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772|回复: 1

[养生常识] 《黃帝內經》與時令養生

[复制链接]
莜幽/moon 发表于 2012-9-5 15: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黃帝內經》與時令養生  1/28/2010  


    己醜年的冬天是極其寒冷的。有人說30年一遇,也有人說60年一遇。按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有關氣候的論述分析,上述兩種說法都對。此類寒冷會發生在己醜年和己未年,兩者相隔30年。

    中醫時令源于《黃帝內經》
    按《黃帝內經》的論述,一年有六步主氣(地氣),由大寒開始,到來年的大寒結束,每步氣60天。

    初之氣名為“厥陰風木”,由大寒至春分;二之氣名為“少陰君火”,由春分至小滿;三之氣名為“少陽相火”,由小滿至大暑;四之氣名為“太陰濕土”,由大暑至秋分;五之氣名為“陽明燥金”,由秋分至小雪;終之氣名為“太陽寒水”,由小雪至大寒。

    己醜年終之氣是“冬行冬令”,即主氣(地氣)和客氣(天氣)皆為“太陽寒水”。在五行之中“土”主濕,“水”主寒,濕寒相加,必多寒冷和雨雪。

    時令養生是《黃帝內經》的重要內容。書中稱:五日為候,三候稱為氣(1個節氣15天),六氣稱為時(6個節氣90天為1個季節),四時稱為歲。一年四時,各隨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別當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隨時間變化而遞相承襲,各有當旺之時,到一年終結時,再開始從頭迴圈。一年分立四時,四時分佈節氣,逐步推移,如環無端。節氣再分候,也是這樣推移下去。所以說,“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好醫生應該瞭解氣候對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己醜年時令分析及影響
    2009年的己醜年,初之氣天氣、地氣皆為“厥陰風木”,使木氣過旺。肝屬木,藏血,應春天。己醜年的春季氣候易對人產生肝氣亢進的影響。緊接著二之氣天氣和地氣皆為“少陰君火”,使火氣過旺。心屬火,主血脈,應夏天。少陰經包括足少陰腎經和手少陰心經。木生火,己醜年開春木氣過旺,過渡到夏初又逢心火過旺和腎陰虛火旺。肝藏血,肝腎同源,心主血脈。氣候促使人“血熱”,暴發了世界性的“甲型H1N1流感”。《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在論述醜、未年時寫道:“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這段話講的是:二之氣主客氣相同,故火得氣化之正,萬物因而生化,人們也感到氣候平和,這種氣候易引起溫熱與疫癘大行,遠近患者的病大致相同。濕與熱氣相遇,雨水乃按時降下。

    2009年的“甲流”的特點是體表溫度過高。在此間運用中醫的涼血之法,並囑患者吃偏涼性的食物,均在短期退燒,應驗了《黃帝內經》的論述。與2009年相隔6年的2003年癸未(羊)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非典”疫情。所不同的是癸未年(2003年)的統運是火運不及,即統領全年的火運不足,水克火,火運不足相對水必盛,水主寒,所以當時的“非典”症狀是體表高熱而心裡冷(“心屬火”)。


    起居飲食需因時令
    歷史上醜、未年多發生疫情,為什麼2003年和2009年會加重?這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網路和電視的迅速普及,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夜裡11點以後,甚至淩晨1~3時睡覺成為眾多人的選擇。這種方式違背了自然規律。《黃帝內經》講:一年四季陽氣的變化分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種狀態,即春天陽氣生髮,如同種子發芽;夏天陽氣成長,如同稻穀長大;秋天陽氣收斂,如同稻穀濃縮為種子;冬天陽氣主藏,如同北方的落葉樹,陽氣深藏根部,免遭寒冷的侵襲,休養生息,為來年春天的生髮做好準備。

    《黃帝內經》認為:一年分四季,一天也分四季,以北京時間(下同)計算,淩晨3時立春,6時春分;9時立夏,12時夏至;15時立秋,18時秋分;21時立冬,24時冬至。21時是一天的“立冬”,冬季萬物閉藏。人“立冬”入眠與自然和諧,才有利於提高免疫力;早5點“驚蟄”,在這8小時的時間段睡眠,人能和諧自然,相悖則會有害。《黃帝內經》講:無春即無夏。沒有陽氣的生髮,就不會有陽氣的成長,如同種子沒有發芽談不上成長一樣。

    除起居之外,和諧自然的飲食同樣重要。2009年(己醜年)有三步氣,對人健康影響較大。

    大暑至秋分(西曆7月23日~9月23日)主氣是“太陰濕土”。這60天中包括了農曆六月,六月為“長夏”,主濕。加上2009年的統運是“土運”,土主濕。脾主肉,喜燥惡濕。年運濕、地氣濕、長夏濕,三濕合一影響了脾主肉的功能。此時的客氣是少陽相火,“心屬火”,“火炎上”,故發病往往在心肺。脾主肉,心肺的肌肉也包括其中。所以,在7月23日~9月23日之間,因心肺衰竭而死亡的老年人較多。此種氣候下的飲食應避免生冷和下氣的食物,如冷飲、涼拌菜、蘿蔔(蘿蔔下氣)等。反而要吃些辛辣(辣祛濕、補氣)和溫補的食物。

    秋分至小雪(西曆9月23日~11月22日)主氣和客氣皆為“陽明燥金”。金克木。己醜年統運是土運(不及),木氣相對偏盛;木與金對抗而無緩衝。強木遇強金,木必受傷。肝屬木,主筋,主藏血,血管的管壁也屬筋的範疇。因而那段時間心梗、腦梗之症較多。此種氣候下,應忌吃辛辣溫補之物,如辣椒、人參、黃芪等;反而要吃下氣之物,如蘿蔔等,以引過盛木氣下行,避免金氣太過的傷害。

    小雪至大寒(西曆2009年11月22日~2010年1月20日)主氣和客氣皆為“太陽寒水”。己醜年統運是土運(不及),人的脾胃偏弱;終之氣天氣、地氣皆為寒水,脾胃畏濕寒。在脾胃十分虛弱的情況下,應忌吃生冷食物。例如:水果不宜生吃,生吃會引起胃隱痛且感陰涼,重則會胃寒,發生絞痛、腹瀉等症;水果可蒸熱或煮熱吃。這種奇特的現象30年發生一次,即六十甲子中的己醜年和己未年。己醜年、己未年土運不及,使人的脾胃虛弱,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肉,脾氣虛弱導致主肉氣不足,而人體除骨頭之外,包括腦髓、骨髓和十一臟腑乃至筋脈都屬肉的範疇。所以,脾氣不足實際上導致了人體整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在此期間,恰當地選擇食物種類,均有效地避免了特殊氣候對人帶來的不利影響。


    連結:《黃帝內經》談四季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閡瘧,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极性 +24 收起 理由
天天布衣 + 18 很给力!
jxndhsyd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易娟yiyi 发表于 2012-9-5 16: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咱能用简体字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3 收起 理由
jxndhsyd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7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