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844|回复: 1

脾为生痰之源”、“怪病多痰”(zt)

[复制链接]
btdoctor 发表于 2011-8-16 1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脾为生痰之源”、“怪病多痰”
这两句话很熟,但临床中常常想不到,或者忘记了运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次数不多,这便不代表真理就是错误的!
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去年看的一个病例。
患者,25岁,男性。
身体消瘦20余年。
患者自记事起,身体处于消瘦状态,大便量多质稀,四肢乏力,经常犯困,剧烈活动既感到心慌,舌体胖大,苔薄白偏腻,齿痕舌,左寸细软,右关尺郁塞。
20余年来,患者服用中药不少,中医都认为患者属脾虚,服用健脾药物,大便好转,体力恢复,症状减轻。但停药过不了,病情立即恢复原样。
就诊时通过切脉,诊断为虚劳,心脾两虚型。
记得处方以参苓白术散和归脾汤加减化裁。
患者服用一周后,症状缓解,体力恢复,但舌体依然胖大,齿痕舌,从脉象来看,脾虚明显缓解。
继续治疗十天,舌体依然胖大。再三思考后,原方加海浮石30克。三剂之后,舌体胖大消逝,转为正常。
临床中脾虚的患者很多,有的患者脾虚的病史可以追溯的几十年前。脾虚之后,运化功能减退,食物精微无法被利用,容易在体内停留转变为痰,时间长之后,容易形成顽痰。因此治疗长期脾虚的患者,佐以化痰之品,非常重要。
有了上述的治疗经验后,现在治疗脾虚所致的相关疾病,我都喜欢用上枳实、竹茹、浙贝母、海浮石、莱菔子等药物,用药时依据病情甄别选用。
顽痰阻滞,不仅影响气血的运行,而且对于体内阳气的出入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顽固性疾病,比如偏头痛、失眠、痹症、肿瘤....都与顽痰阻滞有关,建议大家辩证下药时,别忘“怪病多痰”!
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shiniao2009 发表于 2011-8-17 2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虚的人,会不会有便秘,我也是舌体胖大,齿痕舌,每天总想睡觉,但是睡眠质量不好,嗓子里一直有痰,是白色的粘痰,每天要吐五六次痰,感冒时痰就变成黄色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8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