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1535|回复: 0

治疗颈动脉狭窄: CEA和CAS,如何选择

[复制链接]
医药信息 发表于 2010-4-12 1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刘鹏教授 叶志东副教授

  深度视点

  一直以来,有关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治疗都存在着争议,专家认为,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应严格按其适应症并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从多项大型研究结果上看,CEA 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对于手术高危患者,CAS有替代CEA治疗的可能。

  脑卒中与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世界人口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缺血所引发,证据表明,约20%~40%的脑卒中与颅外段颈动脉闭塞病变有关。

  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目标是预防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导致动脉栓塞或颈动脉狭窄持续加重,最终使颈动脉闭塞而造成的脑缺血发生。一直以来,有关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治疗都存在着争议,而且随着各种治疗方法的出现,争议也不断出现。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闭塞症的“金标准”。但对于手术的高危患者,如伴有严重的合并症或有解剖学难点的患者,CEA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会明显增加。而随着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疗(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高危人群,CAS有替代CEA治疗的可能。

  CEA和CAS

  治疗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三大类方法。1954年Eastcott首先报道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使之成为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

  上世纪90年代,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即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和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研究(ACAS),奠定了CEA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金标准的基础。

  NASCET试验结果表明:CEA手术能有效减少17%手术侧脑卒中的发生率;术后2年时减少脑卒中或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10.6%。与NASCET试验结果相似,ECST试验术后3年减少脑卒中或致死性卒中9.6%的危险性。ACAS试验是对比无症状颈动脉狭窄>60%患者手术与药物治疗的研究,随访5年结果表明,手术组围手术期脑卒中或死亡率为5.1%,药物治疗组为11%,危险性减少6%。

  尽管CEA手术疗效满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任何外科手术都有一定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包括卒中、死亡、心梗、心律失常、手术部位的血肿或伤口局部并发症、颅神经的损伤和感染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成正相关,包括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侧颈动脉闭塞、女性、再次手术、颈部放射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房颤、糖尿病等。

  CAS因具有微创性而逐渐被广泛接受,且最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高危患者。CAS在未使用脑保护装置以前,脑血管并发症较高,但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之后,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从而使CA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两者疗效对比

  目前CAS最热点的问题是其是否能替代或部分替代CEA。为此,有数项临床试验研究对比了CAS与CEA的疗效。

  其中,颈动脉和椎动脉腔内血管成型研究,对比了未使用脑保护装置下仅行颈动脉球囊扩张术与CEA的疗效,结果介入与手术组在卒中与死亡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

  另一项SAPPHIRE试验有334例入选病例,对比CEA与应用脑保护装置下CAS的临床疗效。入选标准是有症状颈动脉狭窄50%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80%的患者。1年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CAS组为12.2%,CEA组为20.1%,其并发症的结果均远大于平均水平,但该结果遭到质疑。

  EVA-3S是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入选527例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265例,CEA组262例,30天任何卒中或死亡率CAS组明显高于CEA组(9.6%,3.9%);30天非致死性卒中危险性CAS组明显高于CEA组(8.8%,2.7%);此外,6个月时卒中或死亡的发生率CAS组明显高于CEA组(11.7%,6.1%)。

  SPACE研究是多中心、多国家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标准为有症状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121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AS组613例,CEA组601例),时间为2年,结果其病变同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两组相当(CAS 9.5%, CEA 8.8%), 而在2年时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CAS组明显高于CEA组。

  如何选择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AS和CEA对比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其中有各试验入选标准的不同,也有参与试验的术者手术或介入经验的差异,因此,还需要更具权威性的研究及远期随访结果。

  在证据没有得到充分证明之前,如何选择手术或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专家认为,CEA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仍是金标准,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应严格按其适应症并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明确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如心衰、冠心病伴有不稳定心绞痛、半年内新近发生心梗或肺部疾病,采取CAS治疗比CEA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具有一定解剖上的困难如颈动脉分叉位置较高(第2颈椎以上)及再次手术的患者也应采取CAS治疗。对于颈动脉迂曲严重、钙化严重的病变、严重溃疡型斑块、颈动脉直径较细或植入支架后再狭窄患者,CEA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专家还强调:“血管外科医生既要熟练掌握CEA手术,同时也要掌握CAS技术,这样会大大减少高危患者的手术风险,以及降低介入医生一味选择介入治疗而造成的另一种损害。”

  <<<相关链接

  CEA术后的处理  

  行CEA手术的患者大多高龄,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因此,早期ICU监测是必要的。

  高血压是CEA术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以下患者应给予足够关注:①高龄,年龄>75岁;②长期的高血压;③颈动脉狭窄≥90%;④近期有过卒中病史;⑤对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术前高血压控制不稳定的病人。

  有报道称,CEA术后有19%的患者发生术后高血压,且这些患者中有10%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持续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有21%的血压正常病人于CEA术后48h出现高血压,其病理机制可能与手术引起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异常有关。另据报道,CEA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患者对液体和低剂量苯肾上腺素反应灵敏,但通常于术后24~48h内缓解,因此需与心源性低血压相鉴别。

  由于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松软,术后又不能加压包扎,术后伤口渗血常见,但一般只要术中止血彻底、无活动性出血都不必进行二次手术清除。较大或急剧增大的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常规切口放橡胶条引流,术后用沙袋压迫协助止血。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一般多发生在重度狭窄、长期低灌注的病人。研究认为,术前高度狭窄远端的大脑半球存在慢性低灌注状态,该部位血管呈最大程度的扩张以确保足够的血流。这种慢性血管扩张可导致自动调节功能丧失;高度狭窄纠正后,正常或增高的灌注压使血流恢复到以前灌注不足的大脑半球,由于自动调节功能麻痹,不能有充分的血管收缩以保护毛细血管床,会导致脑水肿和脑出血。因此,术后除严格控制血压外,应常规给予甘露醇减轻脑水肿。

  此外,脑出血是CE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高龄、高血压、重度狭窄、病史长的病人,术后48h内要提高警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