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1874|回复: 11

如何有效学习中药知识

[复制链接]
shuyusiqiu 发表于 2014-8-24 12: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若干特点。通过对《中药学》的学习, 要求学生达到: 掌握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及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的分类、气味归经、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了解中药的来源、产地、剂量等内容。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工作和使用中药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迎考执业中药师作准备。
  《中药学》对无论是从事中医中药的人士, 还是学习中药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课程,但大部分人在学习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且杂, 特别容易混, 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 要用用不上。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三点:
  
  抓重点,事半功倍
  
  1.中药基本理论中药的基本理论指的是中药的性能和应用,将中药治病的多种多样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 是学习中药的基础, 我们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 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药物的四气为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淡涩), 不仅是中药的真实滋味的反应,更是中药作用的概括, 如具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的中药为甘味。把中药作用的趋势和部位称之为升降浮沉, 根据病势趋向选择相应药物。升浮中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功用,往往作用人体的上部;沉降中药具有泻下、清热、降逆等作用, 往往作用人体的下部。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是指中药对机体的某部分的选择性的作用,而对其他部分则作用较小, 或没有作用。根据中药用于人体之后对人体的危害情况,而将中药分为有毒和无毒, 以此提醒人们使用有毒中药要特别注意, 以免发生中毒事件。
  中药的用法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依据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予以正确应用,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单味药的应用与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中药的七情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禁用药、慎用药)、饮食禁忌等内容。剂量就是用药量,影响剂量的因素很多, 有年龄、体质、病情轻重、药物作用强弱等因素。中药的用法主要是指常用汤剂的煎煮(一般煎煮法、特殊煎煮法)与应当注意事项(煎煮时间、水量、火力等)、各种药剂的服用方法(服药时间、次数等)。对中药性能和用法(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掌握中药功能和应用的基础和钥匙。
  
  2.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中药作用的高度概括, 往往集中反映了中药气味归经、应用、注意事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干姜的功效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由此可见其气味归经是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可用于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亡阳欲脱证、寒饮咳喘证;薄荷的功效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由此可见该药属辛凉解表药,可作用于肺、肝等经,常用于风热引起的感冒或温病初起, 以及由此导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半夏的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该药味辛性温, 归脾胃肺经, 用于湿痰、寒痰、胃气上逆呕吐、心下痞、结胸等证。
  
  3.中药的分类及药物大多数中药书把常用的中药分为20大类,有的大类还分成几个小类,如清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等五类,基本上把常见的病症用药的治法概括其中,可以通过中医八纲辨证来统领药物作用的分类, 如表证者可选用解表药, 虚证者可选用补益药、收涩药,里寒证者可选用温里药,里热证者可选用清热药, 里实证者可选用泻下药、消食药、驱虫药、活血药等。
  每类药物在作用上具有一定的共性,记住每类所包含的中药, 就可以掌握这些中药的主要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过功效、药名、植物、动物的特点来记药名。如补血药的组成是阿胶、何首乌、当归、桂圆肉、白芍、熟地, 可以写成: 叫乌龟扫地。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蜂蜜、大枣、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可以归纳为一黄二白三甘四参,清热凉血药有生地、玄参、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紫草,可以称为三黑三红。清化热痰药可以归纳为四海三竹二贝一蒌,温化寒痰药可以归纳为三白化半天。
  
  抓要点, 灵活应用
  
  1.抓作用的特长每个药物的作用一般可以在功效上有所反映, 但反映的一般不会很具体, 离具体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要用中药首先要知道该中药的特长并加以运用, 才能体会到中药的疗效。如生姜因具有很好的止呕作用,被称之为呕家圣药, 可以用于多种呕吐; 被称为疮家圣药 的连翘, 因具有泻火解毒、消痈散结之功, 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痈肿毒; 蒲公英是治疗乳痈、胃炎、热淋难得的佳品要药; 白头翁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大黄是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附子为回阳救逆的要药; 川芎具有很好的活血作用, 能上行脑海,下行血海,是治疗头痛的要药,但出血性头痛时禁止使用; 黄芪为补气之王;水蛭为活血之首。将中药的这些特长应用到具体的病症中,可以加深对药物作用的记忆和理解。
  
  2.抓药名所包含的作用中药的取名具有一定的规律,它往往反映了该中药的产地、性状特征、采收加工、生长特性、作用、传说等信息,对于能反映中药作用的药名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记住。
  2.1药名直接说明药物作用防风可以用于外感风邪、风疹瘙痒、风湿痹痛;升麻一方面能升脾胃阳气而举陷, 另一方面能升浮上行,疏散头面及肌表风热, 升麻还能透疹, 治麻疹透发不畅;夜明砂、决明子、石决明有明目作用; 番泻叶有泻下通便作用; 羌活、独活可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木通、通草、穿山甲均有通乳的功效; 阳起石、锁阳、淫羊藿有补肾阳的功用,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 用于妇女经前产后因有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病症。
  2.2药名间接说明药物作用有的药名不能直接反映药物的作用,但经过思考可以找出其隐含作用的意思, 天花粉中的天花含义为雪花, 其性寒而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龙胆草因其味苦如胆汁而得名, 其性苦寒, 善清肝胆之火; 牡丹皮、赤芍、紫草因其色红而得名,红与血有关系,这三个药具有凉血活血作用;五色、五味、五行与五脏六腑有紧密关系, 朱砂色红归心经,具镇心安神的功效;小青皮因青而入肝胆经,具疏肝破气功效; 甘草因味甘得名, 甘能补能缓,具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金养麦与肺有关, 能清热解毒、化痰, 用于肺痈、肺热咳嗽;木瓜可入肝经, 治风湿痹痛所常用,尤宜于筋脉拘挛者; 郁金能行气解郁,治疗肝郁气滞有较好的疗效;合欢皮的作用体现在合与欢两字上, 合可以想到使眼皮合上, 而起到安神作用, 欢有解郁除烦的作用;百合中的百可以理解为能治疗百日咳之类的久咳,其合字体现的作用如同合欢的安神;有的药名读音也能体现药物的作用, 白芥子的芥可以当成结, 因此可记住其消肿散结的作用; 白前的前可以当成潜, 白前的作用不是向前,而是潜下, 具有降气化痰的功效; 五味子具有五止的作用,分别为止咳、止渴、止泻、止遗、止汗;五倍子也具有五止的作用, 分别为止咳、止泻、止汗、止遗、止血。
  2. 3药名笔划体现其作用有的中药的作用比较复杂,记时容易发生遗漏, 可通过药名笔画与作用的联系来记忆, 如木通的木有四划, 其作用有四通:通经、通乳、通淋、通痹;乌梅的乌有四划, 其作用有四止: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白芷的芷可以认为有三止:通窍止痛、燥湿止带、祛风止痒; 山药的山有三划, 山药的作用有三补:补脾止泻、补肺止咳、补肾止遗。
  
  3.抓所治病来说明药物作用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往往存在一定的致病因素, 以及因此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变化, 用药治病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病因,使机体功能恢复到常态,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掌握中药的作用,还能学会中药治病用药的某些特点。中医认为:湿痰的形成多由脾失健运所致, 而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所以说祛痰要治湿, 治湿要健脾和行气,陈皮在这四方面均具有用处,具有化痰、燥湿、理气、健脾的功效;黄疸的发生, 中医认为它是由于湿热疫毒或寒湿之邪内阻中焦, 郁蒸肝胆, 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所致, 可以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 阳黄属热证、实证,治疗时最常用的手段是清热利湿以消除黄疸,还要与解毒、通便、化痰、活血等方法相结合才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黄疸的常用中药有茵陈、栀子、大黄、虎杖, 茵陈能清热利湿有二用,栀子清热利湿解毒有三用, 大黄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泻下有五用,虎杖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泻下化痰有六用,治黄疸作用是最全面的;三七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要药,跌打损伤的患者常见出血、肿块、瘀斑、疼痛等症状, 三七在这些方面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其功效为止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医认为风寒之邪通过毛孔侵入人体,导致腠里闭塞, 经脉不通, 引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邪郁肌腠,肺气不能宣泄, 则上逆而为咳喘, 麻黄因能发汗而使外邪出、腠里开、经脉通、肺气宣、咳喘止,还因发汗作用强,可以用于风水。
  
  4.抓处方来说明药物作用中药的作用往往从治病中体现,中医用中药治病是通过处方来发挥,处方反映了中医治病的方法、药物配伍规律和作用。治疗肝郁血虚的病人,常选用逍遥散,其组方用药的特点是: 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为臣药,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药;治疗中焦虚寒的病人,常选用理中丸,其组方用药的特点是:干姜辛热, 祛中焦寒凝而复脾阳, 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以除虚;治疗血虚有瘀的病人, 采用的治法为补血活血,选用的药方是四物汤, 其中起到补血作用的为熟地、当归、白芍, 活血作用的为当归、川芎; 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的功用, 其中具有升阳作用的有黄芪、柴胡、升麻。
  
  抓共同点,举一反三
  
  1.同科的药物对生物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也就是把极其烦杂的各种各样生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 以确定生物的种、属、科、目等, 同种生物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同属的生物作用也有相似之处, 但属一级的分类太多不易记。一般在植物学、动物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都非常重视科一级,要求记住常见的科所包含的生物,在此基础上去掌握同科中药的作用,就相对要容易一些。比如蓼科大黄属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蓼属的何首乌、虎杖、羊蹄等的根或根茎具有泻下作用; 芍药科的芍药、川赤芍、草芍药、牡丹等植物的根或根皮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 芸香科的橘、酸橙、香圆、枸橼、佛手等植物果实或果皮具有行气作用; 大戟科大戟属大戟(京大戟)、甘遂的根和续随子、巴豆的种子都具有峻下逐水作用; 百合科百合、黄精、玉竹、知母、麦冬、天冬的根或根茎及鳞茎均具有滋阴的作用。
  
  2.成分相同的药物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每一味中药内, 都由许多化学成分所组成, 中药所具有疗效是由其所含的某种(某些)成分在起作用, 当不同的中药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时,往往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掌握了含这类成分的中药, 就掌握了这类中药的作用, 如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有大黄、何首乌、虎杖、番泻叶、决明子,它们均具有泻下通便的功用;含有人参皂苷的人参、西洋参、三七,均有一定的补气作用;含有小檗碱的中药有黄连、黄柏、三颗针、十大功劳,味苦,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3.药名有相同的药物中药的药名中有不少是名字中有相同的部分, 这些药物的作用往往有相同之处, 所以当记住了某个药物的作用, 再找出同名药物, 从中发现具有相同的作用, 记住一个药物的作用, 也就记住其他药物的共同作用, 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有一字相同的中药这样的中药比较多,关键是要把这些中药的共同功用找出来,如柏子仁、郁李仁、桃仁、苦杏仁、胡桃仁均具有润肠通便的功用;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均有补气生津的功效;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均具有化结石的功效;白前、前胡、车前子均具有化痰止咳的功用;仙鹤草、鹤草牙、鹤虱均有杀虫的作用;竹沥、竹茹、天竺黄均有清热化痰的功用;黄连、黄柏、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白术、苍术均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白芍、赤芍均能人肝经,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大蓟、小蓟均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
  3.2有两字相同的中药这类中药比较少, 这些中药的作用非常接近,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属于辛温之品,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痛的功效,而肉豆蔻也有温中行气、止痛的功效;怀牛膝、川牛膝均具有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麦门冬、天门冬二药味甘性寒,归肺经,具养阴润肺的功用;南沙参、北沙参均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津伤口渴;黄连、胡黄连味均极苦,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可用于湿热泻痢;像这类药物还有茯苓与土茯苓、柴胡与银柴胡、生地黄与熟地黄等。
  
  4.功效相同的药物
  4.1功效部分相同的中药这类药物是比较多, 前面所提到的各类药物均存在这种情况,在此不再赘述,现仅对于一些典型的具共性的药物进行论述。被称为夏月之麻黄的香薷,均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但麻黄的发汗作用特别强;生姜与十姜均有温肺、温中的功效,但生姜发散作用比较好,干姜温热之性比较强;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均具有通窍的功效,用于鼻塞头痛、鼻渊等病证;黄芩、黄连、黄柏均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4.2功效完全相同的中药有些中药的功效是完全相同的,只要记住一个中药也就记住另外的中药,羌活与藁本,均为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甘遂、大戟、商陆,有毒,均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三棱与莪术,均人肝、脾经,均有破血逐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经闭腹痛,瘸瘕积聚,食积腹痛;乳香与没药,均归心、肝、脾经,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可用于经闭痛经、胃脘疼痛、跌打损伤;石决明与珍珠母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效。
  中药的品种比较多, 要很好地掌握实属不易, 但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就能较好地掌握部贫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达到事半倍的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极性 +6 收起 理由
指隙阳光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shuyusiqiu 发表于 2014-8-28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隙阳光 发表于 2014-8-30 2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即通的中药总结,太好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huyusiqiu 发表于 2014-8-31 18: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指隙阳光 发表于 2014-8-30 22:49
一点即通的中药总结,太好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arsgame 发表于 2014-8-31 2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新淡雅 发表于 2014-9-1 14: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huyusiqiu 发表于 2014-9-3 14: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huyusiqiu 发表于 2014-9-8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hw710 发表于 2015-1-19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顿开茅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30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