素。




   
2.内因: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为本。说明人的情绪对生理的影响。




   
3.其他:包括饮食,房事,意外伤害,虫兽、微生物等等,广泛的指出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因素。




   
中医认为,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正气不足,为内外之邪所入,从而造成气滞、血瘀与痰阻,身体失去和谐而生病(机械及运动损伤除外)。中医在解释季节时令对人的作用,和精神情绪影响健康的理论方面,非常地仔细,只是有些解释让人不好理解,如春天属木,主生发,防伤风,宜养肝;夏天属火,多署湿,主繁荣,宜养心。以及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等七情与五脏的关系。现代人找不到其说法的确切证据,但用诸实践却非常有效。




   
比较起来,中医和西医的人为什么生病问题上的看法相差并不大,不外是环境因素,精神因素,饮食营养与外力损伤等。不同点在于西医较关注外因,对人体病与非病的观察更细,疾病与发生疾病的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有较完整的证据链来支撑,让人容易信服,并便于学习,但分得太细,内容繁杂,比较教条;中医更关注内因,对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描述更深,强调内因与外因的协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但经验性的东西多,让人难以准确把握。




   
中医和西医的真正差别在于养生理论、诊病方法、治病的药物和治病手段上面。西医养生注重营养与运动;中医养生注重精神调节与顺应自然。西医诊病采取化验、内窥、透视及组织培养观察等,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但对很多亚健康的病查不出来;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等,准确程度在行医者的经验和水平。这一点,中医一般愿意借助西医的手段,提高准确性,而西医一般不愿借助中医的手段,一来是不信,二来是学起来困难。在治病的药物上,西医多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营养元素和生物提取物等,药物成分清楚,单一性较强。中医多用动植物制成汤、丸、膏、散,强调药物配伍,君、臣、佐、使联合起作用,其成分复杂,综合性较强。在治疗手段上,西医偏于去邪,认为邪去而病自愈;中医偏于扶正,认为正气充足则邪不可干。西医的长处在消炎杀菌与外科手术;中医的长处在整体性治疗与恢复性治疗。当然,以上只是初略比较,细论就太多了。本文重点是讨论疾病发生原因,养生、诊病、治病及防病等内容只能略及。




   
以上仅讨论了中医和西医对人为什么生病看法。除此之外,国内还有藏医、蒙医、回医等,国外还有不同的医疗理论体系,以及巫术、宗教等,对此另有不同看法,无法一一而论,要论本人也做不到。说到底,好的环境、好的基因、好的营养、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情绪才能让人少生病或不生病。前三者关系物质条件,后两者关系精神因素。有人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遗传到优秀的基因,并且得以享有健全的饮食,因此而健康长寿。有人出生在恶劣甚至战乱的国土,或是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或是因三餐不继而多病,他们一生都会与病苦相连,这也是疾病产生的一个深刻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这恐怕就不是中医和西医能回答的了!




a




略谈癌症及治疗


    癌症的成因,有六淫的因素,也有七情的因素。如初因是寒,寒气不去,由表入里,传导变化,与湿相结为寒湿,湿久化痰,痰滞则气血瘀,瘀久则化火,众邪聚集成毒,从经络而脏腑,造成人体阴阳气血失调及脏腑功能受损。六淫之伤由外而内,七情之伤由内而外,二者交互影响,则其病日彰。
    邪的聚集为毒,毒的聚集成癌。癌细胞本身不是毒,而是在毒的环境中不能健康长大的可怜的细胞,它们因正常的气血运输通道受阻,得到的氧气和营养很少(中医称为阴阳格拒),为适应毒的环境,它们的基因产生了异变,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自我生长并发展,这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变异细胞不受大脑控制(人的大脑中枢是通过接受体内信息传导,并通过调整局部气血供应来修复身体,驱逐毒邪,维持平衡和健康的。身体某处因毒的集聚而没有及时驱逐或无力驱逐,养痈成患后,就更没有能力控制和解决了),成为身体内的异物(癌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抢夺资源,排泄废物,并极力复制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有毒环境。人体的自洁作用已不能充分清除这些个有毒的环境,免疫细胞不能顺利进入癌组织,或即使进入了,也只会视其为同类而不会杀死它们。
    真正解决癌症的办法是彻底改善癌组织周围赖以生存的有毒环境,方法不外解毒、去痰、去湿、去瘀、通阳理气、补血活血等。但关键是癌细胞组织有自己的堡垒,它是在与人体抗争的过程中正邪双方共同形成的壁垒和界限,健康细胞力图把癌细胞及形成的毒环境封印在里面,癌细胞也借此保护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逐渐侵蚀的扩张的问题。患者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切莫轻易打破这种壁垒,否则,双方正面进入正面冲突,癌组织里面的毒素大量释放出来,身体免疫系统全力抵抗,其结果是很危险的,甚至会死人的。癌细胞的复制和增殖能力很强,哪怕只剩下一个,也会重新繁殖起来;身体可不行,烂掉一个器官人就没命了。所以,西药的活检是愚蠢的、危险的行为。
    西医以杀死癌细胞的化疗、放疗是两败俱伤的行为,这两种方法,对癌细胞是杀不尽的,而且,因癌细胞的恢复能力更强,加上放、化疗后正气衰弱,体内的毒素增多,更有利于癌细胞的疯狂恢复,癌细胞反而锻炼得更为凶猛强大了。当然,西医还有一招,就是手术。这个方法不能全面否定,但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癌细胞组织不能太大或太散,太大了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大,如整个脏器都有癌就不行了;太散了割不尽,一但有漏网之鱼,割了也白割。二是要没有转移,这个不好说,检查没有转移,并不等于实际没有转移。退一万步,手术时没有转移,但手术并没有消除癌细胞得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割了一个,还可以再长一个或几个也是完全可能的。三是要手术无感染,做其他手术可以,做癌症手术几乎办不到,为什么呢,癌细胞不是病毒或细菌,用消毒杀菌的办法是搞不定的,它是细胞组织!手术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癌细胞感染到血液和组织的机会太多了。第四就是要患都体质好,这点也难,癌症是长期积累而成,得之人的身体大多有很大的问题,即使外强也中干,能实在经得起放、化疗,再手术的人是不多的。但也有部分患者是通过西医放、化疗、手术三招后,治好了的,这不一定是这三招的功劳。不能否定,有一部分早期患者,年纪不大、身体还好,手术后身体没垮,善饮食和心情调养,正气恢复快,即使有残留的癌细胞也不能作怪,多年不发,可以视为好了。但是不是手术起的作用呢,我说不一定,这部分人由于本身体质尚好,若因病而痛改前非,改变了过去的不良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情绪状态,即使不手术,自愈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况且,这种早期癌症,不用西医三招,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庸医除外,可叹的是,中医庸医的确很多)。
    接下来略谈中医治癌,我这里不打算具体谈治癌的办法,因为也不外是八纲辨证,去邪存正。我想说说中医治癌过程中容易犯的几个错误。这也许有志者更有帮助。
    一是急于攻癌:很大人认为治疗癌症就是要攻破癌症的堡垒,然后集中力量消灭之。这种方法往往大多效果不佳,甚至不利。因为,首先体质差者不可攻,体质好者攻癌过程中亦要大量消耗,损伤气血。其次癌者古人称之为岩,是很顽强的,用攻的方法一鼓而胜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攻癌时癌瘤释放的毒素和副产物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比较可靠的方法解毒去瘀,软坚散结。癌本是毒集聚后的产物,毒又是六淫邪气集聚的产物,中药中有一些药是解毒的,如银花、连翘、蒲公英、重楼、半枝莲、蛇舌草、夏枯草等,要知道,解毒与清热是不同的,解毒是把邪气从集聚的状态中分开,再清除。所以,它同时俱有清热、除湿、化痰功能。一些药物是软坚散结,如海藻、昆布、玄参、牡蛎、渐贝、地龙、海蚌、海哈壳等。只要在调整好病人体质的情况,给与一定的时间,解毒去瘀,软坚散结之法可以以温和的方式,将癌症消磨掉。
    二是盲目用下法。有的医生喜欢用下法,认为邪为实,不下不足以去邪。但癌症病人因误用下法伤正,加速死亡的病例很多。所以用下法必须十分慎重,原则是:一要邪实,二要适度。邪实是指有有形之邪,且在腑不在脏、亦不在经。适度是指用药品种要适度,可缓下的不必用急下之药;用药量要适度,不过量用药;用药的时间要适度,中病即止,不长时用药。总的原则是,用过下法之后,邪退而正复,正气更强了,而不是更弱。
    三是过用扶阳之法。很多人认为,癌症总的说来是寒气凝结,阴阳格拒,阳气不能通达的阴实状态,只要大量用助阳之药附子、硫磺、肉桂、干姜等益火之源以消阴霾,是肯定能治好的。但事实并不如此,我似乎没有看见火神派巨头们治愈癌症的病例,或许有,但一定不多,因为我本人是时常关注这方面消息的,却也没有看见。美国有个倪海夏,据说治好了很多癌,用的主要是生附子,曰生附子是去阴实的。这我就不敢评论了,因为国内是不敢用生附子的。好象国内火神派也用的是炮附子,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治癌业绩不佳呢?不得而知。我认为,除非生附子可直接除阴实,而用大量助阳的方法去癌之阴实是做不到的。我前面说了,癌周围是邪气集聚的状态,其瘀积的地方与正气相博,气郁而化火,表面呈现的是一种热象(火包寒)。气越旺的病人,热象越重。气弱之人,热象则轻。但并不是说气旺的人不如气弱的人,气旺的人癌症反映大,但正气足,处理好了化热的问题,是有本钱抗癌的。所以,过度用附子等助阳药时,会加重癌肿的热势,癌毒集聚的状态并没有打破,去掉癌症阴实是作不到的。其助热的结果是加强毒的走串、病人伤阴、癌痛增加(寒热交争的结果),不过癌细胞有可能变小些(也伤津了,干些了)。但是,必要的、辨证的扶阳,还是治癌过程中的一个常用的手段,其目的不是去攻癌,而是扶阳生阴,阴生阳长,维护正气。要点是:适时、适当扶阳,扶阳的同时不助热。
    四是过用滋阴之法。有人认为,癌症病人得非一日,癌症耗养、癌症多热,所以病人必然阴虚,主张大量滋阴,以抗癌。这种想法或做法有几点过失:1、滋阴是一种妥协的方法,身体与癌同时营养,是非不分。2、癌症病人气滞血瘀严重,补而不通则为毒,未补身体补了癌(癌喜毒)。3、不适当不知量的滋阴,会伤人阳气,造成阴阳失衡,体质下降。4、滋阴不当易伤胃气,失去后天之养,丧失抗癌之本。但我这种说法并不反对适时适量,辨证滋阴。
    五是迷信以毒攻毒。很多人把以毒攻毒当成治癌的主法,不知这实是一条险道,不可作为抗癌的主要办法。以毒攻毒法也是一种化解毒性的方法,但必须用药精准,即:使用的药物毒性针对性要强,一要能化解癌毒,二要分量适当,否则,不毒癌症反毒自身。而大毒去病,十之五六,余毒还要另行想法清除。所以,非有过人技术者,或万不得已之时,不能轻用。有其他途径可走时不必走此险道。我说的毒药主要是指砒霜、水银、狼毒、乌头、甘遂之类剧毒之品,蜈蚣、全虫、蜂房、附片、马钱子之类小毒之品,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小心使用,问题不大。现在的医院,很多把癌症病人当成将死之人,死马当活马医,敢下重手,敢用重药、新药和毒药(化疗就是用毒药),反正病人和家属已多认命。已得死症之人,早点死了,有谁认真计较呢,又有谁能计较清楚是否用药不当呢?我们中医学人千万莫存此心态,中医之学上合天心,下合人道,学医即是做人,行医即是修行,存此心态,难成大医,亦无有善报。
    六是补气补血之法不当。癌症病人需要补,但又邪实不能补,体虚不受补。补品不被吸收即毒品,被癌吸收则更长邪焰。所以,癌症病人被补死的亦常有。癌症病人正确的补法是分清阴阳、通补皆施、去邪与补正兼施、补而有度。
    中医治癌是很有优势的,但中医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癌也是不治的,一是生命力将尽者,二是误治过深者,三是恶习不改者,四是恐癌过盛、对中医无信心者。五是治无恒心、无医缘者。治癌者即要用药,亦要用心;即要医病,亦要医心。难也!愿有志者,共勉之!


经方学习心得笔记(上)



常有人问我自学中医的体会和捷径是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因为我自身还没有进行认真总结。我的学医动力一来自于自身疾病的逼迫,二来自于对生命的追问。二者相互联系,难分孰轻轻孰重。于中医的探索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但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对传统文化儒佛道医易有一定基础和心得之后再回到中医,才有所悟入,再现中医经典,有如拾旧物之感。故一经临床,遣方用药十分大胆,而效果也不错,令认识我的朋友及家人都十分突然,有不真实的感觉。于今天静心细想,虽然于医书我有多方涉猎,但让我在辨证时,能作为我所凭借和倚仗的,根本还是《内经》和《伤寒》,我用得最多的也是仲景之经方,而实践中最有效的也是经方。

〈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根基,博大精深,为中医者,一生研之也难穷尽其妙,是中医学问之基础。而仲景之〈伤寒论〉,则是根于〈内经〉之上的中医临证实用技术的经典,这是中医两千多年实践所证明了的。个人认为 ,仲景〈伤寒论〉是集实践医学之大成者,它的重大贡献是建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和方证论治原则,搭建了中医药理、法、方、药的基本框架。后世各家理论,其本质,无不是在此基础上的丰富、补充和演变。离此,则为无根之木,虽能得到局部和暂时之效,但终不能持久,不可为真正的法则和准绳。

人体之病有来自于内者,有来自于外者。内伤于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外伤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除刀兵)。内外之病,虽有五脏六腑,皮肉筋骨之分,但仲景〈伤寒论〉建六经以概之。内外之伤,皆不离六经,六经相互传变,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或在一经,或在多经,在脏、在腑之病也现之于经,病在何经,即有何证,有是证即用是方,方证相应,其病自瘥。

伤寒者,外感也。〈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六淫以寒伤人为罪(最?),知伤寒于人体六经之传变与所苦,则亦知六淫之传变与所苦,知六淫之传变与所苦,也知七情之所传变与所苦。故仲景〈伤寒论〉者,不唯论治伤寒,亦论治杂病也。后世温病派,亦是〈伤寒论〉之补充,因伤寒论中详于伤寒而简于温病,故温病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伤寒论〉十分必要时的补充。知此再出现温病派、风病派、火神秘派亦不为奇。

经方是仲景将我国流传千年的经典著作方剂,以六经辨证为依据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使用。流传千年证明了方剂的确切效力,六经辨证规范化了方剂量的使用原则,为学医者提供了一条简便实用而有效的应用研究之道。使中医药从笼统、模糊、虚玄变得清晰和实在。学习中医者,面对庞杂而繁复的中医药典籍,快速成医的捷径有四:一是学〈内经〉知人体,二是学〈本草〉而知药,三是学〈伤寒论〉知而知六经与方证,四是多实践而知应用。更快的捷径是边学〈伤寒论〉边应用,即学即用,于学用中渐知药性与人体运行规律。被人视为畏途之中医,因〈伤寒论〉、因经方而变得不再艰难。如此简易而实用之道,世人不知?岂不令人扼腕长叹!

今不揣浅陋,对经方的一些方剂的应用略而概之,为爱好经方者做抛引之谈。

此处所说经方,指〈伤寒论〉中所载之方。〈伤寒论》对疾病的论述,是从外而内的。外感的传入首先要通过人的体表,人的体表有两经在管,即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太阴,前者管头背,后者管心腹,可简称太太在管。如果二者气运正常而旺相,则不易外感。有人说〈伤寒论〉之六经与〈内经〉之六经是不一样的,这是书生和考据家之言,于中医临证来说,这从来不是问题。〈伤寒论〉与〈内经〉一脉相承,这在仲景开篇说明及内容中处处可以见证,不是在这儿讨论的内容,就不多论。外邪伤人,皆以风为媒,谓风寒、风热、风湿、燥风等,故谓风乃百病之长,风与人体相触,一从皮肤,二从鼻肺。鼻肺为太阴肺所主,皮肤为太阳膀胱经所主,但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也与肺相干。

太阳膀胱经为阳中之阳,统一身之卫气,让自己一身不受邪气所犯,其标为阳,其本为寒水,与肾相表里,主一身之水气,人的体表所行的是气化状态的水气。因其标阳本寒,所以最易受寒邪所伤,寒伤太阳,则表气失温(注:凝),化为寒水,阻塞经络,内热郁闭不能散发,故而发热;寒水流注肌肉关节,故身痛;经络受阻,津气不能升达于头颈,故颈强头痛;皮毛不能宣发,肺气郁闭,故生咳喘;因寒而伤,御寒功能下降,故畏寒。此为正伤寒。太阳与太阴俱病,表闭无汗,解之当用麻黄汤,汗出而病解。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麻黄辛温入肺而开启毛孔,使汗得出;杏仁性降而润,可以平喘止咳,使发汗而不伤肺;桂枝温而能升,可以散表寒而强卫气;甘草补中益气而调和诸药。如此则体表寒水发而为汗,表闭得解,寒气自去,喘仃而咳止,正气恢复。

若外感较轻或卫气较强,受风寒而未至表闭,或暂闭之后又开,但卫气也有所损,运行节奏被打乱,营卫不和,卫气失去正常的收敛功能,营中津液不秘故而汗出。治当强卫和营,发散风寒,宜桂枝汤。因汗出伤津,津由胃出,所以桂枝汤中有生姜、大枣、甘草以助胃气,用桂枝通阳而芍药敛阴,行胃气而和营卫,营卫和谐则正气行于经脉,邪气去而汗自止。

桂枝汤证与麻黄证的区别,在于一个有汗,一个无汗,一般情况下前者发热轻而后者发热重;前者全身不一定痛,后者一般会有头痛身痛或关节痛。麻黄汤证一般太阳太阴俱病,而桂枝汤证则不一定会伤及太阴,所以麻黄汤证多喘而桂枝汤证很少见喘。

当肺有客邪,如痰、热、湿、燥、瘀等,遇外感相激则易引发肺病。如肺有热而兼有表证,当用麻黄石甘汤;若表寒重而有里热,则用大青龙汤;肺寒而有表证,当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肺有寒痰,外有表证,可用小青龙汤。

太阴之病可从经而得,亦可从脏而得,多数时候是两条途径同时的。肺为娇脏,而又直接与大气接触,所以得病快而愈之难。肺为脏属阴,主肃降,畏热,因为热主升,与肺气相逆。故肺病多热,惧热邪相犯,感温邪则发病势势猛,如非典、甲流等。仲景之《伤寒论》主要以论伤寒及伤寒之传变,伤寒与温病之传变亦不离六经,但温病之传变规律与伤寒有所不同,所以当细加区别于温病,《伤寒论》所述较略,故诊治当参后世医家之温病学。如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用治甲流,效果显著。

虽然邪从肺入传变较快,但肺为五脏之一,五脏为人体藏精之处,本不易受病。所以古时之人,病多从皮毛而入,医家所论六气伤人亦多从太阳经始。何以现代之人,外感伤肺更多呢?这有时代的因素:一则现代人欲重情深,先有内伤杂病。二则现代环境污染大,空气浊而毒气重。三是现代人饮食和作息不知节制,脾、肾多伤,致肺气不灵和运行失常。四是现代人感冒发烧后,不当使用抗生素和输液。感冒后发烧是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的现象,现代医学证明:抗生素并无治疗感冒病毒之功能,而中医认为抗生素性寒,伤脾与肝肾,感冒之人脾胃本弱,故桂枝汤中要用生姜、大枣等补益,用抗生素伤脾和肝肾后,肺气更弱,而使邪气直入。输液虽能补充体液和营养,但亦有很大弊端,伤寒后,寒水凝结于表,与表内营气相争而发热。营行脉内,如于脉中输之以大量寒冷的液体,则体表之气益伤,脉之内外寒气相引,而深入体内 ,邪毒也随之而入,于体内引起进一步的病变。肺与皮毛相通,所以外寒很容易透过皮毛而入肺。这些就是现代人容易外感伤肺,引发咳嗽、肺炎、肺心病等肺系疾病的重要原因。重点说了抗生素与输液的影响,是因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危害较重,为我在临床实践中所常见,说出来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太阳病,发热汗出,宜桂枝汤。若兼头痛及项背强痛,则须用桂枝加葛根汤。本方是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葛根退热生津润燥之功,以治项背强几几之证。

风寒伤太阳之证,若不得汗出而解,则将内传。若风寒客于肌表,微恶寒,一日内间歇轻度发热二三次,皮肤发痒。应当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现在开方是把麻黄和桂枝汤合在一起,药份量比原方少一半。

继而太阳经邪(不能说是外邪,应该是外邪引起经内气机失调而生的不正之气,体外之六淫邪气《非指致病微生物》并非直接进入体内)传膀胱之腑,膀胱制约功能受损引起小便不利,气化功能受损,津气不升而口渴,当用五苓散温经散寒、化气利水,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获苓、猪苓、泽泻组成。若表证己解,邪入里化热,小便不利,口渴心烦,可用猪苓汤;猪苓汤由猪苓、获苓、泽泻、滑石、阿胶组成。

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同为太阳,小肠五行属火,膀胱气化之热来自小肠之火。膀胱受邪可损及小肠,小肠受寒则中焦不化,水邪仃蓄而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目眩气短、小便不利等证。此时,则宜用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由获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太阳经邪未解,向里则传入阳明之经不解的原因是多是治之不当,发汗太过或盲目攻下可传阳明,汗出不彻也可转阳明。阳明之气为燥金,温度甚高,太阳寒水内杂邪浊,入阳明经之后,寒水遇高温气化,正邪相搏甚或急,出现大热,大渴、大汗之象,喜冷饮而恶热,脉洪大有力,此时为阳明经证,当用白虎汤解之。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若病邪在阳明经时未解,则可能有两种传变,一个是传入阳明胃腑,一个是传入少阳胆经。邪传胃腑则止传,胃是中土,土之性厚德载物,为万物所归之处,所以不能再传入他处,故有阳明无死症之说。邪传胃腑,如出现在心烦,不呕,是胃肠有热,在肠内还没有形成硬便的时候 ,用调胃承气汤。要说明的是在《伤寒论》中胃和肠都是纳入阳明之腑来考虑的,没有单独针对大肠、小肠的论述。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甘草。若小腹胀满,肠内有屎而未燥硬之时,用小承气汤,组成是:大黄、枳实、厚朴;若腹满而胀硬,手足汗出,潮热,说明此时大便已燥而结,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大承气汤攻下太猛,应慎用,即便证似大承气汤证也可先与小承气汤,如果吃后有放屁,就可再用大承气汤,否则不用。因为可能不是实热,而是寒热夹杂或脾虚之证,大便仅是初头硬,其后必溏,下之则伤身。

伤寒邪入阳明,如果不是实热和大便燥结之证。发热而口渴,口舌干燥,热在上焦,表明津液受损,当用人参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一味;若阳明病下之过早,则使胃气受伤,本来未尽之邪气,会乘虚而入,集聚于中焦隔膜之间,使人心中懊农,懊农就是因虚有热而烦燥之状,这个时候要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组成即栀子和淡豆豉两味;若邪热传入下焦,影响到下焦水液代谢(泌尿系统感染),小便不利并口渴,此时当用猪苓汤治之。猪苓汤组成为:猪苓 、获苓、泽泻、滑石、阿胶。

伤寒邪入阳明,当然要发热,但如果汗出少,仅仅是头额以上出汗,同时膀胱受邪不能化水而小便不利,那么太阳寒水无从宣泄而传入阳明经腑,与阳明经之高温结合而化为湿热,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湿性趋下,所以湿就进入脾,将脾困住了,脾的功能受损而不能运化,整个胃肠系统就堵塞住了,食物、垃圾、湿热等都阻在中焦,发酵生毒,出现膨胀、纳呆、口渴等症状,同时湿热不能宣泄而进入血液,现于皮表,出现发黄的症状,黄者脾之本色也。这个时候对证的方剂是茵陈蒿汤,其组成是:茵陈、栀子、大黄。茵陈去湿、栀子去热、而大黄通腑去实。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全身发黄,同时还伴有发痒。这是体内阳明与太阳之经本有瘀热,而体表又被寒所束,使湿热瘀积在里不得宣泄,从而引起全身发黄,湿热蕴于皮肤则会发痒。这个时候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是: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其中连翘与生梓白皮今天用连翘和桑白皮。

如果说进入阳明经腑的寒湿之邪太多,同时人的胃气又较虚,寒湿不能发汗而解,就会进入肠胃之中,使胃肠为寒湿所伤而蠕动不力,食物仃在胃中不能消化,所以吃不下东西,一吃就呕,邪由经往上输,则会出现头痛。同时,因肠道不运,食物于胃中腐烂自流而下,出现下利。这个时候就应当用吴株萸汤来治疗。吴株萸汤的组成是:吴株萸、人参、生姜、大枣。过于饮冷和胃气过伤,也可出现上述症状,亦可用吴株萸汤来治。吴株萸是走肝经的药,脾主肌肉而肝主筋,胃与肠的结构并非是常规的肌肉 组成,实际上是筋骨的成份更多,肝胃空间距离又很近,所以胃寒及肝,肝寒及胃。所以胃寒用吴株萸效果很好。还有一个著名的方子叫左金丸,这是吴株萸与黄连组成,吴株萸的作用也是暖胃,制黄连之寒。

同样是食入呕吐,但服用吴株萸汤后,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说明不是胃寒,而是以湿浊为主,这个时候,湿阻中焦,上下不通,上焦有热,但不能清热;也有发黄,但不一定除黄。应该是用小半夏汤祛痰湿而开中焦,小半夏汤由半夏、获苓二味组成。

继续下来描述伤寒引起的少阳之证,少阳之证并非一定由阳明经所传,少阳包括胆和三焦系统,在半表半里之间,这个问题决定了它沟通内外的作用。所以内部有问题都可影响少阳,也可以通过调节少阳来治理。如果说少阳本身出了问题,则会对内外皆有影响。心肾膀胱系统通过水与火的互济作用,构成了人的防御体系和温控体系,为人体各器官提供一个相对而言安全的环境和适宜的工作温度。脾胃和肺系统是又一组联合,它们的作用是为身体提供生存和物质基础,包括氧气和食物,并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供身体所需所藏。肝胆与三焦的系统构成了第三种组合,它是身体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它有完整的网络,包括神经、血脉、淋巴、分泌腺、经筋以及腔体和肌肉之间的网膜等。《内经》曰:肝为将军之官。又曰:凡十一脏腑,皆决于胆。这也是肝胆作为指挥系统的有力证据。

肝主风,体阴而用阳,肝之令以风行天下,但隐而不显,具体的作用和显现是在少阳经胆和三焦。身体阴阳不和、五行不谐、外感寒热,该指挥系统皆能知,并调动力量调整、防御和驱除。但病邪深入和严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和打乱这个指挥系统的功能。

少阳是三阳中阳气最弱的,但它是与脏器结合最紧密的腑,它与肝直接相连,脏者藏也,是肝气所藏之处,肝胆相连,则肝木之精气可源源不断而便捷的提供于胆,使少阳之火虽然不旺,但绵长而有力。所以少阳受表邪所侵,阳气伤而又复,再伤再复,阳气伤而弱时就冷,阳气复而旺时就热,呈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和特点。

由于少阳系统分布全身,所以少阳之证有很多。往来寒热是主证之一,原因上面说了。此外,如邪入脏腑,发热引起胆汁上逆,则现口苦,热性趋上故;胆汗疏泄不利,回流肝脏,进入血液则会出现身黄;少阳之热循经上犯于头两侧则会出现耳鸣耳聋,邪气伤津,耳不得养故;邪犯三焦,胸胁受病,三焦为水分和营养输送之道路,受阻隔后水分和营养积聚其中,则会出现胸肋胀满;少阳受邪,胆气郁而三焦阻,土受木克而消化吸收不行,水道不利而脾受湿困,邪热上扰而心中觉烦,故尔默默不欲饮食;三焦受邪,水道不通,水逆而犯胃则呕。三焦受邪,水不化津不能上达,故口渴。此外邪随少阳而循全身,于上焦波及肺则咳,水仃中焦则小便不利或心下悸;邪移胃肠则腹中痛;上犯于头部则头痛、耳鸣、目眩。一个人如果全身到处都是问题,分不清谁主谁次之时,就要考虑是少阳的问题了。

《伤寒论》少阳病篇治少阳之法只有一方,即小柴胡汤,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其实,小柴胡汤最早出现在太阳病篇,其后出现在在阳明病篇,再出现在少阳病篇,下来太阴病篇目也有柴胡,是少阳病的标志,〈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有柴胡汤的有七个,其余六个都不在少阳篇。三阳之病见有少阳证者,皆可用小柴胡汤。有少阳在内的二阳、三阳合病也用小柴胡汤解之。太阳病热入血室用柴胡汤;妇女经期感冒,也当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一个神奇的组合,因是调节人体指挥和控制系统,所以用途也广,其方意:柴胡既是君药也是使药,其性发散兼有升阳、散热解郁的作用。专入肝胆,故可为君为使。黄芩有清热杀毒的作用,半夏能去水止呕,与生姜合用为小半夏汤,逐水止呕作用加倍,生姜还有去湿清脾通神的作用,少阳受邪,人的精神昏昏的。用生姜就好;人参、甘草 、大枣补中益气。小柴胡汤之意就是柴胡借人参、甘草 、大枣之力,充实少阳,使少阳之气强旺,又带入黄芩清热除邪,半夏、生姜驱除湿邪,自然邪去而正复,身体康健。

伤寒论中柴胡类汤方不是很多,但古今运用十分广泛,有几个汤剂不能忽略。

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证本不可攻下,但用了攻下的药,造成少阳三焦与脾胃虚寒,三焦寒则水道不通,集聚于胸胁膈膜之间,使人胸胁胀满;攻下造成了水液损失,出现小便不利和渴。攻下的药多是寒凉的,会使脾阳受损,虚寒而不能化水饮,这也是口渴和小便不利的另一个原因;脾不升津还会造成胆胃之热上冲,故头上出汗。这种情况就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其组成是: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黄芩、灸甘草。这个病是不当攻而攻下,伤了津液,寒了脾脏,又损了少阳之气。所以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干姜暖脾化湿,灸甘草温中益气,使中气得以恢复,用柴胡引中气疏补少阳,黄芩除燥热,牡蛎理三焦而除胁满。此外,不是攻下的原因造成。但见有津虚口渴、满胁痛、血色不华、精神不振之类也可用此。刘渡舟教授认为胆热脾寒、升降不调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特效,因为病机同为脾寒阳虚与少阳有邪。

一个是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证是邪在阳明与少阳之间的病证,它有寒热往来,口苦、胸胁满欲呕之少阳证;又有日晡潮热,腹满恶心的阳明证。大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黄芩、枳实、大黄、白芍、半夏、生姜、大枣。以方测证,以柴胡为方名,说明主证是少阳之证;有枳实、大黄,说明腑有实结和实热;半夏、生姜、大枣的作用是除湿健脾,,开中焦调升降,表明脾虚湿困,太阴不开胆胃二腑之实物不下,雍塞于中,所以借半夏姜枣以开释之,芍药缓急止痛,解痉柔肠而助通便。黄煌教授谓大柴胡汤是治胆囊炎的专方,是古今证与今之病相对应而得出的结论,是临床 家的经验,也是教学的一种方便说法。但这样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利有弊。大柴胡汤对应的是一组症群,《伤寒论》中的其他方剂也是一样,以病限之,会让活方变为死方。

一个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我经常使用,可用的地方很多。从伤寒来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也是少阳证不当下而误下造成的。误下把人的指挥系统搞坏了,也把三焦之体内水液系统搞坏了。三焦之水液也就是津液,循行于肝胆这个指挥系统之间,传导信息、内分泌,营养及能量等,三焦不畅,人的指挥系统工程也就乱了,就会出现诸多身体症状,包括精神症状。柴胡汤中的默默不欲饮食,心烦等就是精神症状的表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小柴胡汤相比,在精神症状上的表现要明显一点,其证包括:精神失常、烦惊、谵语、满身重,小便不利等,应该是还兼有寒热往来或大便不利、口苦、吐痰、脉虚等虚实错杂现象。三焦与心包为表里,三焦为阳经,有邪则会发热,传入心包就会出现在神识失常、烦惊、谵语之证;三焦如沤,通调水道,受邪则水蓄于上而胸满,不通于下则小便不利;水不通则腑之浊亦不能降,故大便不利;腑浊化热上犯,则有口苦、痰多之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是:柴胡、龙骨、黄芩、生姜、人参、桂枝、获苓 、半夏、大黄、牡蛎、大枣、铅丹。这个方子里,小柴胡汤之药几乎全部到位,只因胸满去了一味甘草,多了龙骨、牡蛎、铅丹,作用是潜阳安神与镇惊,另多了桂枝通表去浊阴,大黄通里去实热,获苓去湿而利水道。整体作用是疏少阳之气,去上之热、利中之湿、除下之浊。潜阳安神,恢复正气。这个方子是作用于人体指挥系统的良方,原方或加减使用对精神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包括: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神经衰弱、情绪淡漠等。失眠也与精神有关,用本方治疗,在对证的情况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经方学习心得体会笔记(下)

伤寒邪入太阴,传入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直中太阴,如果平素脾脏太虚,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二是病邪从太阳传入,太阳感邪之时,人体气血外盛而内虚,而医反下之,则体内正气益伤,邪气趁虚而直入太阴。三是病邪从少阳而入,少阳之府为胆,与肝同源,肝病则易传于脾,《内经》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 。可见肝胆病传之于脾是常见的。此外太阴之邪本不传自阳明,邪止阳明而不传,但如果阳明之病泻下过度,因脾胃相表里,就会间接伤到脾之气,造成下利不止或腹满等证,此非邪传,而属内伤。

脾脏的作用是主运化,运化的是来自于小肠吸收的大量的营养水液,将之转化为精气(气化)输布全身,所以脾被称为太阴湿土,所统的阴液是最大的。 它需要大量的热能来气化水液,邪热到此显得微不足道,皆从寒化,但寒湿之邪则最易伤脾。脾之热能与动力来自于心,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是也,传导热能的物质是血,所以脾中有大量的血液流传,脾统血即是此谓。所以脾喜燥热而恶寒湿,遇寒则滞,遇湿则困。

不论外感何邪伤及太阴脾土,其证基本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寒湿下注等。太阴证也要分太阴经证和太阴脏证。

太阴经证的症状是:腹满时痛。气不利则满载,血不利则痛,多是太阳病误下而致,伤了气血,这个腹满里面没有实结,没有阳明病。现代的人买药方便,乱吃清热泻下的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方用桂枝加芍药汤,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用量加倍,桂枝汤补益脾气、通气血而调营卫,重加芍药以固阴敛血止腹痛。如果是大实痛,拒按或不按都痛,用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汤加大黄一味,此处大黄量不大,桂枝三两,大黄才一两,且没有后下,显然不是下阳明脏实之证,而是化瘀止痛。这个桂枝加大黄汤应该是治太阴经证血瘀腹痛的方子。

太阴病关注的重点还应该是太阴脾脏虚寒证,太阴脾脏虚寒,则运化失司,津液不气化运送而积聚在腹中,腹中满则食不下、呕吐,胃肠水液不能吸收则顺肠道而下形成自利之证,寒凝血滞则腹痛。这个时候如果误下, 则阴寒内凝,就会造成结胸。诊断太阴病虚寒证有一个重要依据即自利而不渴,不是热利,阴液未有大伤,故不渴。虽是寒利,但如果自利时间长了,伤了阴液也会有渴,不过那时巳伤了肾气,就变成少阴下利了。这个太阴虚寒之证,《伤寒论》中认为应该是用温法,适宜用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子。这个是桂林古本上说的,其他版本说的是:宜服[四逆]辈。我认为桂林古本所说比较符合实用,脾寒、脾气虚、运化失司,用理中汤乃是正治。理中汤以人参、甘草补脾益气、白术健脾利湿、输布津液,干姜暖脾化湿,四者相辅而成,其力甚著。若自利过甚或过久,损及肾阳,至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则可用到四逆汤。

少阴包括了足少阴肾和手少阴心,少阴肾经从足走腹,穿隔过肺,上循喉咙挟舌本,所以会影响到肺和咽喉;少阴肾经络足太阳膀胱,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会影响到膀胱之经腑;少阴肾经有一个分支从胸中络心,与心相连,所以心肾是相交的,心火可以下潜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可以上济以制心火 ,使心火不亢。病邪到了少阴,说明已经比较深入,比较严重了,少阴证的提纲证候是脉微细、但欲寐。脉微者气弱,但欲寐者能量虚乏。所以少阴证的基础是气血虚弱,阴阳俱虚,故少阴证有很多死证。

敝开七情内伤来讲,外邪入少阴有从表传入者,有循经传入者。从表传入指从太阳膀胱经而入,少阳与太阳互为表里,如果太阳受寒比较严重,同时肾阳又虚的情况下,伤寒就会直中少阴,这个时候的症状也有发热,但脉是沉细的,不象桂枝汤是浮缓,麻黄汤是浮紧。这个太阳传少阴也有一种可能是太阳伤寒不当下而误下,伤了少阴之阳气而使外邪传入少阴的。这个就叫太、少两感证,其治法最开始一两天是用麻附辛汤来治疗,组成是:麻黄、炮附子、细辛。用附子来驱少阴之寒、细辛温通引寒外出,麻黄发表。这个方子的条文证是少阴初得之,发热脉沉,但只要是少阴初得之,不发热者,亦可用。这个汤要注意的是细辛的用量不能太少,不能照搬现在所谓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细辛入汤剂,10克、20克都没有问题的,于这里可用到10克,与麻黄等量。吃这个方子如果一剂药没好,最多两剂就不要用这个方子了。继续下来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吃了麻附辛汤,去了表证也就把里证截住了,二、三天后没有发展为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里寒证,说明治疗的方向是对的,这个时候就应该顾护中焦,用甘草代替细辛,把肾阳之气留下在中焦,以暖脾胃,恢复后天之运化功能,虽也用麻黄,但发表之力较有缓和,此际病证巳轻,攻补兼施,正其时也。相反,如果说吃了麻附辛汤二、三天后病势没止住,还向里发展,产生了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里少阴里寒症状,此时就要用四逆汤了。四逆汤用的地方很多,这是一种情况。

少阴之证脉微细、但欲寐,是肾阴阳皆虚之象,表现上多以阳虚为主,但有时候也有阴虚为主的症状。肾与心皆为少阴,肾中寓相火,心中寓君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如果肾中阴液不足(阴虚),君火无肾水之滋,则不能明而静,肾中相火无肾水之制,则上扰于心,故而心烦,不得卧,治当用黄连阿胶汤。其组成是: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黄芩制上炎之热,倾向于清肺之热,肺属金,能生肾水以补肾阴之不足,肺金主肃降,热则上逆,所以于此用黄芩以制肺热,黄连清心中之热,鸡子黄是养心阴、养心血,阿胶滋肾阴、滋肾水;芍药酸敛,可以敛血,使之不随虚热妄行,并与鸡子黄、阿胶结合,酸甘化阴以助阴化阳。诸家多言黄连阿胶汤治心肾不交,但实际上,黄连阿胶汤证问题更多的在肾水不足,阴不配阳而致的阴虚火旺之心烦不眠。这个方子中病即止,不能长用,否则,又可能会转向阳虚之”但欲寐“了。

少阴肾经上循喉咙挟舌本,如果少阴肾阴虚,相火不藏则化为虚火循经上炎,与上焦之湿浊结合而化痰,到咽喉狭窄之处而仃聚,就会引起喉咙痛。在实际中,这种咽喉痛很多时候发生在体虚而受寒之后,这种情况应是少阴寒格,阳不入阴,阳浮于上而化热引起咽痛。虽是阴盛格阳,但还没达到下利清谷的程度,所以不是通脉四逆汤证。这种咽痛之证也有轻有重,张仲景开出的方子是:轻用甘草汤;稍重并有痰结,用甘草桔梗汤;严重到生疮不能出声,则用苦酒汤。这三个方子都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味道,前两个方子很简便,用起来效果一般;后一个方子,做起来麻烦,很少人用,效果如何少见报导。也许仲景公也意识到前三个方子有点敷衍,所以又说了第四个方子半夏散及汤。其意思应该是少阴证引起的咽痛都是可以治的吧?半夏散及汤组成是桂枝、半夏、甘草,散及汤的意思是可做成散剂服用,也可以煎汤。一般情况下,除非做散备用,一般都煎汤。这个方子就有点治本的味道了,桂枝散风寒,半夏化痰,甘草解毒兼护中气,标本兼治,合理合法,实践中用起来效果也不错。但方中的半夏是生半夏,现在很难找到,用制半夏效果就差强人意。本是少阴证,如果加点附子、干姜或附子、细辛,寓四逆汤和麻附辛汤之意于其中,则效果好多了。

少阴为心肾,但以肾为主,少阴之病以肾的元阴元阳亏损为因,但以阳虚为主要表现。肾属水而内寓相火,肾之病,阳虚则邪从寒化。所以少阴病以寒证为多,邪犯太阴之脾,出现“腹满而吐,时腹自痛,自利益甚”,如果病情自然深入,或误下之,则会转入少阴,出现“脉沉细、但欲寐,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自利而渴”的少阴寒证了。这里面又有几种表现,如果说纯是寒证,则用四逆汤,组成是生附子一枚,干姜1,5两。甘草2两 ,这里特别记上用量,是为与后面进行区别,因为后面同样的药味,变了数量,方名和作用就不一样了,这是经方精准独到之处。这个方看起来是去少阴寒气,而实际结果是壮脾胃之阳气的,当寒入少阴之时,脾肾俱寒,水谷不化则生机将绝,故回肾阳的同时要扶脾阳,回肾阳的目的也是扶脾阳,只有脾阳升固,才能运化水谷以复正气。故四逆汤以附子启水中之火以升阳,但附子之性走而不守,所以用干姜以守之,干姜性温入脾,守而不走,能引附子之火于脾,加甘草健脾益气,则中焦得健。脾属中土,脾暖则四旁皆暖,脾复则能腐熟水谷以养全身,此即四逆汤之意也。如果巳有下利清谷等少阴证,但本应恶寒却反不恶寒而身热,甚至伴有咽喉痛等到热证,这个就是阴盛格阳证了,如果还伴有面赤的症状,则是阴盛戴阳证。对阴盛格阳用通脉四逆汤,药味与四逆汤一样的,只附子大者一枚,比原来多了不少;干姜是三两,比原来多了一倍,显然是是病重药也重了。对阴盛戴阳用白通汤,以四逆汤为甚础但不要甘草了,干姜少些,只用一两,加葱白4茎,挟阳兼沟通阴阳。当然还更严重的阴阳格拒,如果这样,就要在白通汤中加童便和猪胆汁来治。要说明的是,这个阴盛格阳的说法也有点不妥当,给人一种阴还很充足的假象,实际上这个阴盛是指寒盛,用寒盛枚阳可能准确些。

少阴寒证因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致寒水凝结于肌肉骨节,形成身痛,手足痛、骨节痛,阳气不升于上而背恶寒。这是由内寒引起的外寒,当用附子汤来对治,附子汤的组成是炮附子、获苓、白术、白芍、人参。此方中附子用到两枚,因全身都寒而痛了,附子少了不行,白芍促进血液回流,并有引药入血,清理血中寒湿的作用,白术、获苓除湿利尿并健脾,强土以制水;人参益气养阴,作用可能是加强脾胃之气,也可以是补肌体之虚,身体之痛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阳虚不能化阴生津,而使肌体失养所引起的,用人参则能补益之。

肾主二便而主水,肾寒不能化水了,这些没有气化之水不能为身体吸纳利用,是为水邪,水性流动,则会四处泛滥,犯胃则呕、犯肺则咳、犯心则悸、犯头则晕,在腹而满、在四肢则肿、在胃肠则利、在膀胱则尿不利。这就是所谓的阳虚水泛之证,对证方剂是真武汤,组成是:炮附子、获苓、白术、白芍、生姜。与附子汤差不多,只换人参为生姜而巳。附子汤是治阳虚而外有寒湿,真武汤是治阳虚而内有寒水。附子汤附子和白术比真武汤多一倍,因湿在外故;真武汤水在内,所以附子和白术少些,重点是利尿,故加生姜以肋之。临床二者以真武汤用得多一些。

少阴篇还有一个方子,现在用得很多,但如果说是少阴证的方子,却怎么看都不象,这个方子就是四逆散。《伤寒论》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枳实、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说它不象少阴证是不知它以上之证是如何 而来,这里的“少阴证 ,四逆   ”没有提到“脉微细”,没有提到“下利清谷,畏寒蜷卧,冷汗自出,四肢逆”,也没有提到“但欲寐”,所以不是真阳衰微所造成的四肢厥冷,不是循经而传来的少阴阳虚寒化证;少阴阴虚火旺之咽痛或心烦证不会有四逆,所以不是少阴热化证;太、少两感有寒热之象,上面条文也没有,所以也不是表里相传的的太、少两感证。以药测证,四逆散四味药中也没有对治少阴病证的,柴胡为少阳证之主药;枳实是理气宽中的药,入脾胃经;芍药敛阴活血,入肝脾;甘草补脾益气,何涉少阴?从方子的作用来看,更象是治少阳气郁之方。少阳之气循行全身,统调津血,协理三焦。气郁之后,津血失常,三焦水道不利,出现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以上条文证是完全可能的。有没有四逆的现象呢?少阳之气循行甚广,要郁滞到四肢厥逆,很难。临床也少见。当今海外有一位经方临床家叫倪海厦,他说四逆散证临床看到的实际是胆石症,病人手足冰凉,痛得直冒汗,四肢厥逆是胆结石堵到的,用四逆散加滑石、五倍子、海金砂、黄芩作基本方来治疗。为少阳之四逆找到了一种说法,我也相信这种说法。仲景说的四逆散证之四逆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不得而知,说四逆散是少阳方,于临床也令人相信,因临床使用,用四逆散加减也基本上是用来疏肝利胆的,是治疗肝脾系统疾病的基本方剂。

厥阴即是至阴,它是人体的最后一经,如果厥阴病是循经传从少阴发展而来的,那末说明了人体元气的衰弱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经曰:“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是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病到少阴,巳多死证,如少阴未能止邪之传入于厥阴者,预后不良。如肝硬化、肝癌之类,甚难救治,糖尿病之后期也是这种类型。因为人体元阴元阳己虚,病邪巳盛,回转无力 。

如果厥阴病不是在少阳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厥阴元气尚存,厥阴经、厥阴脏直接感受了外寒,则另当别论。厥阴者至阴,阴之极则阳生,厥阴之脏为肝,属木,木主生发,它是人体元气生发之处,肾藏精而属水,水生木,木生火,火为人体提供动力之源,意思是肾藏的精气和能量要化生为血,藏之于肝(肝藏血)中,再转化为风(动力)与火(相火即热能)周行全身,肝肾是人体能量最集中的地方,不易受邪,但如果人被疾病困扰,消耗过大,或外感伤寒后被误汗、误下,就会使肝肾虚衰,抗邪力量减弱。再感伤寒就容易被病邪侵入了。病的轻重要看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若正气未败,再及时辅之于药物扶正去邪,则预后尚佳。当寒邪从外而入,人体元阳之气节节败退,会出现“手足逆寒,脉细欲绝”及“干呕、吐涎沫、头痛”等寒证,寒过太阴和少阴时,也有理中汤和四逆汤等证。及至厥阴巳无处可退,元气如弹簧,压缩到极点,必将反弹,“郁极乃发,相火暴发,阳气来复”,如果阳复而阴寒邪气退却了,人体出现了阴阳和调,病就可以自愈,所以厥阴证有自愈证;如果“相火爆发,阳复太过,阳盛则热”,这就出现了热证。热伤于上有喉痹、喉痛、白虎汤证;热伤于下有大便脓血证;热泛溢皮肤,有身发脓痈证。厥阴病处于正邪对峙之时,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升降失调,故寒热不能相和,水火不能相济,火不能下济而温寒水,寒格于下;水不能上济以制火,热壅于上。于中则寒热往来,或烦或满,或吐或利,脾胃失司。厥阴病之正衰正复,邪进邪退之时,所过之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皆会出现相应症状,应于所现之脏症,证施治,并无定法。

病至厥阴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变化,症状百出,于本篇我们需要记住几个方子。

一是乌梅丸。这个方子在本篇是治蛔厥的,寒入厥阴,如果四肢厥冷,心中烦燥无片刻安静,那是脏厥,真阳衰弱,基本没得救了。如果一时躁一时安静,有蛔虫闻食而动或吐出来,这个是蛔厥,不是脏厥,还有得救,用乌梅汤主之,蛔虫有喜温避寒的特性,现在厥阴内寓相火 ,受寒之束,郁而上冲,出现了上热,而阴寒未消,寒性趋下,则体内仍有下寒,蛔虫本寄生小肠,今小肠热不足,则离开小肠,趋上避寒就温,跑到胃的时候,遇食之热气就会上行给吐出来,所以“吐蛔”这个症状本身就是“上热下寒”的表现。乌梅丸又可以治久痢,本篇没说久痢的原因,但可以度之:久痢伤阴,用厥阴之方,说明巳伤到肾之元阴元阳,再伤到肝阴,其肝肾之阳必衰而下寒,寒格于下,则胆胃之热不降,必有上热。与厥阴之寒热错杂病机相符,所以亦用乌梅丸治之。乌梅丸的组成部分是: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制成蜜丸而服,做工比较复杂,现代人怕麻烦,就用汤剂,也有效,效果相差多少不知道。这个方子以乌梅为君,肝木相火躁动,借乌梅之酸敛以安之,蛔虫得酸亦静;因有下寒或寒厥,所以要用附子、干姜回阳;用桂枝、细辛、川椒通阳并散郁,因有乌梅之制,所以能用大队阳燥之品回阳散寒而不怕肝中相火躁动;况有黄连、黄柏、清降上焦之热,引火下潜;因虑肝血虚寒不足故用当归、脾胃气虚故用人参,此即乌梅丸制方之理,依此理,寒气深伏而有上热下寒之证者,皆可用此方。但见诸方剂学多将此方列为驱虫之剂,将此方之大用埋没,实为可叹!此方黄连用量特重,是它药的二、三倍,我思之以为,一是制附桂等药之辛燥,二是收敛诸药辛热之力以厚肠胃,其治久痢之功特宏。其于此乎?

二是当归四逆汤。本方的条文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厥寒是厥阴的特点,脉细欲绝是血虚的表现,血虚加寒,则血液不能达到四末,所以四肢不温,血虚的另一个结果会造成心衰,心脏动力不足,所以要补血、通经、祛寒、强心。用当归四逆汤,其组成是:当归、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细辛、通草。这是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桂枝汤温经和血,调和营卫,加当归生血补之、细辛温之、通草通之。使血盛而达四稍,寒厥得解。这个方子是治冻疮的特效方,另外可用于治疝气,引申而言,一切血虚引起的四肢失养、疼痛、风湿等可用此方加减。如果是当归四逆汤证,又胃中有寒,比如呈现呕吐、头痛等证,就可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株萸和生姜,名叫当归四逆吴株萸生姜汤。

三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组成就是名称上的那几味药,这个方子所对应的证是:本来下面有寒,寒格于中,有吐的症状,医者又再给吃吐、下的药,寒格更盛,胃热积聚不能下而上泛,故不能食,入口即吐,所以用干姜驱寒,人参补气生津,和胃降气;黄芩黄连清胃热。这个方子很简单,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是治疗上热下寒的基础方。泻心汤,乌梅丸都离不开它。

四是白头翁汤。这个方子治热利下重,同时可能伴有大便脓血、腹中疼痛、渴饮饮水等证。前面说了,厥阴证先有厥逆,相火郁积而发,而会阳气来复,但如果说阳复过盛,就会化热,热传于下,就会出现热利;下重是因有湿粘滞难下。湿热下注过盛伤及肠道血脉,会便脓血;湿热蕴大肠而下利,津不化生于上,故口渴欲饮水。此际,就要用白头翁来治,其组成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清湿热而止腹痛,治热利是它的专项,估计它还有把药力引到直肠的作用;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治疗热利也很重要;秦皮苦寒入肝,有清湿热、凉血和止涩的功效。四味药结合起来就可把热利解决了。从四味药的功能来说,都是清热除湿之类,作用在治标。所以然该方之用不止限于治厥阴热利,只要是大肠湿热、大便脓血,有里急后重之证的都可用之。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6-24 2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刘加平(网名“杏园春晓”)年龄相差不大,同乡,还是同学(非同一年级),现在又住得挺近,近年才了解到他也在学习中医,还拜了四川省名中医,全国中医师承导师——泸医附院的陈隆辉教授为师,便加强了联系。由于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接触的次数就多了,还一起参加过多次关于国学、中医方面的朋友聚会,有时也共同探讨一些病例的治疗,他治病以药物为主,针灸为辅,而我却以针灸为主,以中药为辅,常一起喝茶聊天,不亦乐乎。

他书中那些鲜活的案例,在平时就经常听他说起,或者亲眼看他治过,但经他集结出版《经方修习日记——我是这样学习中医的》一书,并得到他的赠书,非常高兴,放在床头,时时读读,也还津津有味。

他从一个中医外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成纯正中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医之路,这与他较高的悟性和宽广的国学积淀有很大关系,功到自然成。

经常看到有人问如何学习中医?虽然它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加平先生学习中医经历,可供一些想学中医的朋友学习、借鉴。



附  目录:

一、前传

学医的起源与经历

二、临症医案记



1、感冒之后唇溃烂,食疗奇方一用灵

2、妇女红斑一身是,解表强卫加蛇皮

3、幺舅重病一命悬,细辨六经出效方

4、女儿高烧来势急,三转经方速速宁

5、岳父发作高血压,引火汤后加金鼎

6、弟媳肥胖弟求助,扶阳助脾减肥易

7、美女却生红鼻头,麻黄加减还靓丽

8、月经顽症因人流,善后还需蛰虫丸

9、老婆突然起霍乱,经方速瘥不住院

10、伤寒之中有名方,巧治咽喉不用慌

11、岳母得了甲流感,伤寒温病方齐上

12、老婆久咳心着忙,自创二皮姜糖汤

13、久痢沉疴三十年,但用经方治不难

14、中药治感效果好,少女写诗叹神奇

15、侄婿急发尿结石,摇诊处方即日愈

16、太爷寒肩臂难抬,活用寄生与五物

17、慢性鼻炎夜不眠,一片燥热仍扶阳

18、岳母急发颈痈病,边治边记终得痊

19、伤寒专方效力宏,二爹郁证不日安

20、咽痛牙肿证虽异,一方两治病机同

21、失眠不是因伤寒,知机治用仲景方

22、湿热阻中血压高,柴胡汤剂见良效

23、但能审因得正治,头痛只要一包药

24、肥胖之因各不同,老婆减肥初见功

25、爱心之旅医生病,治而速效赖经方

26、桂芍知母汤加减,痛风顽症治而痊

27、牛皮癣症治而验,经方组合并加减

28、子宫切除兼更年,经方调治病人安

29、喝酒伤胃如何治,葛根苓连平胃散

30、  合理配用丸丹散,气血装点美容颜

31、出差惊闻女儿病,回用经方一剂平

32、岳母及其朋友病,对症下药各得宁

33、腹痛少食病难消,小建中汤见奇效

34、远来求医因网缘,携回方药有效验

35、心慌焦虑兼盗汗,误治之后方再转

36、虚症失眠寝难安,四君四物酌加减

37、咳嗽变化有多端,审证求因治之痊

38、头痛为病有多因,同病异治亦皆灵

三、抗癌实录

1、食道中段癌

2、战胜癌痛

3、食道合并胃癌治疗过程与反思

4、几个癌症病人的不同选择

四、杏园杂谈

1、人为什么会生病

2、浅释经络、血脉与神经

3、揭示伤寒致病之迷

4、至关重要的人体恒温

5、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6、论火与热

7、端午节话养生

8、联方论治鼻窦炎

9、略谈癌症及治疗

五、讨论与交流

六、后记

经方学心心得笔记(上)

经方学心心得笔记(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生只对你微笑 发表于 2012-6-24 22: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251:}{:25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ima 发表于 2013-6-9 1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你好,我27岁,女,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胀,胃痛,腹胀的像皮球一样睡不着觉,好像肚子里有很多水和气,烧心,反酸,口苦,最近很肠鸣的厉害,实在对生活没有信心了,吃了快一年的西药和中药,结果还是被胃病折磨,看了你的文章,觉得你对中药钻研的很透,你有什么新的药方吗?救救我吧,感激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765845 发表于 2013-12-6 1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您好,请问到泸州在哪里可以找你医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淡云清 发表于 2013-12-18 12: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4292254 发表于 2013-12-18 16: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先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y乐Cool 发表于 2013-12-19 15: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证与麻黄证的区别,在于一个有汗,一个无汗,一般情况下前者发热轻而后者发热重。      这句话有点矛盾,联想到风寒感冒的症状:发热轻恶寒重,无汗。相反,风热感冒的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有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吴宏祥 发表于 2017-9-18 1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刘老师,我的胃病已经二十多年了,主要是嗳气,消化不良,夜里胃难受,睡不好,与您妈妈得胃病类似,能否找您妈妈的方子抓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3-29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