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楼主: bnz821

[考试心得] 错题本(同步于药圈2011年执业药师西药药剂学章节练习题,已做完)

    [复制链接]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7:50 编辑

关于原水的处理错误的叙述是:
A.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
B.离子交换水可以用来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C.离子交换水可以用来配制注射剂
D.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广泛用于原水预处理
E.离子交换水进行电渗析即可制得注射用水

CE

错选ABD,貌似是题干没注意选错误的啊。。。

原水的处理方法:
          预处理---采用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除去天然水中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盐类、微生物、热原等
          离子交换法---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洗瓶,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有热原,带乳光)
          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原水预处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
          吸附过滤法---硅藻土、活性炭等物质吸附
          凝聚法---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等为凝聚剂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7:55 编辑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
A.热原
B.澄明度
C.氨
D.氯化物
E.渗透压

ABE

多选CD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2.无热原:特别是用量大,供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的药物
                               3.可见异物(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50μm
                               4.安全性:不能引起刺激/发生毒性反应,非水溶剂及附加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
                               5.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6.PH:与血液(PH7.4)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4~9
                               7.稳定性:物理,化学
                               8.降压物质: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9.澄清度:浑浊程度(浊度)
                               10.不溶性微粒:静脉用注射剂中不可见的不溶微粒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18 编辑

有关注射剂质量要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菌是指不含任何活的细菌
B.pH 值和渗透压不合适可增加注射剂的刺激性
C.pH 值对于注射剂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D.大量供静脉注射用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
E.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须等渗

BCDE

多选A

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输液中染菌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B.灭菌不彻底
C.瓶塞不严松动
D.漏气
E.成品存放位置不当

ABCD

错选E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21 编辑

输液灌封是由以下几步连续完成的:
A.配液
B.灌注
C.加膜
D.塞胶塞
E.轧铝盖

BCDE

多选A

灌注药液和封口(加膜、塞胶塞、轧铝盖),应在同一室内进行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40 编辑

无菌检查法包括:
A.染色镜检法
B.直接接种法
C.浊度法
D.薄膜滤过法
E.pH 值法

BD

错选BC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无菌检查法有: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全过程应该在层流洁净工作台中进行。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43 编辑

关于无菌操作法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无菌操作室的空气多采用气体灭菌
C.空间、用具、地面等多采用化学杀菌剂灭菌
D.无菌操作使用的安瓿要经过150~180℃2~3h干热灭菌
E.大量无菌制剂的制备普遍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

ABCD

错选ACDE

无菌操作法: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所用的一切用具、材料、环境,均灭菌,在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柜内进行
                     适于不耐热的药物制成注射剂、眼用溶液、眼膏、皮试液,成品不再灭菌,直接使用
                     常用气体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对无菌操作室灭菌
                     安瓿150~180℃,2~3小时干热灭菌;橡皮塞121℃,1小时热压灭菌
                     小量制备,常用层流洁净工作台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46 编辑

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有:
A.新洁尔灭
B.乙醇
C.盐酸
D.煤酚皂
E.乙酸乙酯

AD

多选B

有疑问,为什么不选B?书上药液法:0.1~0.2%苯扎溴铵溶液、2%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
求高人指点!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47 编辑

气体灭菌法常用的气体有:
A.环氧乙烷
B.三乙醇胺
C.甲醛
D.丙二醇
E.过氧乙酸

ACDE

漏选AD

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甲醛蒸汽、丙二醇蒸汽、甘油+过氧乙酸蒸汽
                     用于粉末注射剂、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具、设施、设备
                     不适于对制品的质量有损害的场合,注意残留气体的处理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49 编辑

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气体灭菌法
B.火焰灭菌法
C.干热空气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
E.热压灭菌法

BCDE

多选A

物理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除菌法。
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法。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53 编辑

关于灭菌法的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A.辐射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
B.干热灭菌法是物理灭菌法的一种
C.湿热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
D.气体灭菌法是物理灭菌法的一种
E.灭菌法包括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BE

多选AD

物理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法。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54 编辑

关于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A.需供试品数量为3 瓶(支)
B.需供试品数量为5 瓶(支)
C.第一次检查若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取5瓶(支)复试
D.第一次检查若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取10瓶(支)复试
E.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无须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BED

错选AC

装量差异:注射用无菌粉末需检查此项
                  5瓶,1瓶不合规定,另取10瓶复试
                 ≤0.05g,±15%;0.05g~0.15g,±10%;0.15g~0.50g,±7%;>0.50g,±5%
                  检查含量均匀度的不再检查此项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19:57 编辑

关于注射剂中可见异物(澄明度)的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A.取供试品,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检查
B.对无色注射剂光照度应为2000~30001x
C.对有色注射剂光照度应为1000~15001x
D.对混悬型注射剂光照度应为40001x
E.澄明度检查只能检查大于50μm 的微粒和异物

ADE

错选ABCD

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50μm的微粒,黑色背景,20W照明荧光灯,目测;灯检法、光散射法
                                           灯检法不适用的品种(有色透明容器包装/液体色泽较深)应选用光散射法
                                           20支,黑/白背景,3次,20秒,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20:07 编辑

关于注射剂的灌封叙述正确的是:
A.灌封操作室的洁净度要求最高
B.《中国药典》规定易流动液体灌注量与标示量相等,黏稠性液体适当增加
C.拉封封口严密,顶封容易出现毛细孔
D.粉末安瓿必须用拉封
E.不稳定的产品安瓿内要通入惰性气体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

ACDE

错选ABDE

注射液的灌封:灌注药液和封口,应在同一室内进行
      灌装室是灭菌制剂制备的关键地区,洁净度100级
      药液灌封要求:剂量准确,药液不沾瓶,不受污染
                              注入容器的量要比标示量稍多---抵偿给药时瓶壁黏附、注射器及针头吸留的损失
                              每次灌注前,须用精确的小量筒校正注射器的吸取量,试灌若干支,合乎规定时再灌注
      安瓿封口要严密不漏气,颈端圆整光滑,无尖头和小泡
      封口方法:拉封、顶封,规定用拉封,封口严密
      1.灌封:手工/机械
         移动齿档送安瓿---灌注针头下降---灌注药液入安瓿---灌注针头上升后安瓿离开,同时灌注器吸入药液
         可能出现的问题:剂量不准确、封口不严、出现大头(鼓泡)、瘪头、焦头等
         产生焦头的原因:灌药时给药太急,溅起在安瓿壁,封口时形成炭化点
                                     针头往安瓿注药后不能立即缩水回药,尖端带有药液水珠
                                     针头安装不正,安瓿粗细不匀,给药时药液粘壁
                                     压药与针头打药的行程配合不好,针头升降轴不够润滑,针头起落迟缓
      2.通气问题:不稳定产品---安瓿内通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
                          氮气---缓冲瓶---硫酸---碱性焦性没食子酸---1%高锰酸钾溶液
                          二氧化碳---浓硫酸---硫酸铜溶液---1%高锰酸钾溶液---50%甘油溶液---(预热)---通气
                          通气时安瓿先通气---灌注药液---通气,测氧仪测定残余氧气
      3.注射剂生产的联动化问题:洗-灌-封,割-洗-灌-封,灭菌包装没有实现联动化
                                                   洗涤、干燥灭菌、灌封各部分装上层流装置---无菌产品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4 20:10 编辑

关于注射液的配制错误的叙述是:
A.一般选择供注射用的原辅料,如果不能买到,可用分析纯的原辅料代替
B.注射剂在灭菌后含量有下降时应酌情增加投料量
C.配制容器多为夹层配液锅,不锈钢配液缸,搪瓷筒等
D.称量时应至少三人以上核对
E.配制油性注射剂一般先将注射用油干热灭菌,冷却后进行配制

AD

多选C

注射液的配制:
       1.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与投料计算:大生产前需作小样试制,注意结晶水的换算,附加剂的用量
                                                          称量时应两人核对
       2.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大量生产用夹层配液锅,装配轻便式搅拌器;不锈钢配液锅;搪瓷桶
       3.配制方法:稀配法---将原料加入所需的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的浓度---原料质量好的
                           浓配法---全部原料加入部分溶剂中,加热滤过,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溶解度小的杂质滤过除去
                           配制所用注射用水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配制剧毒药品时,仪器宜分开使用,以免交叉污染
                           对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0.01%~0.5%的针用活性炭或通过铺有炭层的布氏漏斗,也可加入纸浆/纸浆混炭滤过
                           使用活性炭时注意其对药物的吸附作用,小剂量药物通过加炭前后含量变化确定能否使用
                           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较强,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胶溶或脱吸附作用,杂质增加,故活性炭最好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
                           药液配好---半成品的测定(PH、含量)---合格后滤过灌封
                           配制油性注射液先将注射用油在150~160℃,1~2小时灭菌,冷却后进行配制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24 编辑

关于注射剂容器的处理正确的说法有:
A.经100℃蒸煮可使附着的灰尘和细小的砂粒落入水中
B.经100℃蒸煮可使玻璃表面的硅酸盐水解,微量的游离碱和金属离子溶解,提高安瓿的化学稳定性
C.灭完菌的安瓿应在48h内使用
D.回收的旧输液瓶或长期未严密封存的新瓶应用碱液洗涤
E.新瓶及洁净度较好的输液瓶应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洗涤

AB

错选BDE

灭菌后的安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25 编辑

关于安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和耐热性
B.对光敏性药物,可选用各种颜色的安瓿
C.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D.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E.应具有较高的熔点

ACD

漏选A,表述有问题嘛,以为是低的膨胀系数和低的耐热性的意思叻。。。

安瓿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稳定性的关系:
       1.安瓿玻璃应无色透明---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
       2.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耐受洗涤和灭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冲击,生产过程中不易冷爆破裂
       3.有足够的物理强度---耐受热压灭菌时的高压,避免在生产、装运、保存中破损
       4.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易被注射液侵蚀---防止脱片现象
       5.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6.不得有气泡、麻点、砂粒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27 编辑

注射剂制备过程中需要在洁净区完成的工序有:
A.注射剂的粗滤
B.注射剂的灌装
C.安瓿干燥灭菌后的冷却
D.注射剂的灭菌
E.注射剂的灯检

BC

多选D

注射剂在洁净区完成的工序有:精滤、灌装、封口、灭菌后的冷却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0.25%氯霉素滴眼剂,正确的有:
处方:氯霉素2.5g
氯化钠9.0g
羟苯甲酯0.23g
羟苯丙酯0.11g
蒸馏水加至1000ml
A.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
B.羟苯甲酯、羟苯丙酯为抑菌剂
C.分装完毕后热压灭菌
D.加入玻璃酸钠,可增加黏度,润滑干涩的眼睛;
E.氯霉素溶解可加热至60℃以加速其溶解

ABDE

漏选E
 楼主| bnz821 发表于 2011-8-14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nz821 于 2011-8-15 19:30 编辑

关于滴眼剂的生产工艺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性质稳定者灌封完毕后进行灭菌、质检和包裴
B.主药不耐热的品种全部采用无菌操作法制备
C.用于眼部手术的滴眼剂必须加入抑菌剂,以保证无菌
D.塑料滴眼瓶用气体灭菌
E.对氧敏感药物制备的滴眼剂多用玻璃滴眼瓶

AC

错选CD

生产工艺:1.药物性质稳定者
                    原辅料---配液---滤过---滤液(灭菌)+洗瓶(塞)---灭菌→无菌操作分装---质量检查---印字包装
                 2.主药不耐热的品种,全部无菌操作法制备
                 3.对用于眼部手术或者眼外伤的制剂,制成单剂量包装制剂(安瓿/输液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6-2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