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719|回复: 1

[中医药杂谈]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复制链接]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9 1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偶阅明·谢肇浙进士《五杂俎》中有一故事。谓:“宋徽宗,有贵妃病咳,李姓太医屡治无效。徽宗召李太医责之,并谓非治愈不可。李回家一筹莫展时,适门外有卖药者,询之有无止咳药,答曰有。乃以十钱购十剂,急呈取服,一服而愈。徽宗乃赐千缗(min)以谢李太医。李恐万一查询方药,乃重金向卖药者求方。实乃天花粉与青黛两味,丸成丸子耳。”
   《冷庐医话·耳》在四卷,载有“乾隆时,杭州金氏以耳科致富,止恃一秘方。……用之甚效。取大蚌壳全个,中装人粪、钱年石灰、野猪脚爪,以铁丝匝(扎)紧,蚌壳外用泥涂,炭火上煅至青烟起,置地上去火性,研细末,入瓷瓶秘藏。凡患耳中烂及耳脖流水等症,以此掺之立愈。” 《历代名医蒙求·银匠下责》见第51节,载有:“有女年七八岁,因将母金责子(耳环)咽下入胸脯,……打银匝末见,黑药一包抄三钱许,用米汤调令服。明日从大便下。与二百千相谢,遂问此方,匠笑曰乃羊铤捣为末。”《名医别录》解释“羊铤”为羊胆骨。
    故乡有蔡氏名幼科,治小儿赤游丹,药到病除。惜乎其方秘守,历百年而无人知之者。1949年后,以组合联合诊所而作为同事,每见有小儿赤游丹者,必旁观之。见其取药不一定,有时以金黄散,有时取绿袍散,甚至有时用滑石粉……, 唯俱嘱取黄鳝血以调制,而且并嘱“药调得愈薄愈佳”,旁观百例以上,用药纵然不同,而嘱用黄鳝血与“药调得愈薄愈 佳”则例例如此。原来作用全在鳝血,所谓药者,不过作为 形式而已。而且不给以药,怎能向病家索取药资。之后,一遇小儿赤游丹,一涂鳝血,无一例不灵验。
    可见有些不值钱的单方,其效能令名医大医瞠目惊视,你的真才实学毫无用武之地,哪能不把你气死。  
  
 千祖望     著名中医专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家,是中医耳鼻喉科的鼻祖。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1956年,在《新中医学》杂志连载发表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972年,他在南京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1984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6 收起 理由
jxndhsyd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jxndhsyd 发表于 2012-1-10 2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