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5010|回复: 4

[考试资料] 执业药师(中药)中药学每天一练:天天更新中...

   关闭 [复制链接]
guanxiaoyong 发表于 2013-5-26 07: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anxiaoyong 于 2013-5-27 10:51 编辑

                                                                 执药----中药学


总论 第一章《历年本草代表简介》
  
一、最佳选择题
1、《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
A.陶弘景
B.李时珍
C.唐慎微
D.张景岳
E.赵学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2、《证类本草》作者是
A.唐慎微
B.张仲景
C.陶弘景
D.李时珍
E.苏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3、《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
A.魏朝
B.汉朝
C.隋唐朝
D.宋朝
E.元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4、《本草经集注》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
A.隋朝
B.唐朝
C.宋元时期
D.魏晋南北朝
E.汉朝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5、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的是
A.《伤寒论》
B.《内经》
C.《证类本草》
D.《嘉佑本草》
E.《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
A.565种
B.265种
C.365种
D.335种
E.635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
A.921种
B.730种
C.716种
D.850种
E.365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创本草新增药物之冠,载药为921种,新增药就有716种。《本草经集注》730种,《新修本草》850种,《神农本草经》365种。建议:应注意区别本草著作的载药数与新增药味数。
8、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但作为首创该种分类法的是《本草经集注》。
9、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神农本草经》365种,《本草纲目拾遗》921种,《本草纲目》1892种,《新修本草》850种,《证类本草》1746种。
10、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本草纲目拾遗》
E.《证类本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编著,其全面系统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11、《本单纲目拾遗》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
A.明朝
B.宋代
C.清代
D.元朝
E.唐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12、明代本草代表作是
A.《图经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经》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1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哪个时期的本草代表作
A.唐朝
B.汉朝
C.隋朝
D.宋金元朝
E.魏晋南北朝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嘉佑本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15、《本草经集注》作者是
A.陶弘景
B.苏敬
C.张元素
D.张仲景
E.赵学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16、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配伍选择题
1、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赵学敏所著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的作者。
清?赵学敏撰著了《本草纲目拾遗》,其对本草纲目进行了补充、修正,注意二者的区别;唐代,国家指派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编修,由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了《新修本草》。
<2>、苏敬等人编撰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的作者。
清?赵学敏撰著了《本草纲目拾遗》,其对本草纲目进行了补充、修正,注意二者的区别;唐代,国家指派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编修,由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了《新修本草》。
2、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李时珍所著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的作者。
明?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是划时代巨著;梁代?陶弘景撰著的是《本草经集注》;宋?唐慎微撰著了《证类本草》。
<2>、陶弘景所著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的作者。
明?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是划时代巨著;梁代?陶弘景撰著的是《本草经集注》;宋?唐慎微撰著了《证类本草》。
<3>、唐慎微所著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的作者。
明?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是划时代巨著;梁代?陶弘景撰著的是《本草经集注》;宋?唐慎微撰著了《证类本草》。
3、A.《新修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纲目拾遗》
E.《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4、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经集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载药921种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2>、载药1746种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3>、载药730种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4>、载药850种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5、A.陶弘景
B.李时珍
C.唐慎微
D.苏颂
E.赵学敏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证类本草》作者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2>、《本草纲目拾遗》作者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3>、《本草经集注》作者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4>、《图经本草》作者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6、A.隋唐朝
B.魏晋南北朝
C.清代
D.明代
E.宋金元朝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本草纲目拾遗》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2>、《本草纲目》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哪个时期的本草代表作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4>、《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三、多项选择题
1、《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A.载药1746种
B.宋金元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
C.作者赵学敏
D.作者唐慎微
E.载药659种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该题针对“历年本草代表作简介”知识点进行考核】
2、《本草纲目拾遗》
A.广泛收集民间草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B.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C.作者赵学敏
D.明代本草代表作
E.清代本草代表作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3、《本草经集注》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魏晋南北朝朝代的代表作
C.载药730
D.作者陶弘景
E.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4、《本草纲目》
A.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为世界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D.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E.作者李时珍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5、《神农本草经》
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D.载药365种
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题针对“历年本草代表作简介”知识点进行考核】
6、《新修本草》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C.载药1746种
D.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E.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极性 +13 收起 理由
DHPZY + 10 赞一个!
与众不同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guanxiaoyong 发表于 2013-5-28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论 第三章《中药功效与主治》

一、最佳选择题
1、对应气病辨证的有( )
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B.补虚、泻实
C.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
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
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对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
【该题针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2、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等
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B.补虚、泻实
C.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
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如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对应七情的有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对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对应外伤的有生肌、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等。
【该题针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3、对应寒热辨证的有( )
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B.补虚、泻实
C.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
E.润燥、清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如对应表里辨证的有解表、发表、温里、攻里等;对应寒热辨证的有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对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泻实等;对应阴阳辨证的有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等。
【该题针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4、高级功效,是指( )
A.以分析、归纳、推理、概括为基础,应用中医药理论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B.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C.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D.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
E.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高级功效,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其表述用语,成熟精炼,简明扼要。
【该题针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5、功效是指( )
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B.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
C.中药防治、强身健体。
D.中药防治。
E.强身健体的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其有高级与初级之别。
【该题针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最佳选择题
1、既属于中医辨证学分类,又属于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内容是
A.止咳平喘
B.和解少阳
C.清气分热
D.清暑除湿
E.降血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考点为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有依据中医辨证学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有按中医治疗学进行分类,其具有相对性。中医辨证学分类中有针对六淫、七情等病因进行辨证分类的功效,如清热、清暑、除湿等;按照中医治疗学中对因功效分类,也含清热、清暑、除湿等功效。故D在两种分类中均含有。
2、降血糖属于
A.对因功效
B.对病证功效
C.对现代病症功效
D.对症功效
E.脏腑辨证功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为中药功效分类。
降血糖是指能降低现代医学糖尿病高血糖之症的一种治疗功效。
3、对因功效不包括
A.祛风
B.除湿
C.杀虫
D.清热
E.平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考点为中药功效分类。
祛风、除湿、杀虫、清热分别指消除风邪、湿邪、虫邪、热邪等病因的治疗功效,其属于对因功效,平喘是改善喘息症状的治疗功效,属于对症功效,故选E。
4、中药功效是指
A.中药的作用趋向
B.中药的作用部位
C.中药的安全程度
D.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保健作用
E.中药作用性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考点为中药功效含义。
其中A指中药升降浮沉;B指中药归经;C指中药毒性,D即是中药功效的含义,E是中药性能。故正确答案为D。
5、下列哪项属于症状类主治病证
A.跌打损伤
B.口疮
C.肠痈
D.耳聋
E.疟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
6、下列哪项属于证名类主治病证
A.毒蛇咬伤
B.热淋
C.口臭
D.肺痈
E.耳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证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
7、下列哪项属于病名类主治病证
A.疟疾
B.风热表证
C.惊悸
D.热哮
E.耳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病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
8、下列哪项不属于对病证功效
A.截疟
B.蚀疣
C.滋阴
D.祛风湿
E.通鼻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它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9、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因功效
A.安神
B.开窍
C.泻下
D.平喘
E.理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其中,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
10、下列属于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的是
A.补中气
B.泻实
C.醒神
D.凉血解毒
E.开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如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
11、下列属于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的是
A.平肝息风
B.散表热
C.清中焦湿热
D.透营转气
E.补中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等。
12、下列属于针对六经辨证的功效的是
A.清气分热
B.补脾胃之气
C.和解少阳
D.清利下焦湿热
E.疏散风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降厥阴经上逆之寒气等。
13、下列属于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的是
A.敛疮
B.发表
C.升脾阳
D.疏散风热
E.和解少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对应心脏的有养心、清心、泻心火、补心血、通心脉等;对应肺脏的有宣肺、温肺、清肺、润肺、敛肺、降肺气等;对应大肠的有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等;对应脾脏的有补脾、健脾、温脾、运脾、清脾热、补脾气、升脾阳等;对应胃腑的有温胃、健胃、养胃、开胃、泻胃火、降逆止呕等;对应肝脏的有疏肝、清肝、养肝、暖肝、泻肝火、平肝、潜阳、养肝阴(血)、息肝风等;对应胆腑的有利胆、清胆、温胆、利胆排石等;对应肾脏的有温肾、补肾、益肾、固肾、滋肾阴、补心气、助肾阳、暖肾气、补肾纳气、益肾填精等;对应膀胱腑的有清利膀胱湿热、散膀胱冷气等;对应三焦、脑腑、女子胞的有通利三焦、健脑、醒脑、暖宫等。
14、下列属于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的是
A.温里
B.化饮
C.解郁
D.暖宫
E.敛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对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
15、下列哪一项属于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
A.化饮
B.行气
C.醒神
D.补心血
E.补肾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如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对应七情的有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对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对应外伤的有生肌、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等。
16、下列哪一项属于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
A.补虚
B.定惊
C.安神
D.养心
E.醒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如对应表里辨证的有解表、发表、温里、攻里等;对应寒热辨证的有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对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泻实等;对应阴阳辨证的有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等。
17、下列哪一项属于初级功效的表述
A.补肾
B.行气
C.治瘘
D.排石
E.通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药功效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结构构成的词组。其中,对初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已心痛”,“已疥”,“截疟”,“治瘘”,“治皮胀”,“主寒热、疝瘕、头风、目黄、耳聋”,“延年”等。
18、下列哪一项属于高级功效的表述
A.截疟
B.平肝
C.延年
D.治皮胀
E.疝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高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脏器(如心、肺、脾、肾、肝、胃、小肠、胆、皮肤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阴、阳、气、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产物或反应(如痰浊、瘀血、疼痛、结石)等名称构成的词组。如清热、燥湿、散风寒、祛风湿,平肝、补肝、补肾、清肺,补气、生津、行气、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泻火、化瘀、排石等。

三、配伍选择题
1、A.清营转气
B.温中补中
C.涩精止遗
D.和解少阳
E.补气生津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属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清营转气是指药物清解营分热证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认知(A);温中补中是指药物改善中焦虚寒证和中气不足之证的治疗功效,以中医三焦辨证为依据认知(B);涩精止遗是指药物改善遗精、遗尿症状的治药物针对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证而发挥的治疗功效,其依据六经辨证认知(D);而补气生津是指药物针对气虚津亏证加以改善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气血津液辨证为依据(E)。
<2>、属于三焦辨证的功效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清营转气是指药物清解营分热证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认知(A);温中补中是指药物改善中焦虚寒证和中气不足之证的治疗功效,以中医三焦辨证为依据认知(B);涩精止遗是指药物改善遗精、遗尿症状的治药物针对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证而发挥的治疗功效,其依据六经辨证认知(D);而补气生津是指药物针对气虚津亏证加以改善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气血津液辨证为依据(E)。
<3>、属于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清营转气是指药物清解营分热证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认知(A);温中补中是指药物改善中焦虚寒证和中气不足之证的治疗功效,以中医三焦辨证为依据认知(B);涩精止遗是指药物改善遗精、遗尿症状的治药物针对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证而发挥的治疗功效,其依据六经辨证认知(D);而补气生津是指药物针对气虚津亏证加以改善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气血津液辨证为依据(E)。
<4>、属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清营转气是指药物清解营分热证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认知(A);温中补中是指药物改善中焦虚寒证和中气不足之证的治疗功效,以中医三焦辨证为依据认知(B);涩精止遗是指药物改善遗精、遗尿症状的治药物针对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证而发挥的治疗功效,其依据六经辨证认知(D);而补气生津是指药物针对气虚津亏证加以改善的治疗功效,其以中医气血津液辨证为依据(E)。

四、多项选择题
1、对症功效包括
A.止痒
B.止咳
C.散寒
D.止痉
E.止汗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止痒、止咳、止痉、止汗分别针对瘙痒、咳嗽、痉挛、多汗等疾病症状加以改善的治疗作用,属于对症功效。散寒是针对寒邪病因加以消除的治疗作用,属于对因功效。
2、按照中医治疗学,功效可分为
A.对证功效
B.对因功效
C.对症功效
D.对气血津液辨证功效
E.对现代病症功效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有依据中医辨证学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有按中医治疗学进行分类的。依据中医辨证学分类,主要有针对八纲、脏腑、经络与六经、气血津液、卫气营血、三焦、病因等辨证方法进行分类;按照中医治疗学,可将功效分为对因功效、对病证功效、对症功效、对现代病症功效等几个方面。故上述除D外,其余全部属于中医治疗学功效。
3、属于对因功效的内容是
A.化痰
B.止痢
C.散寒
D.化瘀
E.排脓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中药功效分类。
其中止痢是针对泻痢症状加以改善的治疗作用,属于对症功效;其余化痰、散寒、化瘀、排脓分别是针对痰饮、寒邪、瘀血、脓液等病因或病理产物加以消除的治疗作用,属于对因功效。
4、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
A.扶正祛邪
B.消除病因
C.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D.合理运用四气五味
E.合理运用升降浮沉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uanxiaoyong 发表于 2013-5-27 1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论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一、最佳选择题
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A.炮制和配伍
B.药物的效用
C.药物的性味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药物的气味厚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②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咸味药的功效包括
A.活血破瘀
B.利水通淋
C.泻下通肠
D.养阴润燥
E.理气散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清泄的含义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药性的确定是以什么为依据
A.用药反应
B.药物的形状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质地
E.药物的滋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5、四气是指
A.药物具有升降浮沉四种药性
B.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C.药物具有阴阳虚实四种药性
D.药物具有心气、脾气、肺气、肝气的四种药性
E.药物具有营、卫、气、血的四种药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
A.升降浮沉
B.有毒无毒
C.四气
D.五味
E.归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药性理论中,归经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
7、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
A.鹤草芽
B.胖大海
C.天花粉
D.蔓荆子
E.马齿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升降浮沉所示效应。
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而有升浮之性;又能清泄火热,润肠通便而有沉降之性。
8、不属于沉降性所示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升降浮沉所示效应。
沉降性所示效应是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收敛固涩等;而涌吐开窍则是升浮性所示效应。
9、不属于温热药所示的效应是
A.温里散寒
B.回阳救逆
C.补火助阳
D.温经通络
E.凉血解热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四气所示效应。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属于温热药物所示效应;而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则属于寒凉性药物所示效应。除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外,还以多项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出现。
10、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药物的气味厚薄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11、指出下列错误的
A.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B.药即“毒”,“毒”即药
C.未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无毒
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
E.人参大量亦无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12、下列哪项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病人性别
B.整体是否有毒
C.个体差异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剂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
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
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13、找出下列句子中错误的
A.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B.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C.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D.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E.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
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
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14、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的情绪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15、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
A.“毒”指药物的偏性
B.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C.药物的偏性能治疗疾病,而不毒害人体
D.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
E.毒性反应因过用而致,对人体危害较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16、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
A.归经,指药物作用的归属
B.脏象学说是归经的理论基础
C.药物疗效是归经的确定依据
D.药物特性是归经的确定依据
E.经络学说不是归经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理论基础:
1.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即可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等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即云其归心经。
2.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表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外客此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等等。
17、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芒硝、天花粉主升浮
B.桂枝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
D.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
E.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18、指出下列正确的
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B.气味薄者主沉降
C.苏叶、银花主沉降
D.气味厚者主升浮
E.熟地、大黄主升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自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19、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桑叶、天花粉主升浮
B.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是药物的质地轻重
C.凡花叶类及质轻者多主升浮
D.果实及质重的矿物贝类药物多主沉降
E.苏子、枳实主沉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20、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A.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B.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反
C.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D.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同
E.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1、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C.用药反应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特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自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上述四点依据,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合参。特别是前三点,绝不能一途而取,必须合参并结合临床疗效,才能准确判定其性属升浮还是沉降。此外,有不少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既具升浮之性而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又具沉降之性而清泄火热、润肠通便。有的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如鹤草芽能杀虫,升降难定。
22、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3、下列哪种说法有错
A.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B.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C.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D.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E.气偏于定能,味偏于定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性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黄芪与石斛虽均味甘而能补虚,但黄芪性温而善补气升阳,石斛性微寒则善清热养阴。
24、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酸属阳,咸、苦、淡属阴
B.辛、甘、咸属阳,酸、苦、淡属阴
C.辛、淡、咸属阳,酸、苦、甘属阴
D.辛、酸、成属阳,甘、苦、淡属阴
E.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25、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辛味药大多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B.涩味与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C.坚阴,即坚厚肠胃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淡味药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26、咸味药的功效包括
A.软坚散结
B.清热利湿
C.收敛固涩
D.缓急止痛
E.行气消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27、降泄的含义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E.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28、通泄的含义
A.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29、苦燥的含义
A.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B.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0、苦泄的含义包括
A.通泄
B.引气
C.渗泄
D.泄漏
E.散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1、苦坚的含义包括
A.清热解毒
B.活血祛瘀
C.利水消肿
D.泻肺平喘
E.泻火存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2、苦的效用包括
A.能收
B.能行
C.能坚
D.能利
E.能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3、指出下列不宜用酸味药收敛之性治疗的是
A.大汗虚脱
B.遗精、滑泄
C.外感表虚汗出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34、关于酸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善治热毒泻痢初期
B.能生津安蛔
C.邪未尽时慎用
D.能收能涩
E.能收敛邪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35、酸的作用有
A.解表散寒
B.活血行气
C.清热利湿
D.平肝息风
E.收敛固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36、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补虚
B.和中
C.缓急
D.调和药性
E.活血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7、甘的作用有
A.泻下通肠
B.收敛同涩
C.行气活血
D.补虚、缓急
E.发散解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8、关于辛味药,要注意
A.多耗气伤阴
B.多收敛邪气
C.多腻膈碍胃
D.大伤元气
E.气滞血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39、辛的作用有
A.缓急、和中
B.软坚散结
C.行气活血
D.养阴生津
E.收敛止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40、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
D.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41、关于五味,下列哪是错误的
A.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E.药味即药物的滋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42、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B.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
D.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43、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寒凉性应用不当,有伤阳助寒之弊
B.温热性应用不当,有伤阴助火之害
C.石膏属凉性药物
D.温热属阳
E.寒凉属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44、药性的确定以什么为基准
A.药物的气味
B.药物的质地
C.病证寒热
D.药物的形状
E.药物的滋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45、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不包括
A.中药的四气
B.中药的五味
C.中药的升降浮沉
D.中药的疏密
E.中药的归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46、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中药的性状是指中药的形状、颜色、滋味、质地等
B.中药的性状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C.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中药的性能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E.中药的性状即中药的性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47、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
A.中药的偏性
B.中药的药性
C.中药的副作用
D.中药的毒性反应
E.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48、中药的作用是指
A中药的治疗效用
A.中药的治疗效用
B.中药的功效
C.中药的不良反应
D.中药的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
E.中药的药性理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49、中药的性能是指
A.中药的功效
B.中药的性状
C.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中药的基本作用
E.中药的四气五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二、配伍选择题
1、A.姜炒
B.蜜炙
C.醋炒
D.酒炒
E.盐炒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收敛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2>、发散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3>、下行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4>、上升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2、A.五味子
B.乌贼骨
C.山茱萸
D.木瓜
E.芡实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味酸,治吐泻转筋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五味子: 酸,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贼骨:咸,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山茱萸: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又治妇女崩漏、月经过多,以及体虚欲脱、虚汗不止。
  木瓜:酸,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芡实:甘、涩,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酸味药有三个,只有山茱萸最符合题意。
<2>、味酸,治大汗虚脱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五味子: 酸,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贼骨:咸,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山茱萸: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又治妇女崩漏、月经过多,以及体虚欲脱、虚汗不止。
  木瓜:酸,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芡实:甘、涩,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酸味药有三个,只有山茱萸最符合题意。
<3>、味酸,治自汗、盗汗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五味子: 酸,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贼骨:咸,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山茱萸: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又治妇女崩漏、月经过多,以及体虚欲脱、虚汗不止。
  木瓜:酸,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芡实:甘、涩,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酸味药有三个,只有山茱萸最符合题意。
<4>、味酸,治五更泄泻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五味子: 酸,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贼骨:咸,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山茱萸: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又治妇女崩漏、月经过多,以及体虚欲脱、虚汗不止。
  木瓜:酸,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芡实:甘、涩,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酸味药有三个,只有山茱萸最符合题意。
3、A.伤阳
B.腻膈
C.敛邪
D.伤津
E.耗气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酸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2>、苦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3>、辛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4、A.渗利
B.活血
C.燥湿
D.软坚
E.和中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辛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2>、咸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3>、甘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5、A.腻膈
B.伤阴
C.伤阳
D.温里
E.清热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寒凉性药的不良作用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四气所示效用。
药性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功效,但有伤阳助寒的不良作用;而药性温热的药物,有温里散寒功效,但又有伤阴助火的不良作用。腻膈是甘味的不良作用。注意区别四气的作用与不良作用。
<2>、温热性药的不良作用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四气所示效用。
药性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功效,但有伤阳助寒的不良作用;而药性温热的药物,有温里散寒功效,但又有伤阴助火的不良作用。腻膈是甘味的不良作用。注意区别四气的作用与不良作用。
6、A.龙骨
B.赤石脂
C.乌贼骨
D.陈皮
E.茯苓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水肿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2>、滑脱诸证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乌贼骨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3>、崩漏带下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乌贼骨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4>、小便不利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7、A.清泄
B.苦坚
C.苦燥
D.辛散
E.酸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栀子味苦,能降泄清利,善导三焦之火及湿热从下而解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2>、厚肠止泻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3>、坚阴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4>、黄连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8、A.苦燥
B.通泄
C.降泄
D.苦坚
E.辛散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2>、坚厚肠胃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3>、泻火存阴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4>、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9、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淡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邪未尽者慎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2>、津伤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气虚阴亏者慎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4>、阴虚津亏者慎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10、A.甘草
B.荆芥、薄荷
C.半夏
D.白芍、甘草
E.香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令人中满气滞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2>、治疗挛急作痛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辛散表邪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4>、味辛行气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11、A.黄连
B.生姜
C.蜂蜜
D.乌梅
E.芒硝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味辛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2>、味酸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3>、味咸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4>、味甘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12、A.真热假寒
B.假热真寒
C.寒热错杂
D.反佐药
E.四气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假热真寒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2>、真热假寒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3>、寒热并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4>、用寒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13、A.寒病
B.中寒腹痛
C.热病
D.亡阳欲脱
E.气分高热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投附子、甘姜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2>、投石膏、知母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3>、.煨姜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4>、投热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14、A.四气
B.药性确定依据
C.药性确定的基准
D.寒凉不当
E.温热不当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用药反应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2>、病证寒热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3>、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
<4>、伤阴助火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四气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此时,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15、A.中药的性状
B.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C.中药相反的含义
D.中药的性能
E.中药相畏的含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医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限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2>、以人体为观察别象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3>、包括有毒无毒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4>、包括药物的轻重坚软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16、A.中药的性能
B.中药的作用
C.中药的性状
D.中药的不良反应
E.中药的质地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2>、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3>、中药的轻重,疏密,坚软等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4>、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
1、归经的理论基础
A.奇经八脉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脏象学说
E.五行学说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指出下列味同为辛,而气相异的
A.桂枝发表散寒
B.薄荷发表散热
C.附子补火助阳
D.石膏清热泻火
E.瓜萎清肺化痰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苦的效用包括
A.能涩
B.能缓
C.能坚
D.能泄
E.能燥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苦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
A.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5、温热药的作用有
A.补火
B.助阳
C.回阳
D.泻火
E.温里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的事项有
A.用量适当
B.识别过敏者
C.用药合理
D.归经多少
E.采制严格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的事项。
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用量要适当、采制要严格、用药要合理、识别过敏者;而归经多少与此无关。
7、指出下列正确的
A.砒石能作酒剂
B.药即“毒”,“毒”即药
C.山药大量亦有毒
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
E.人参大量亦有毒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
8、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
A.个体差异
B.误服毒药
C.病人家属的情绪
D.品种混乱
E.管理不当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9、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证候性质
B.药物的贮存
C.用药的环境
D.用药时间长短
E.药物的给药途径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10、找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
A.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B.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C.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D.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E.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11、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家属的情绪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12、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归心包经
B.归三焦经
C.入少阴心经
D.入厥阴肺经
E.入阳明肺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
13、归经的含义
A.药物作用的定位
B.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
C.药物对经络的选择性
D.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定位
E.药物作用在经络上的定位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14、指出下列正确的
A.桔梗开提肺气,性属升浮;白前降气祛痰,性属沉降
B.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具升浮之性
C.桂枝味辛甘,主升浮;天花粉性寒凉,主沉降
D.胖大海清泻火热,润肠通便,具沉降之性
E.药物的临床效用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15、指出下列正确的
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B.气味薄者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
D.气味厚者主沉降
E.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16、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花叶类及果实药物多主升浮
B.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的质地轻重
C.质重的矿物贝类主沉降
D.桑叶、菊花主升浮
E.磁石、石决明主沉降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
17、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人体对药物的反应
D.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E.疾病影响人体的部位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
18、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反
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同
D.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
19、关于升降浮沉,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药物作用的定位
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C.药物的归属
D.药物的寒热之性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E.人体对药物作用的阴阳盛衰的反应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
20、.影响升降浮沉转化的因素
A.配伍
B.六淫
C.七情
D.脏气
E.炮制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
21、沉降药的作用可有
A.重镇安神
B.潜阳息风
C.降逆止呕
D.收敛固涩
E.止咳平喘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22、一般升浮药的作用可有
A.发表升阳
B.重镇安神
C.祛风散寒
D.涌吐开窍
E.止咳平喘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
23、指出下面正确的
A.酒炒则升
B.姜汁炒则收敛
C.醋炒则散
D.盐水炒则下行
E.盐水炒则发散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
24、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
A.麻黄发表散寒
B.杏仁降气止咳
C.五味子敛肺止泻
D.大枣补脾益气
E.肉苁蓉补肾助阳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25、气味相同,功能相近的有
A.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
B.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
C.苦寒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连、黄芩
D.甘温药多能补气或温阳,如黄芪、锁阳
E.甘寒多能养阴或补血,如熟地、鳖甲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26、气味配合规律
A.气味均一
B.一气二味或多味
C.气味不均一
D.一味二气或多气
E.二气二味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
27、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
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
28、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咸属阳
B.酸咸淡属阴
C.辛甘淡属阳
D.酸苦咸属阴
E.甘淡咸属阳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
29、指出下列正确的
A.淡味药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B.咸味药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C.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津亏者慎用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
30、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代赭石味咸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B.木瓜、乌梅味酸,能生津安蛔
C.黄连苦寒,能泻火存阴,即坚阴之意
D.黄柏、知母味苦,能坚厚肠胃,起厚肠止泻的作用
E.半夏味辛,合硫磺治肠燥便秘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31、咸味的作用
A.行气化湿
B.活血止痛
C.软坚散结
D.缓急补虚
E.泻下通肠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
32、关于苦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苦能坚阴,如黄柏,知母即是
B.苦味药多伤津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C.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D.苦味药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者慎用
E.苦味药多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33、关于苦燥的含义
A.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B.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
34、下列哪些不属清泄的内容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
35、下列哪些属降泄的内容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
36、下列哪些不属通泄的内容
A.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37、指出下列不可用收敛之性的酸味药治疗的
A.初泻初痢
B.大汗虚脱
C.咳嗽痰多粘稠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
38、关于酸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安蛔
B.能生津
C.能降泄
D.能收、能涩
E.能收敛邪气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39、中药的性状是指
A.药物的形状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质地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40、下列哪些不是甘的作用
A.固涩
B.缓急
C.和中
D.调和药性
E.破气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
41、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调和药性
B.缓急
C.通淋
D.补虚
E.和中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42、辛味药须注意
A.多腻膈碍胃
B.多收敛邪气
C.多耗气伤阴
D.气虚阴亏者慎用
E.气滞血瘀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
43、指出下面正确的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
D.降泄燥湿的药多咸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
44、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
A.黄连味苦
B.蜂蜜味甘
C.生姜味辛
D.芒硝味酸
E.乌梅味咸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
45、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B.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
D.真热假寒者,治以热药
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
46、关于四气,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A.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B.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C.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D.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E.四气的本质只有寒热二性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47、气的临床意义
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
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
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
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
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48、寒凉药作用有
A.凉血
B.解毒
C.通阳
D.泻火
E.温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
49、研究中药性能
A.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B.包括研究药物的滋味和颜色
C.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D.包括研究药物的寒热温凉
E.包括研究药物的有毒无毒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
50、药物的质地包括
A.药材的轻重
B.药材的疏密
C.药材的坚软
D.药材的润燥
E.药材的温凉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51、中药的作用包括
A.四气五味
B.治疗效用
C.升降浮沉
D.不良反应
E.中药质地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
52、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有毒无毒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53、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能发散
B.能行气
C.能活血
D.能润燥
E.能收敛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3 收起 理由
495587802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巧克力9 发表于 2013-5-26 08: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阿莫西林颗粒 发表于 2013-5-26 07: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好 跟着楼主  天天学一章!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5-7 1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