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568|回复: 11

[励志正能量]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爱买房....答案颠覆我们三观

[复制链接]
kumsing 发表于 2019-6-12 23: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umsing 于 2019-6-13 10:34 编辑

“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么的一种体验?”
在这个知乎浏览接近900万的话题上,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给出了颠覆性的回答。
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有很多套房?答案让人震惊。
——————————
到美国去之后,整个人接触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国内的媒体,以及和完全在中国大陆长大的同学聊天,感觉这代中国年轻人都有虔诚的信仰:房子教。
房子在一个美国同龄人的话语和思维中,有5%的比例就已经很大了,大多数人是小于1%的,或者完全不考虑买房的。
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在美国一般城市,房子总价约等于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约等于10年的收入,比中国年轻人买房容易十倍)。
但即便是这样,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要花5年的收入来买一堆木头水泥砖头?我才不干呢!但是在中国年轻人心里,房子就是命。我现在都觉得真不可思议。
01
有一位刚从中国来波士顿读书的同学,总是喜欢说自己家里在北京有十几套房。这是真的。但是来得久一点的同学们一般都看不起他。
为什么呢?举一个假想的例子:这就像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一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就过了饥荒时期,所以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
但是,这位非洲的同学所处的社会,还处在那个发展阶段,所以就觉得大米越多越牛,囤积越来越多的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
你跟他说房产证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因为「产权」是基于法制体系的。如果他的社会连法制基础都还没有建立,那产权这个词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会觉得中国人追求的东西都很虚。
是啊,什么能比大米更刚需呢?和大米相比,什么不虚呢?但是越刚需的东西,其实往往越low。
同样,在中国,大家还在一种衣食住行,特别是住(房子)和行(车)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所以大家就比谁家砖头多。我之前和一个民营企业家聊天,我问她的追求就是多买几套房吗?她说不。
我还以为她开窍了。结果她说,除了住宅还要买商铺。。。我说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她表示不解。沉默一会,她说还可以买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权赚更多的钱。
其实在我看来,她无法理解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更高的追求,就像无法理解「房产」这个概念的非洲兄弟一样。
这就像例子中的非洲兄弟说:「我知道你们觉得追求大米low,但是我并不是那种只追求大米的人,我还追求玉米、小麦、馒头。我不只大米要比别人都多,我还要玉米、小麦、馒头都比我周围的人多,这样才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去也是比房比车。就像中国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样,不知不觉暴露了自己的国际社会阶层。
有人会问,不比房子车子,那这一代的发达国家年轻人都比什么呢?我经常试图解释他们追求的东西,但是大陆长大的同学基本都已经无法理解了...或者他们的反应是:「这些东西太虚了,太不刚需了!」这反应和非洲同学多么的相似。
02
那么美国人都追求什么呢?我来讲一讲:
这一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钱也不比房、车。甚至不比钱。比如美国年轻人基本不关注扎克伯格的身价,而更关注他的贡献。
在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观里,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而挣了多少钱要重要得多得多。
特朗普(我们的爷爷辈)代表的是美国两代以前的传统经济(地产、石油、传统金融等)。他所代表的这部分经济实体,大致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已经走过了其顶峰。
1960年代开始,美国就培养了一大批对地产、石油和传统金融(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对这些行业的老旧文化(穿名牌、买豪车、屯地产、找美女结婚等)不屑甚至抵触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就是我们父辈这一代的美国人。
从特朗普成长的时期算起,跟我们同龄这一代的美国人,已经是美国的第三代了。
而这一代(第三代)年轻人中富有的阶层(扎克伯格、Larry Page, Drew Houston等为代表)几乎不给特朗普时代的文化留一点情面,事实上双方在文化上经常对立(我不谈政治)。
比如我的某一任前女友(美国出生的华裔),已经连续10年抵制电影院了,此间没有买过一张电影票。她认为好莱坞的制片产业和院线产业是上一代人的产业,里面有一些她反对的价值观。
这不只是年轻富豪和老一代富豪之间的个人偏好的问题,更是新旧世界的文化更替的一个体现。现在看来,新文化在美国年轻人,特别是名校年轻人中,已经占了绝对主流。
而刚到美国去的中国学生,就显得很异类。其中不少还拿着豪车和房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真的是给我们丢脸。就像一个从非洲(不好意思又因为举例需要黑了非洲)农业社会来的哥们,带了一张照片来现在的中国,见人就指着照片说,你看我家有多少把锄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03
我们的结论是:这群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小孩,并不厉害,也不一定有光明的前途。
第一:家里除了房子,没有其他别的重要资产和事业的小孩,哪怕在一线城市有十几套房子,他们中大多数(虽然不是所有),是没有自己的事业的,有的甚至一事无成。
他们今后也几乎无法开创事业,因为成就事业是需要动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最好的国家,进入工业时代后,大都成为了最穷或者次穷的,比如南美的一些国家。这个在历史地理学里叫做「资源陷阱」。
第二:拿房子跟人比其实是一种落后文化的体现。开口闭口就「我家在北京有XX套房」的人,其实在国外大家都看不起的。
第三: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而且在社会中很不安全。有渠道的人都diversify了,只剩没有任何渠道和背景的只有傻持着房产。所以同样有很多套房,看房子占其整个人的事业、资产、收入的比例。占比很高的,一般其实是中国的底层。越靠近中心,钱越不值钱。房子就更不提了。
现在中国人觉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那么厉害,只是大家处在这个历史阶段,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而已。
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房产了。就像我们已经过了饿肚子的阶段了,就不会觉得家里放 10 袋大米的人比家里放 1 袋大米的人厉害多少一样。
04
加一个对比。美国其实并不算特别发达(按均值算)。拿美国做对比还不够彻底,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更高,社会发展更厚实的北欧加入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北欧人极度看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于所有人(包括失业的、存款为负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无条件地解决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社会,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的鄙视(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越来越少。
钱、资产,真的是够用了就行。就像我们不饿肚子了,家里的米就是「够用就行」。
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缺衣食住行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够用就行,包括钱。
05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信仰的「房子教」,会彻彻底底给这代人打下烙印,直到他们去世,都解脱不了。二、三十年后,我们会被我们的子女吐槽。就像经历过赤贫人生的暴发户,喜欢点一桌子吃不完的菜来显摆。
同样的,持有多个房产并自鸣得意的人,在未来也是会被下一代人看不起的。其实不用等到下一代,这一代有长期海外经历,且有点文化的人,已经很看不起这样的人了。
当国家这波产业升级的政策逐渐落实以后,我们这代年轻人对房产的执念,在今后的年轻人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在1989年,时任财政部长王丙乾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现行的财政包干制执行多年,今后啊,应兴利除弊,再逐步完善。在中央研究来看,比较理想的方案,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的包干办法。这样有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明年可以选几个地方作为试点。
  开始为分税制进行吹风。
  在1989年以前,包税制其实弊端已经出现了,中央财政压力很大,但是地方,不论是沿海的开放城市 ,还是资源大省,在大包干的体制下,他们小日子倒是不错。地方要分权,地方有建设任务,事权很大,要花钱啊。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中央决定,完善一下财政的包干机制。提出了:划分税种、核定征收、分极包干的精神。懂的人自然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意。一年之后,中央财政开始大量赤字,王部长迫于无奈,在财政的会上开始搞摊派。到每个省具体下指标。从1000万到1亿不等啊。只是当时中央借的钱都是有去无还,大家都比较紧张。所以一摊派,大家积级性都不高。个别牛逼的省财政厅长,直接回了一句:不要跟我要钱,我可没有。94年以后,分税制实施,中央财政收入开始增加,到2003年,朱卸任,全国财政占国内GDP的比重从上升到18.6%,中央财政上升到54.6%。近几年来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占大多数,中央开始有钱了。所以没办法。地方政府为了筹钱,不得不成立政府平台公司,靠土地出让融资搞建设。因为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
  在2005年以后,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大法宝。造成了房价的飞涨,也成就了第一批炒房的人,实现了财富的自由。
其实,地方财政,历来都是相互博弈的结果。现在的地方依赖土地财政搞建设,也在情理之中,这本质就是事权和财权的不均衡导致的。
  分税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这是肯定的,地方没钱,通过平台融资搞建设,这也是必然的。土地出让金的膨胀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也在逐年走高。而在给地方建设提供大量支持的,也就是我们的国开行了,国开的钱哪来的呢?除了发债,当然是财政了。
  在1999年,天朝走出经济危机的时候,当时国有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为3.2万亿,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是小日本,其实从世界银行的口径来说,已接近技术性破产,而这些不良来源就是政府的手管的太多,把银行当成了提款机。其实和现在一样,地方银行大量不良也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原因。
  商业银行不行了,那么政策性银行也跟着倒霉,当年陈老总去国开行任一把手时,国开的不良率达到了40%,这让他不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下没法玩了,大量的不良都基本是中字头的投资公司带来的。主要是能源、交通、原材料、垃圾行业,另外,还有各部委搞出的平台亏损的坑,这些都甩给了我们的国开,作为国家的钱袋子,从上到下,国开行成了第二财政,项目要钱,基本问国开行要。而投出去的钱,都是有去无回。
  同样的模式用到了20年后的今天,地方还是把银行当提款机,不同的是,地方平台的债务违约也只敢和银行撕逼。一旦事统出来。基本认怂。
现在主要说一下这个PSL,成为了现在棚改的重要幕后资金来源。本届重要的民生工程就是棚改,在05年时候,辽宁提出了建设环渤海经济区,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也国开也十分的支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下,棚改作为辽宁的头号工程,辽宁省领导亲自给陈老总打电话。陈老总一出手也是500亿,成为了辽宁省棚改的代言人。
  政府是很支持棚改的,国开的支持也得用真金白银吧。当时棚改的资金主要是发债,到了经验推广至全国时,仅靠发债是不够的。央行开始支持国开行。用3年1万亿的PSL注入国开行,利率为4.5%。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和安居工程。2015年,央行再次对特定银行进行PSL1.5万亿的操作,利率只有3.1%,这是历史之最了。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吧?这当中又有多少上棚改项目呢?
  看一眼国开行的报表,在2017年末时,国开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15.96万亿了。比2013年几乎翻倍。其中大部分的贷款是棚改。占比11万亿贷款中的2.8万亿。几乎是中国版本的两房了。国家的信用做担保,再进行债务融资。
  本来是通过支持棚户区改造,让换不起房子的子民们住进房,棚改腾出的土地卖钱,来还PSL,这也成了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所以核心问题并不是货币化安置还是实物安置,而是债务能否为地方财政所支撑。当局的去杠杆阵痛是否会引起地方债务的违约。
  2017年末的数据来看,从棚改工作最起劲的几个省分分别是:江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看是不是当前债务负担最重的几个省份呢?而在今年发布的棚改计划,山东排名第一,全国建设600万套的棚户区,这些是要让谁住呢?其中山东就是70万套、新疆49万套、湖南29万套。不再赘述了。数据可以自己去查。
  以上这些地方的发债的投行们和二级的金融狗们,应该要再三思考一下了。以湖南为例,市场上流出的好分常德市与银行的会议纪要,基本要让市场炸毛了,而调空还不见放松的今天,这游戏还能怎么玩呢?
  其实国开在陈老总走后,并没有新的口号,还是开发性建设融资,在资产和负债翻倍的背景下,货币宽松的结果,归根结低,还是财政政策的扩张。另外,分税制的历史必然吧。
  其实审批权早在一个月就上升到总行层次了,也早已减少了棚改货币化的力度。同中央巡视组入驻的几家银行,恰好是棚改最起劲的几个地区。在2008年,与俄国进行油气谈判的时候,国开如鱼得水,其实上海那家油气大佬都在明里暗里有颇多的合作。国开不也帮人家卖债吗?好了,不能再说了。
  不管此时的PSL走向如何,二三线房地产市场会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接近16万亿的国开行,到了转折点了。原来的财政支持或许会有变化,缩表呢?也可以提上日程了吧。
  未来棚改货币化或实物安置都会开始消停,只有傻子才会去三四线买房子了。在天朝,只要是债务化为资产,资产可以升值,那么就可以循环的融钱啊。
  完美。
  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全市场的参与者,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磅上了货币宽松的大时代,一时半会钱多了,总有人问你要不要贷款。
  债务都是要负息的,借新可以还旧,利息支出是不断的增加的哦,要是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过重呢?或者融资主体债务利息都还不上呢?
  排雷不能停啊。
yuke75 发表于 2019-6-13 0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听信没生过孩子的小姐姐谈如何保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强481 发表于 2019-6-13 08: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xzyy 发表于 2019-6-13 08: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天由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MEI1981304 发表于 2019-6-13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比的是最重要的还是 自己生存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xiahaobang 发表于 2019-6-13 0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村 发表于 2019-6-13 08: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大家处在这个历史阶段,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帝乡卍隐士☆ 发表于 2019-6-13 09: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ngshike 发表于 2019-6-13 0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方的理念差异。实际情况不同。国情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
没钱人,买房子,有安全感。有钱人,买房子,用来投资。
感觉美国人,发达国家,在人的需求方面,尤其是高校学生,在已经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之后,追求的是更高一级的需求。
这种我们追求,我们周围也有。要不,干嘛要去美国留学呢。去美国炫富的,自己猜想,毕竟是少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nzhang217 发表于 2019-6-13 1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up 发表于 2019-6-14 08: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人进城,城里人真会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大师 发表于 2019-6-14 1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环境下,所接触到的都跟房子车子有关,人家会问你有车有车吗?而不会去羡慕你见多识广,工作是为了买房,我认识一个人,以买房为爱好,只要手头有足够资金就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6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