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500|回复: 1

[工作交流]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对“过度医疗”有6点思考

[复制链接]
梳柳月影 发表于 2019-12-20 23: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过度医疗最“坑”异地门诊患者

异地门诊患者,无法享用异地住院结算,往往需要全自费,这个群体从自我心理感觉上,更担心医生会过度医疗。

如果说医保基金监管和深化医改进程,使医生对涉及医保基金的过度医疗更加忌惮,我认为异地门诊患者在医疗信息不对称方面是处于更加弱势地位的,不是吗?

选择在门诊看病,从医疗费用角度看,有没有合理标准?有没有大病标准?超出标准以后,怎样验证合理性?怎样建立合理支付?目前尚无很好、很系统的答案。

缺少这个答案,就使医保控费与医疗控费之间留出了一个较大的口子,就可能在逐利目的下诱导出现节省医保、浪费医疗的现象。

1.jpg
图源:摄图网

一个门诊疗程,从用药时间角度看,也可以延展到七天甚至更久,这不是常事吗?在很多住院病床紧张,或日间手术发达的地方,门诊和住院的花销差别并不大。有些国家也将门诊的一些病组纳入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我觉得,在医改进程中,门诊医疗行为应该防微杜渐。

二、过度医疗需要大数据去震慑

在门诊,医生开什么药,如果没有带量采购的足量使用要求,更加缺少约束;在门诊,医生开多少药,因为已经施行两病门诊用药高报销和长处方,更加需要监管。

针对任何一名有处方权的医师,针对任何一名使用处方的患者,均可建立可追溯的用药信息档案,我觉得是时候开始做起来了。

有了用药信息档案,医院仅可见其中不涉及患者隐私的一面,但也足够做出针对每一名有处方权医生的处方习惯分析和处方原则评价,有条件、高效率地启动院内首查、自查机制,这将倒逼任何一名医师反思治疗路径和用药,通过继续学习来充实自己,真正做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过度医疗需要医院、医生分家

对于个别开惯大处方、在药品零加成以后仍不知收敛的医师,我担心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之前,他会坚持赚到最后一天,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之后,他仍然不会自主扭转。

那么,对医院来说,这类员工是害群之马,没理由不被淘汰,但假如发生法不责众的情况呢?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会产生医院之间间的横向竞争,虽然很难,但医院之间借由医师习惯间接地达成了默契呢?

为降低这种风险,应尝试建立医院与医师利益之间统一又对立的关系;而医院和医师之间因为彼此督促、谈判,将使医疗服务价格惠及医师,使医院资本投入更合理。

四、过度医疗需要发挥鲶鱼效应

仍然以门诊为例,无论是医保患者还是自费患者,都面临着严重的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医患关系相对松散、医疗服务内容缺少系统延续性,致使患者的维权意识更加淡薄。

我的感触是:在很多医院,门诊留不下患者病历,就医记录要么没有,即使有,也往往被忽视。

2.jpg
图源:摄图网

借鉴美国Medicare的管理经验,他们会聘用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去查获欺诈骗保行为,并使被聘用者从节约追偿资金中获得可观收益。我们能不能也学习他们,聘请有能力突破医疗信息不对称的专业医护人员来参与破获门诊过度医疗行为呢?俗话形容,就是行家人打行内人,去钓鱼执法。

一些有此志向、愿意由此获利的中国医生不妨被监管机构聘任,我注意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伊丽莎白在2015年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并在反映中国学者的相关问题方面颇有心得,被誉为美国方舟子。

尤其在门诊部门、在分级诊疗单位,我们虽然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上的创新,不过真实世界飞行检查的频度和纯度有待时间去验证,急需发动一场内核裂变,使震慑力量一下子猛起来。而且,这将一改事后查处,使事中、事前的效率大大提高,好像为一间屋子开灯。

五、过度医疗需要患者不再买账

在门诊,当医生给患者开药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实在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们会在诊室里与医生商量选择用便宜的药。但更多情景下,患者不好意思开口咨询换药的品种,只能在收费窗口满心狐疑地完成全部用药缴费。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有理由探索并帮助患者选择不完全依从医生处方。

具体说,就是医生处方以后,在窗口缴费以前,患者有权勾选其中若干项付费,未勾选项可以放弃购买,或自愿到社会药店凭处方购买。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缓解了医院药房流动资金和配送仓储压力;二是利好社会药店正规销售处方药;三是属于过渡行为,容易被患者响应接受。

在医保、医院、患者的权力三角关系中,医保有量、医院有供、患者有需,一般来说,患者权力最碎片化、最为羸弱。但凡有专业机构,哪怕是商业利益驱使的第三方机构,包括商业保险机构,愿意为患者去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医被过度医疗的事情反攻倒算,它才配得起市值。

六、过度医疗的经济学问题

患者去门诊看感冒,动不动就做CT,从前是传说,现在更普遍。

我在一边观察,发现CT放射室的工作人员更累了,中午得不到休息。这究竟是三甲医院太紧缺,大家都专程过来做CT呢?还是CT触发太泛滥,医院与医生有意为患者做不必要检查呢?经济学问题,需要靠经济反推。

检查项目频繁,如何让医院、医生最受不了呢?这是个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我的逻辑是:CT放射室,因为更多患者用得更加频繁,检查单价就应该降低,操作人员工资及绩效就应该增加,检查设施的资产收益率就应该恒定并接近相同水平,设施使用寿命和维护就一点也不得马虎。
微信图片_20190919092326.jpg
微信图片_20190919101912.jpg
jackwa 发表于 2019-12-21 1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患者那能知道这么多专业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5-7 1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