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884|回复: 1

[考试资料]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复制链接]
医心仁术 发表于 2015-7-7 1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及精制工作中,吸附现象利用得十分广泛。其中又以固-液吸附用得最多,并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半化学吸附之分。

物理吸附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特点是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且可快速进行,故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广。常见如采用硅胶、氧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的吸附色谱即属于这一类型。

化学吸附,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的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的吸附等,因为具有选择性,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故用得较少;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力量较弱,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也有一定应用。

(1)物理吸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于吸附:固液吸附时,吸附剂、溶质、溶剂三者统称为吸附过程中的三要素。

物理吸附过程一般无选择性,但吸附强弱及先后顺序都大体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经验规律。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

①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故同为溶质,极性强者将被优先吸附;

②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

③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①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极性强弱:官能团的极性大小按表3-1顺序排列。

②化合物的极性则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决定:

③溶剂的极性可以大体根据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判断: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及其极性排列如表3-2所示。

(4)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5)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poly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使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吸附物质的原理可用图3-3表示。

(6)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和制备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它具有传统分离纯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操作简便,树脂再生容易;可重复操作,产品质量稳定,收率恒定;

既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且不受无机盐干扰;

一般不用有机溶媒,既保持传统的中医理论用药特色,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其有效成分。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工作中。如:苷与糖类的分离,生物碱的精制。在多糖、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实例。
jiushuo 该用户已被删除
jiushuo 发表于 2015-7-8 21: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圈友好,,感谢对药圈的关心与支持,,感谢知识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15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