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3088|回复: 4

[执业药师学习资料] 感冒的辨证论治与治感冒类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复制链接]
海上阳光 发表于 2012-8-4 22: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概说
1.定义:感冒是由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表证。
2.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表的一类证候。
   症状表现:
  发病季节:四季均发,春冬多见。
春为风令,风为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故极易伤人;冬为寒令,风寒相合,更易伤人。
3.病情:可轻可重。轻-伤风、冒风、冒寒。
                 重-重伤风。
                 时行感冒
4.病程:5-7天。易痊愈。
感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流行季节要注意预防。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邪犯:风邪为六淫之首。
    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暑湿、秋季多燥。
2.正虚:卫外不固
3.常见具体病因:
1)气候突变:卫外不能调节应变
2)起居不当、过度劳累
3)体虚卫表不固:虚体感邪
4)肺经素有宿疾:痰热、伏火、痰湿等
   素体阳虚者易感受风寒之邪;
素体阴虚者易感受风热或燥热之邪;
素体痰湿盛者易感受外湿之邪。
(二)病机
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最先受影响是肺卫。
   感受时行疫毒之邪常导致热毒内蕴引发的各种症状,病情多重,或变化他病。

三、鉴别
1.与温病早期鉴别   
主要看发热(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看汗出后的状态、看发病季节
2.常见流行病的发病季节
   乙脑多见于长夏。

四、辩证分型及治疗
   感冒易夹湿,如风寒、风热、暑热等。
夹湿的特点:病程长、难愈。

(一)风寒类
1.风寒感冒表实证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清稀。苔薄白而浮、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
【附注】病程短,汗出热退可解。
2.风寒感冒夹湿证
【症状】头痛头沉,肢体酸痛,口黏。舌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
【治法】祛风散寒胜湿
【方药】九味羌活饮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颗粒
【附注】病程长。
3.风寒感冒表虚证
【症状】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治法】桂枝汤。
【附注】病程长。
(二)风热类
1.风热感冒证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干,或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口渴。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热盛银翘散,咳重桑菊饮。清开灵
【附注】病程短。
2.风热感冒证夹湿证
【症状】肢体酸沉,渴饮不多,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湿
【方药】银翘解毒丸 桑菊饮
【附注】病程长。

(三)暑湿类
1.暑天感冒风寒证
【症状】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头沉 腹胀 吐泻。苔白腻脉滑。
【治法】解表散寒 理气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
【附注】病程短
2.暑热感冒夹湿证
【症状】口中粘腻 肢体酸重 渴不多饮 胸闷 尿少 舌边尖红苔黄腻 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六一散 新加香薷饮
【附注】病程长

(四)时行类
【症状】突发寒战高热 剧烈头痛 中耳炎痄腮等
【治法】清瘟败毒 疏风解表
【方药】清瘟败毒丸
【附注】凶险

(五)体虚类 见于气血阴阳的不足
1.气虚感冒证
【症状】感冒+倦怠
【治法】益气解表法
【方药】参苏饮 败毒散 平素玉屏风散
【附注】病程长
2.阳虚感冒证
【症状】肢冷倦怠 语声低微 面苍 舌淡苔白 脉浮无力
【治法】助阳益气 解表散寒
【方药】再造丸 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附注】病程长
3.阴虚感冒证
【症状】口渴咽干 咳嗽 心烦
【治法】滋阴解表法
【方药】加减葳蕤汤
【附注】病程长
4.血虚感冒证
【症状】面黄唇甲舌淡 舌淡苔白脉浮细或芤
【治法】养血解表法
【方药】四物汤加减
【附注】“亡血者忌汗”

(六)小儿类
   证型:风寒、风热、暑邪感冒
1.热多于寒   小儿感冒常常是热证多于寒证
2.常夹痰浊  感冒的病变主要在肺,小儿肺脏娇嫩,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治疗佐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法
3.常夹积滞  又称感冒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
   治疗时常加入消食导滞药                                                                                                                                                                                                                                                                                                                                                                                                                                                                                                                                                                                                               
4.常夹惊抽   又称“伤风发搐”
  主要病因:神气怯弱  为风邪在表,郁而化热所致

五、治感冒中成药的性能特点
  轻扬升散-发散表邪、宣散肺气、解除表证。
1.治风寒感冒类中成药:
特点:温、发汗力强  性温解表药
2.治风热感冒类中成药
特点:寒凉或偏寒凉 透散表热 兼清热泻火
3.治暑热感冒类中成药
  1)治暑热表证类中成药 药性多偏寒凉
  2)治阴暑表证类中成药 多偏温
4.治时疫感冒类中成药 常寒凉,或寒热并用  合用
5.治体虚感冒类中成药  扶正解表
  1)治气虚感冒类中成药:药性多温或偏温。
2)治阳虚感冒类中成药:药性多温热。
  3)治血虚感冒类中成药:药性多平,或温,少数寒凉。
  4)治阴虚感冒类中成药:药性多偏凉,少数偏平。
6.治小儿感冒类中成药
1)中成药方中多使用寒凉性中药
2)中成药方中常酌加祛痰止咳药
3)中成药方中要酌加消食导滞药
4)中成药方中常酌加安神镇惊药
7.含西药成分的治感冒类中成药
目的-为了增强中成药的疗效

六、合理应用治感冒类中成药  (重点)
(一)熟悉成药,做到三知
1.知方:了解成药的处方组成
2.知药:了解各药的炮制、药性特点、功效及用量
3.知能:了解处方的整体总体性能特点
(二)认准病证,做到三辩
1.辩病:辨别患者所患病证
2.辩证:辨别所患病证属何种类型
3.辩变化:辨别病证的变化
(三)掌握用法,做到三准
1.选准:选药要准确无误
2.法准: 熟悉各类中成药的用法及使用注意
3.量准: 指中成药的使用量要准确无误
(四)灵活变通,做到三参
1.参人-因人制宜
2.参地-因地制宜
3.参时-因时制宜
客舍青柳 发表于 2013-5-3 14: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客舍青柳 发表于 2013-5-3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朝药王孙思邈 发表于 2015-5-7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年也得参加继续教育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上阳光 发表于 2016-8-10 16: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基础,学了还是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5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