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4433|回复: 46

[中药鉴别鉴定] [转贴]每味药都有一个故事(一)--茵陈

  [复制链接]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宁静是幸福 于 2013-12-11 09:58 编辑

茵陈
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 ,又叫“茵陈蒿”。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注:青蒿也是一味中药。我国中医药科研人员已从中提取出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的治疗疟疾药品,有很好效果,享誉国际,千万别把“国宝”当柴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极性 +24 收起 理由
pjqqin + 3 很给力!
指隙阳光 + 3 赞一个!
早蕨之舞 + 1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2-18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味药都有一个故事汇总帖(持续更新……)
http://www.yaoq.net/forum.php?mo ... &fromuid=201642
(出处: 药圈)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2-12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包得福 发表于 2013-12-12 11:21
楼主这些小故事在哪收集的呀?好喜欢看这样的小故事

谢谢你回帖,多多关注,还有的呦!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味药都有一个故事(二)--麻黄

本帖最后由 宁静是幸福 于 2013-12-11 10:00 编辑

麻黄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18 收起 理由
早蕨之舞 + 1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2: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味药都有一个故事(三)--金银花

本帖最后由 宁静是幸福 于 2013-12-11 10:02 编辑

金银花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并给她俩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叫“金花”和“银花”。金花银花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久便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俩农忙时下田帮父母干活,闲时跟母亲一起拈针绣花、织布纺纱,并自习医书和上山采药,因此深得父母和乡亲们的赞赏。

一年初夏,村子里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无一例外地发热,高热不退,浑身上下泛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谵语,随即命丧黄泉。村里的郎中均束手无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进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金花银花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外出为乡亲们求医问药。而正在这时,她们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乡亲们都好心地劝她俩不要去了,以免求医问药不成,反而没法为二老送终。姐妹俩面露难色。这时,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好孩儿!你们要尽快求得名医或好药回来,否则别回来见我们!”

金花银花含着泪花,当即收拾行李干粮准备出发。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嘱咐她俩好好求医问药,父母由乡亲们轮流照顾,不必挂念,云云。姐妹俩走遍千山万水,涉过无数激流险滩,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访遍中原名医,但名医们不是对该病一无所知,就是因路途遥远而不愿前往。一天,姐妹俩路过华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问她们为何风尘仆仆,面露难色。姐妹俩直言相告。老和尚唏嘘不已,立即手指窗外远方对她们说:“离此九十九里处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内住着一位老郎中。你们不妨前往求教。”姐妹俩闻讯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里的路程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只见草棚外围满了等候看病的村民。走进草棚里,但见一位童颜白发、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农望、闻、问、切——想必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姐妹俩上前说明缘由。老郎中沉吟:“你们乡亲患的是热毒症……”说罢,他指着一屋子等着看病的农人对姐妹俩说:“这里也流行瘟疫啊,我离不开。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树林边采集一种初夏开花,花儿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严冬不落,叫‘忍冬’的草药,它能治好你们乡亲的病。”老郎中进一步介绍说:“这药的茎缠绕树木,长达数米,向左缠绕;中间空,多分枝,颜色棕褐。它开出的花瓣为棒状弯曲,长2至3分,宽1至3分;色黄白,毛细密;偶有卵形叶状苞片;萼筒无毛,萼片被毛;花冠管状,上部五裂,裂片与冠管近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闻之清香,尝之微苦。”姐妹俩听罢,立即谢别老郎中四处采集,不久便满载而归。由于操劳过度,姐妹俩回到家乡后就病倒了。虽然如此,姐妹俩还是亲自用采来的草药煎汤给乡亲们服用。乡亲们服药后病情很快痊愈。而她俩也在父母的呵护下和乡亲们的关怀下不久病愈。为纪念姐妹俩的功绩,乡亲们便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花银花”。后来,大家便渐渐地把“金花银花”简称为“金银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味药都有一个故事(四)--白芍

本帖最后由 宁静是幸福 于 2013-12-11 10:04 编辑

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数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刚到屋里坐下又听到那女子啼哭,抬头一看还是她。他又出来看,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说:“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地无用。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华佗说:“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入药呀。”夫人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华佗又说:“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尝的。”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也不往下说了,就说:“好啦,天已经不早了,你休息吧。”华佗觉得很累,便倒下睡着了。

华夫人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处还未被发现。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来,华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夫人忙把华佗叫起来。华佗一看,赶忙拿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华佗可没办法了。夫人便说:“不妨你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嗬,可灵验啦,血立刻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好了之后连个痕迹也没有。

华佗说:“夫人多亏你提醒我,你还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药给埋没了。”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地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便将它记在《青囊经》里,给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之为白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28 收起 理由
早蕨之舞 + 2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发帖,有木有人鼓励下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qp922 发表于 2013-10-15 12: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继续努力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_so 发表于 2013-10-15 12: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爱看这样的小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潋滟问情 发表于 2013-10-15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继续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4299912 发表于 2013-10-15 14: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不错的,很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0-15 15: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zqp922 发表于 2013-10-15 12:46
不错啊,继续努力哦!!

谢谢,一起加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乙木 发表于 2013-10-15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故事,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筱依 发表于 2013-10-17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zaas9 发表于 2013-10-19 10: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真不错,学到好多知识哎。药名这样也好记多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早蕨之舞 该用户已被删除
早蕨之舞 发表于 2013-12-10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好贴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2-10 15: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版主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宁静是幸福 发表于 2013-12-12 0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你来,谢谢你的关注,还有一系列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因包得福 发表于 2013-12-12 1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些小故事在哪收集的呀?好喜欢看这样的小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9 1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