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2331|回复: 1

从ACCP 8 看房颤的抗凝治疗

[复制链接]
hope21 发表于 2010-3-30 15: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唐安丽教授

  本期焦点

  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多发生在脑部,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ACCP 8指出,房颤患者伴有一项中危因素可选择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但抗凝优于抗血小板。

  房颤(AF)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以每10年2~3倍的比例递增),如50~59岁人群的房颤发生率为0.5%,而80~89岁人群的发生率可达8.8%,且房颤引起的死亡率也成倍增加。

  房颤的并发症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血栓栓塞。从Framingham研究中可看到,50~69岁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5%,而80~90岁患者的发生率可达23.5%;非瓣膜病房颤(NVAF)卒中率为普通人群的2~7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则更高,是普通人群的17倍、非瓣膜病房颤的5倍。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指南判断危险人群

  目前用于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药物主要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大类。

  2006年ACC/AHA/ESC公布的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指南,根据危险因素(见表1)对患者用药进行了指导: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1~325mg/d);对于有一项中危因素者,建议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1~325mg/d)或达标剂量的华法林【INR2.0~3.0,目标2.5(注:下文若无标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均为INR2.0~3.0)】;而有任一高危或一项以上中危因素者,则建议用达标剂量的华法林。指南还提出,脑卒中高危因素患者,INR应达到2~3;而年龄超过75岁、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增加但无明显禁忌症的患者,要求可相对降低,INR达到1.6~2.5即可。

  对于NVAF患者的抗血栓治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第8次抗凝与溶栓治疗临床循证指南(ACCP 8),根据危险分类(见表2)给出治疗建议:对于低危人群,建议用阿司匹林75~325mg/d;对于中危人群,建议用阿司匹林75~325 mg/d或维生素K拮制剂(VKA),如华法林;高危人群单纯使用VKA。

  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22%的栓塞风险,相对于抗血小板治疗,华法林治疗可使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减少39%,但出血风险相对增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唐安丽教授指出,华法林治疗空间非常窄,过量会引起出血,实验证明,使用华法林达标剂量才能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而联用华法林加阿司匹林,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出血发生率上则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华法林抗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但出血风险增加。

  房颤抗凝的特殊问题

  ★房颤电复律“前三后四”

  ACCP 8对部分房颤患者电复律后的抗凝治疗作了要求:①已知房颤持续时间<48h,建议复律,不必延长抗凝。无抗凝禁忌症者,静注普通肝素(PTT60S,50~70S)或低分子肝素(LMWH)。②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建议用普通肝素(PTT60S,50~70S)或LMWH,成功复律并维持窦律后,再用华法林治疗4周。③房颤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在转律前先使用华法林治疗3周,经药物或电转复为窦律后,再用华法林治疗4周。唐安丽表示,在临床上,患者很难坚持住院治疗3周,因此,可通过食管超声查看其有无心房血栓,无血栓者,可以通过静注肝素,待药物或电转复为窦律后,再使用肝素2~3天并加用华法林,至INR达到2.5后,继续抗凝4周。

  ★高龄房颤者治疗特殊

  高龄是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年龄>75岁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危险性增高(13%)。因此,无明确禁忌症、存在血栓栓塞中危因素而不能耐受常规抗凝强度的患者,以较低INR值2.0(1.6~2.5)为目标,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一级预防。资料显示,当INR>2.2~2.4时,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危险增加;而INR>1.6~1.9时,可发挥80%~90%的基础抗凝作用。

  BAFTA研究通过对973例75岁以上服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进行了平均为期2.7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

  14篇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①不考虑INR值,阿司匹林-华法林组(A+W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组(A组)比较,A+W组主要不良事件(MAE,全因死亡率、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血栓栓塞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不受影响,但大出血的风险(OR 1.77,P<0.00001)增加;②考虑INR值,在INR控制在2~3时,A+W组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OR 0.73,P<0.0001),但大出血的风险增加(OR 2.32,P<0.00001),不过在这两种分析中,A+W组与A组颅内出血均无差异。

  对于接受PCI治疗的房颤患者,唐安丽说:“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调整华法林剂量,以防出血。”

  唐安丽还提到,冠状动脉疾病合并房颤的长期治疗有三种方案,即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中等强度华法林和单用华法林。“这三种方案的使用因人而异,而合并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后两种治疗方案比单用阿司匹林更有效,但会伴随更多的出血,若不能仔细监测INR,出血的发生率会更高。对于大多数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房颤患者,单纯使用华法林便可满足抗栓治疗,预防脑或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唐安丽表示。

  长期抗凝的风险及处理

  长期抗凝治疗是指抗凝治疗的时间超过4周,其风险主要是指应用华法林后出血事件的风险,与INR值过高有关,当INR>4.0时出血危险性增加。华法林治疗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压未得到控制、有出血史或颅内出血史、贫血、多种药物合并应用等。

  在治疗范围率(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是高质量抗凝治疗的关键,其指标主要以INR来判断,因此,在治疗开始阶段必须严密监测INR。根据2008年ACC/AHA公布的华法林治疗指南,在INR达到治疗范围2天内,INR检测频率为1次/天;之后的2周内,INR检测频率为1次/2天;若INR值持续稳定,监测次数可减少为1次/2周或1次/4周;调整剂量时,需重新密切监测INR;长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由于饮食变化、合并用药、治疗依从性差或酗酒,其华法林剂量效应可呈意外波动,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检测频率。

  对于INR值异常者,唐安丽指出:“当INR出现轻度变化并超越治疗范围时,可将华法林剂量增减5%~20%。若INR超出治疗范围但<5,患者无重要部位的出血或手术需要,则可减少剂量或停用1次,待INR恢复到治疗范围再减量应用;若INR达到5.0~9.0,患者无出血或出血的危险因素,可停用华法林1~2天,INR恢复到目标值后减量应用;若INR>9.0,且临床无出血,应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K1 3~5mg,以期在24~48小时内使INR明显降低,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维生素K1;若出血严重或INR>20,则应静注维生素K1 10mg,适当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浓缩物,维生素K1静注可每12小时重复一次;出血危及生命或华法林严重过量时,凝血酶原复合物替代治疗十分必要,以静注维生素K1作为补充。”

如风飞翔 发表于 2010-3-31 18: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