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扫描二维码

查看: 927|回复: 4

“无私”的美国人?

[复制链接]
lsh 发表于 2012-5-22 1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美国可以看到:教堂里,义工们忙碌着为贫困者免费供应晚餐;志愿献血者在排队等候向陌生人奉献宝贵的鲜血;高速公路行车故障,有人停下来卷起袖子义务帮忙;残疾人特别得到尊重和照顾;任何医院,对急诊病人不问支付能力,一律无条件救治;非法移民子女同样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人们情愿为需要救助的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乐此不疲。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无名的或著名的好心人,这些服务周到、利益共享的大企业,还有“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国家级大手笔“利他”行为,莫非说明美国人真是善良无私?

    其实恰恰相反,美国人相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天使圣徒的行为,对普通人来说,“利人”并不需要以“不利己”作为条件和前提,利己之心才是利他行为的真实动力。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免费公立小学和学校奖学金制度的最早倡导者,主张富裕家庭应当多出钱,资助他们居住地区的学校。他认为,富人出于利己的动机,应该会支持这个主张。1818年1月14日他给友人坎培尔的信中说:从来富不过三代,富人的子孙很有可能不久就成为穷人,到那时候,这些子孙也同样可以享受由别人资助的免费教育和奖学金。

    1972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艾罗,诠释杰弗逊提倡的美国式“利他”行为的本质为一种社会性“潜在契约”。用上面的“献血”例子,可以直观地说明这个道理:今天我献血,并不知道我的血会救了谁的命,也并不指望在我需要用血的时候,那个受血者会为我输血。但我相信,由于我和别人生活在一个需要时有人相助的潜在契约关系中,当我需要用血时,一定会有别人为我输血。

    社会潜在的道德契约一旦遭到大规模破坏,就会产生一种相反向的恶性循环。人们越是在自己需要他人或社会帮助时得不到帮助,就越可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冷漠以待、袖手旁观。例如当腐败成为行业普遍潜规则,血站与医院拿着公民的“无偿”献血去牟取暴利时,志愿者就越来越少。如果搀扶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很容易遭遇“碰瓷”诈骗,带来一大堆麻烦时,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都要牟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是,人与人之间一旦形成这种潜在的社会契约关系,它就会以一种“对他人有好处”的方式对社会尽责任。民主、人权、职业道德等都具有这种社会契约的性质。这种“利他之心”并不“高尚”“纯洁”,但是“实实在在”。

 楼主| lsh 发表于 2012-5-22 1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为了最大程度的利己,就需要去利人。什么是最大程度的利己?换而言之,什么是幸福?这就是马斯洛需求论研究的东西了,越往需求的上层,越需要利人,以利人为手段实现利己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yj126 发表于 2012-5-22 12: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改革开放前,在我们国家也一样啊,只是开放后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向神农学习 发表于 2012-5-22 1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谁在乎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yeshen 发表于 2012-5-22 12: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投资教育是因为富不过三代,那阴谋论了吧。

讲个笑话,几个领导一起讨论,筹集资金是先建学校还是先建监狱。气氛激烈,群枪舌战,争论不休。这时,一把手发话了,你们这辈子谁还去上小学。众人无语,一致同意先建监狱,而且要豪华的。

中国有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也从来没有说过“助人之心不可无”的,先防后助,也是一个普世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申明|删帖申请|药圈 ( 京ICP备18001302号 )

GMT+8, 2024-4-30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