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1167|回复: 1

墨子的战争观

[复制链接]
自学成才 该用户已被删除
自学成才 发表于 2012-2-3 15: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的战争观,以“非攻”为核心,而“非攻”思想又是建立在“兼爱”学说基础之上的。“兼爱”的基本要求是,人不分老幼贵贱,天下之人皆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求达到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的理想社会。著名思想史家蔡尚思教授认为:“兼爱是正面,相攻是反面。兼爱就必须非攻。”(蔡尚思:《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170-171页。)而在当时,由于“攻无罪”是天下最大的乱源,所以墨子提出了“非攻”主张,但墨子的“非攻”是针对“攻无罪”的战争而言,他不提反对一切战争,相反,他严格区分“攻无罪”和“诛无道”这两类性质不同的战争,明确表示要拥护和支持“诛无道”的正义战争。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进步的战争观,而这种进步的战争观,正是他的军事防御思想展开的逻辑基础。

1、声讨和反对“攻无罪”的不义战争。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并逐步完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土地由国家占有的分封制进入到封建领主掠夺兼并的私有制,相伴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是连绵不断、非常尖锐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特别是各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成为长达数百年的重要社会现象。“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弑频仍,兼并盛行。”(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78年第1版,239页。)“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司马迁:《史记》,1442页。)《春秋》所载242年间,弑君36,亡国52,诸侯奔走不能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到战国时代,兼并战争更加频繁,以至到战国中期,诸侯国已由春秋时期的147国锐减到万乘之国7个,千乘之国5个。在列国兼并、群雄争霸的过程中,夹在诸侯列强之间的宋、郑、鲁、卫、蔡等小国、弱国,成为大国弱肉强食的对象,饱受蚕食鲸吞之苦。兵燹过后,城摧垣破,土地荒芜,死者枕藉,民不聊生。夹在晋、楚大国之间的宋国甚至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左丘明:《左传》,137页。)的悲惨境地。因此弱小国家的广大民众特别希望弭兵息战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以发展生产。墨子作为“农与工肆之人”思想的代表,以其宽厚仁慈的博大胸怀,深深同情、关心着那些蒙受战争灾难的劳苦民众,以无畏的胆识提出了系统的“非攻”主张,严厉地抨击大国对小国的“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非攻下》),认为这种攻伐与盗窃一样,都是“不与其劳获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故要坚决反对和制止。

墨子着重指出不义战争的罪恶,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战争残害无辜,导致劳动力大量减少。大国君主命令军队进攻小国,“攘杀其牲,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墨子·非攻下》),对稍有反抗的百姓,即刻杀害;对无反抗之意者,就用绳索牵回为奴,男服苦役,女做奴婢。从而造成小国劳动力日益减少,生产难以为继。其次,攻伐殆误农时,斩断了百姓衣食之源。农业是“以时生财”之业,而大国之君兴兵动武专挑春秋季节进行,这就必然殆误农时,破坏生产,“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墨子·非攻中》)。只要耽误一个农时,百姓冻饿而死者,就不可胜数。其三,战争对于大国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大国一次出征,动辄“兴师十万,出师千里”。由于各种原因,在路途上死去的就很多。战争的结果,丧师多不可胜计。即使攻下一个三五里的小城,“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而且大国疆域辽阔,地广人稀,有许多不毛之地尚未开垦,最缺乏劳动力,“今尽王民之死,······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墨子·非攻中》),实在是罪恶而愚蠢的行为。

2、歌颂和支持“诛无道”的正义战争。墨子“非攻”,反对的是不义战争;但作为清醒、进步的思想家,墨子深知反对不义战争绝不可能靠空谈,而只能靠正义战争。

首先,他对战争的工具——兵器持肯定态度。墨子曰:“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墨子·节用上》)在他看来,“甲盾五兵”是圣人所作,不仅不可废弃,还要不断追求,使其“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寇乱盗贼”。“寇”为何?敌国之军队也,“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丘明:《左传》,102页)。他认为“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墨子·七患》)。先进的兵器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手段,故而他下功夫研制兵器,并有惊人的成就。其次,墨子把国家防御看做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祸福的战略问题。军事问题在墨子的治国大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说:“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七患》)在他列举的立国的三个条件中,“兵”与“城”都与军事问题有直接联系,可见军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他把“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墨子·七患》),列为导致亡国的“七患”之一。其三,墨子还直接歌颂和拥护“诛无道”的正义战争。当时有些喜好攻伐的国君非难墨子说:你以为攻战为不义,其实不是很有利的吗?从前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这几位后来都立为圣王,这是什么缘故呢?墨子反驳他们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非攻下》)他明确指出,“好攻伐者”混淆了正义战争(诛)和不义战争(攻)两个概念。如“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之类的正义战争,不仅不应反对,而且要蓄意追求。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政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入守固”,“出诛胜”(《墨子·尚同中》),即在防御国家城池坚不可破的同时,也要夺取“诛无道” 战争的胜利。墨子认为残暴的不义之徒不在“兼爱”的范围内,因而他反对儒家倡导的“君子胜不逐奔(君子战胜后不再追赶那些败逃的人),掩函不射(敌人卸下甲衣就不再射他),施则(弛败)助之胥车(敌车陷住了就帮助他们推)”;认为儒家所为,使“暴乱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为群残父母而深贱(贼)世也,不义莫大焉!”(《墨子·非儒下》)

lyg587 发表于 2012-2-11 2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捧个场,有些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8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