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2132|回复: 14

[中医药杂谈] [中医文化]----中医科普-----中医的阴阳虚实

[复制链接]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经常讲的就是阴阳虚实,这四样东西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的所有的病症。就是阴虚,阴实,阳虚,阳实。
  
  
  人们常说中医治病很慢,西医治病很快。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医几千年来是中国人唯一的医学和医术,那么古人生急病生重病的时候怎么办?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在的中医基本上都放弃了阴实、阳虚、阳实这三样病症,而退守在阴虚这个狭窄的地盘。事实上,一般中医学院教的中医也基本上是属于阴虚派的中医。
  
  
  阴虚就是身体的基本物质匮乏,消耗性的疾病。有这种病的人,身体基本上都正常(用西医的检测),但是人体却是觉得很不舒服,自己心里觉得总是不对劲。阴虚的典型例子就是妇女更年期或者大病过后的恢复期。特征是身体消瘦,疲惫,持续发低热。中医对阴虚的治法就是滋阴清热,用的药都是麦冬,天冬,生地,熟地,石斛,黄精,花粉,党参之类的,用上去都很安全,病人喝药下去也会觉得有所缓解。更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这是消耗性的疾病,病理上的特征是恢复缓慢,病人需要比较长期持续的用药,所以对中医来说这是一个安全稳妥的保持生意的好路数。所以只要病人是阴虚的毛病,治起来必定会比较缓慢,但是能够持续稳步的见好。
  
  
  那么其他的三样病呢?阴实,阳虚,阳实呢?这三样病都是属于急症和重症。这些病中医现在不治了,那找谁治?答案就是现在的人都去找西医治了。
  
  
  先说阴实,阴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癌症,恶性肿瘤。阴就是有形之物,阳就是能量和热量。身体里长了一块东西,身体总是怕冷手脚冰凉,新陈代谢缓慢,精神总是萎靡不振,这不是阴实是什么?癌症肿瘤如果不去医院手术化疗放疗,病人就好象和全世界过不去一样,所以阴实的病都在西医那里看着。阴实也不仅仅是癌症肿瘤,比如说,经痛,或输卵管堵塞也是阴实。经痛往往喝点热水下去就能缓解,输卵管堵塞往往用个桂枝茯苓丸之类的就能疏通,见效都很快。
  
  
  再说阳实,阳实也是急症,虽然不一定是重症。但是必定是要往医院急诊室里赶的那种急症。阳实的典型例子就是阑尾炎或者发高烧。比如说,很多人或者小孩子,肠胃比较差的那种,得了比较明显的大柴胡汤证或小柴胡汤证,特征就是肚子痛,呕吐,发烧,那么这些病症看起来是很吓人的,所以家长一急起来就六神无主,六神无主就条件反射的往医院赶。这些病其实中医最容易治,都在两三剂之内就能解决问题。比如说,阑尾炎,脓未破的时候,大黄牡丹皮汤,脓破了后,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汤。这些药都是一两剂就见效。小孩子或成人发高烧,白虎汤,大承气汤,或大青龙汤,都是一两剂之内就见效。这些病也不能开太多的药,因为这些药方都是治急病的,不是长期慢慢调养的。病情一过,这些药方就不能再用。但是这些病用的药都是那些听起来很吓人的药,比如说石膏,大黄,芒硝,甘遂之类的,阴虚派中医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说阳虚,阳虚听起来似乎也是中医经常治的病,比如说壮阳补肾之类的鹿尾巴海狗肾,紫河车,鹿茸,人参等等,可惜这些东西都不是经方里有记载的,大多数都是中医用来增加营业额的工具。比如说,我知道韩国人的中医(姑且称他们为阳虚派中医)就特别喜欢用这些东西,因为一用上这些东西,收费就可以抬得很高很高。几百上千是很经常的事。我不是说用这些东西就绝对没有必要,但是用这些贵重药物很多时候都是属于长期调养的范畴,不能够拿来治急病。
  
  真正阳虚的病是很急的,人临死之前的状态就是阳虚到极点,血压直线下降,出冷汗,大小便失禁。这种急病如果用人参还可以有点效果,但仍然不是最好的治法。如果再用鹿茸鹿尾巴海狗肾等等就等于缘木求鱼了。阳虚的急症一定要用附子,而且还要用生附子,也就是四逆汤之类的药方。用生附子的四逆汤我用过不少,效果比起西医的强心针还要好很多,而且效果持续不会反复。但是病情到了这么急的地步,阴虚派中医还敢用药吗?恐怕也很难,至少病人这一关就很难过(除非是用在自己人身上)。如果是在医院里不治的,那么病人一般都会接受结果,但如果是中医手里不治的,那病人怎么反应就很难说了。
  
  所以说,中医效果比较慢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治阴虚。阴虚本身的特点就是见效慢时间长。西医治病比较快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西医治的是阴实,阳虚,和阳实。这三种病本身的特点就是变化快或者见效快。.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阴证和阴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阴证和阴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特色文化,它对于我国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起着不可逾越的重要作用。今天小编就带你一同去探寻我国中医文化的巨大特色:调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陈者,列也。这里可引申为等比、相等的意思。陈阴阳,即使阴阳相等,各无偏胜。这里所说的阴阳相等、各无偏胜,亦即阴阳调和之意。而阴阳调和,即可达到人体筋脉和顺,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正气运行如常。由引看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协调是多么重要。人体阴阳二气处在平衡协调状态,不仅可使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因而疾病的治疗,就必须从阴阳变化这个根本上认识和处理。这里的本,即根本,就是指阴阳。因为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阴阳的失调,所以治疗疾病,就必须探求病变的根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夫人一身,不外阴阳气血,与流通焉耳。如阴阳得其平,则疾不生。”这里的疾不生,是指不生病,而人体不病的关键又在于“阴阳得其平”,平,即阴阳平和,不偏胜不偏衰。《国医指南·阴阳之义》也指出:“凡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也。病之起也,亦不外乎阴阳二字,和则生,不和则病。”这段原文更进一步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阴阳失去相对动态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偏盛偏衰,是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它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所以,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关键是要掌握辨证论治。

  中医学有多种辨证方法,如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但无论哪种辨证方法,都要用阴阳加以概括和分析,临床最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而阴阳又是八纲之总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对于一个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它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四诊的方法辨别证候的属阴、属阳。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

  温馨提示: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以平为期”的宗旨。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特色文化,它对于我国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起着不可逾越的重要作用。今天小编就带你一同去探寻我国中医文化的巨大特色:调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陈者,列也。这里可引申为等比、相等的意思。陈阴阳,即使阴阳相等,各无偏胜。这里所说的阴阳相等、各无偏胜,亦即阴阳调和之意。而阴阳调和,即可达到人体筋脉和顺,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正气运行如常。由引看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协调是多么重要。人体阴阳二气处在平衡协调状态,不仅可使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因而疾病的治疗,就必须从阴阳变化这个根本上认识和处理。这里的本,即根本,就是指阴阳。因为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阴阳的失调,所以治疗疾病,就必须探求病变的根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夫人一身,不外阴阳气血,与流通焉耳。如阴阳得其平,则疾不生。”这里的疾不生,是指不生病,而人体不病的关键又在于“阴阳得其平”,平,即阴阳平和,不偏胜不偏衰。《国医指南·阴阳之义》也指出:“凡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也。病之起也,亦不外乎阴阳二字,和则生,不和则病。”这段原文更进一步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阴阳失去相对动态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偏盛偏衰,是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它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所以,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关键是要掌握辨证论治。

  中医学有多种辨证方法,如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但无论哪种辨证方法,都要用阴阳加以概括和分析,临床最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而阴阳又是八纲之总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对于一个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它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四诊的方法辨别证候的属阴、属阳。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

  温馨提示: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以平为期”的宗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天布衣 发表于 2012-11-4 1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观察、归纳的总结。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

  解剖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生理方面:分析人体的生理机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代表着物质的储藏,是阳气能量的来源;阳代表机能活动,起着卫外而固守阴精的作用。

  病理方面:阐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如《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等。

  诊断方面:对病症属性归类的总纲,把阳证与阴证作为总的鑑别要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方面:确定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等。

  此外,药物的性能、针灸的手法等,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临床上,就须注意证之阴阳与治之阴阳的关系。

  综上说明,阴阳既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总结临床经验的工具。但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根据一些直觉的体验对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作粗略的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ushaokang 发表于 2012-11-4 13: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现在也有很多扶阳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68895693 发表于 2012-11-4 15: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缺真正懂中医的,学校里培养不出真正中医大师,全部充斥西医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陽 发表于 2012-11-4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学如何把脉哦,但现在的医学院很难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陽 发表于 2012-11-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学如何把脉哦,但现在的医学院很难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陽 发表于 2012-11-4 16: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学如何把脉哦,但现在的医学院很难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陽 发表于 2012-11-4 16: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学如何把脉哦,但现在的医学院很难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ulin0071 发表于 2012-11-4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普及的好多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祥喜 发表于 2014-7-11 1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老虎、山白芷、天台乌祛寒散瘀;千斤拔、豆豉羌温经;鸡血藤、独脚球、益母草养血调经,兼能补虚,用于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而致月经不调者,有效。谁知道这个偏方的剂量是多少啊?,我QQ 690281732,电话3324807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7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