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1911|回复: 11

[中医养生] 艾灸三个穴, 能够快速的瘦身美容! 男女都管用

[复制链接]
ayj168 发表于 2017-3-28 14: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三个穴, 能够快速的瘦身美容! 男女都管用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胖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看到窄瘦漂亮的衣服与自己无缘,都会有一股郁闷之火,恨不能回到唐朝,像杨玉环那样以胖为美。回到唐朝不现实,不妨试试中医的办法。

0FxIz0uYIb.jpeg

艾灸为什么可以减肥?

当今社会,追求骨感美是现代女性的热门职业,很多女性选择节食减肥,却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减肥效果,香艾堂艾灸养生馆提醒您针对体质,健康减肥。中医养生认为,寒性体质不但伴有手脚冰凉,喜热怕寒,反应迟缓,不爱喝水,或只喝热饮,同时也会出现身体发福的症状,这便是虚胖,其实,虚胖的女性并非营养过剩,而是身体发寒,阳气不足所致。如不注意调养,非但达不到减肥效果,对身体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0FxIz0Eku4.jpeg

艾灸的主要原料是由纯阳植物艾草所制,经燃烧作用力更强,火龙灸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补充阳气,使人精血旺盛,扶正祛邪,固本强身,增强人体免疫的作用,正是冬季寒性体质的最佳养生保健方法。艾灸减肥从改善不良体质开始,在减肥的同时,还可达到美容养生的效果。

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弱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因为脾是管运化的器官,当脾胃健康,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很快的被消化,有营养的被吸收,没营养的被运出。当脾胃虚弱了,则运化的力量不够,对于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处在消化和堆积的状态,时间久了,那些无法运走的水汽、湿气和浊气积累成脂肪,人就变胖了。

因此如果帮助脾胃把这些垃圾运走,也就成了是否能够成功减肥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可帮助脾胃运送垃圾的穴位——丰隆穴、水分穴和水道穴,艾灸这几个穴位,可有效让赘肉缩水。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穴呢?

1、丰隆穴,其穴名取自象声,它是胃经上的络穴,胃经及脾经的水湿之气轰轰隆隆聚集在此,故名。丰隆穴是公认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痰多宜向丰隆寻”。李时珍也说:“痰湿犯胃,取丰隆。”

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丰隆能调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脾胃里面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消脂减肥。

0FxIz0UlDQ.jpeg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2、水分穴,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水,即水液,分是分开。本穴的重要作用就是将聚集在任脉的水液散开,促进水分代谢。水分是治疗水肿性肥胖的常用穴位。《针灸资生经》中曾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李生的医生,碰到一个患水肿病的患者,吃中药没什么效果;有一天突然想到可以用水分和气海穴来进行治疗,结果第二天患者的水肿便消失了。因此,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水分是属于对症下药。

0FxIz0e0fN.jpeg

水分穴位于肚脐直上一横直(大指)的腹部正中线上。

3、水道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的临床要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刺激水道,能打通脾胃里的水道,让滞留的水顺流而下。脉脉艾灸提醒您痰湿肥胖的人体内都存有很多流不出的水液,因此艾灸水道穴就好比是给那些水开了个渠,让它们顺畅地流出。

0FxIz0gtHL.jpeg

水道穴位于下腹部,当肚脐下三寸(相当于自己的食、中、无名、小指四个指头的宽度),距前正中线两侧两横指(大指)的两个穴位。

对于这三个穴位,艾灸方法也非常简单,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次即可。7-10天为 1 个疗程。适合肥胖、水肿等人群。发烧、有传染病、孕妇禁用艾灸减肥。

实际上,嗜食肥甘是脾胃虚弱的直接原因。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类人,则膏粱之疾也。”意思是说肥胖是爱吃肥腻甘甜的人的疾病。因此脉脉艾灸提醒您减肥也还需要调整饮食,多食清淡的蔬菜水果等等,另外平时可以喝些去腻的茶饮。

大麦茶就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化谷食作用,所以在韩国,大麦茶成了年轻女性的必备之物。

减肥瘦身不是女性的专利,肥胖、痰湿重、水肿的男士们,也应该常灸上述三穴,多喝大麦茶!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极性 +6 收起 理由
财神生日 + 3 赞一个!
我的思念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古树 发表于 2017-3-30 15: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方法,可以试试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27 1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